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倪俊:穿支動脈粥樣硬化病的進展與研究方向丨CSA & TISC 2021

2021-08-06由 醫脈通神經科 發表于 畜牧業

內囊屬於什麼

倪俊:穿支動脈粥樣硬化病的進展與研究方向丨CSA & TISC 2021

中國卒中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2021(CSA & TISC 2021)於2021年7月9日盛大開幕。

在本次大會的腦小血管病Ⅰ-Ⅱ分會場上,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倪俊教授對穿支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進展與研究方向做了分享報告,文章整理如下。

本文作者:醫脈通天壇會報道小組

醫脈通整理報道,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臨床經典病例回顧

患者,男性,71歲。既往高血壓、糖尿病。由發作性的左側肢體無力2天,發作4次,每次持續2-5min入院。入院NIHSS評分0分。入院後給予雙抗,強化他汀,擴容等治療。

病情變化:

入院後仍反覆發作8次,最末一次遺留輕偏癱。隨後偏癱進行性加重,NIHSS評分9分。

診斷:

急性缺血性卒中,小動脈閉塞型(toast分型)

預後:

出院mRS 4分,出院後6個月隨診mRS 3分。

思考:

1。 患者頻繁發作TIA,沒有大血管狹窄,那麼發生機制是什麼?

2。 病情為何快速進展?

3。 如何治療及預防?

4。 患者是經典的小血管病嗎?

穿支動脈解剖和病理機制

穿支動脈主要起源於Willis環,大腦中動脈M1段及基底動脈,常見的穿支動脈主要包括:豆紋動脈(MCA)、Heubner回返動脈(ACA)、脈絡膜前動脈(ICA)、丘腦穿通動脈、丘腦膝狀體動脈(PCA)、腦橋穿支動脈等。病理學上的腔隙和影像學上的腔梗都屬於經典的小血管病。

穿支動脈粥樣硬化疾病(BAD)

BAD定義: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所致的穿支動脈開口或近端狹窄或閉塞病變,BAD可能導致腦深部單發腦梗死。目的是與小動脈纖維/脂質玻璃樣變所致的腔隙性梗死鑑別。

研究BAD的意義:主要與真正的小動脈病變所致的LI相鑑別。因為兩者影像學均表現為皮層下單發梗死,但是治療和預後均不同(如下圖)。

倪俊:穿支動脈粥樣硬化病的進展與研究方向丨CSA & TISC 2021

BAD的診斷及臨床、影像學特徵

根據缺血性卒中TOAST分型,可以從大動脈粥樣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病、隱源性卒中及其他病因中將BAD患者篩選出來。臨床診斷可根據發現的BAD高危人群來觀察有無獨特的影像特性,如梗死灶(皮層下單發梗死)、SCVD標誌物及HRMRI顯示載體動脈。

BAD梗死病灶大小:穿支區梗死大小取決於穿支血管的分級,1級穿支病變者梗死灶最大,3級穿支病變者梗死灶最小,其中最大梗死直徑可達30mm;BAD病灶多數>15mm或20mm,而穿支遠端病灶多數<10mm。

豆紋動脈BAD梗死灶特徵:

靠近MCA或累及基底節最底部,在冠狀影像上顯示自下向上似扇形擴充套件的“逗號樣”梗死灶,或在頭部軸位DWI影像上累及≥3個層面。

橋腦BAD梗死灶特徵:

靠近中線,底部緊靠橋腦腹側表面,尖部朝向橋腦被蓋,多數位於BA橋旁中央支的供血區內,常位於橋腦中下部,多數不同時合併橋腦外病灶。

BAD的治療與二級預防

BAD患者卒中進展風險高,短期預後不良。急性期治療包括溶栓和抗血小板治療,並強化他汀治療。二級預防目前同動脈粥樣硬化卒中。

小結

1。 患者頻繁發作TIA,沒有大血管狹窄,機制是BAD導致內囊預警綜合徵——腦梗死。

2。 患者病情快速進展,屬於BAD的早期進展。

3。 治療方法選擇抗血小板治療+強化他汀治療。

4。 患者的卒中分類不是SVD,而是BAD。

鎖定醫脈通神經科頻道(medlive-neurology),同步檢視CSA & TISC 2021的最新資訊!

醫脈通CSA & TISC 2021專題報道

倪俊:穿支動脈粥樣硬化病的進展與研究方向丨CSA & TISC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