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畜牧業

歷時14年接連創紀錄!這條“最難修建的鐵路”通車

2022-07-28由 中華網資訊 發表于 畜牧業

喀和鐵路通車了嗎

7月22日10時,首趟雲南保山至大理C296次復興號動車組列車緩緩駛離保山站,一路奔跑,抵達大理,標誌著大理至瑞麗鐵路大理至保山段正式開通運營,中緬國際鐵路通道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大瑞鐵路是中緬國際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國面向輻射南亞東南亞中心和雲南“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的重要通道,東起雲南省大理市,西至中緬邊境城市雲南省瑞麗市,全長330公里,分大理至保山、保山至瑞麗兩段建設。大保段全長133公里,作為大瑞鐵路的“上半篇”,順利開通運營代表著大瑞鐵路建設的有效推進,中緬國際大通道建設邁出踏實的一步。

歷時14年接連創紀錄!這條“最難修建的鐵路”通車

動檢車行駛在大瑞鐵路大保段(周濤攝)

作為我國第一條穿越橫斷山脈的鐵路,大瑞鐵路大保段133公里隧道總長就達到了103公里,橋隧佔比高達87%,被稱為“建在地下面的鐵路”,更因橫穿地質活動斷裂帶,施工難度極大,地質極端複雜活躍,施工難度國內外罕見,建設歷時14年之久,又被譽為“最難修建的鐵路”。

我國第一條穿越橫斷山脈的鐵路

133公里,用了14年。

橫跨漾濞江、銀江、瀾滄江,大保段沿線山高谷深、河流密佈,磅礴的江河帶給建設者們非凡挑戰。高地熱、高地應力、高地震烈度下,突泥、湧水時有發生,湧水量最大瞬時十分鐘就能灌滿一個游泳池,隧道中划船勘查地質是必備本領。碰上高地熱地段,長期溫度達40℃,一天運送70噸冰塊也難解酷暑;而氣溫低處,即使在夏天也要裹著冬衣。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環境,是建設者們14年來的日常。

歷時14年接連創紀錄!這條“最難修建的鐵路”通車

綠巨人透過漾濞2號大橋(姚巍攝)

複雜的地質條件不僅磨礪著建設者們的耐力,也考驗著他們的創新及勇氣。

科學監測,提前“會診”。大坡嶺隧道地處中國西南地區瀾滄江強烈地震帶,14年的施工中,該隧道共經歷了3至6級地震98次。為提前瞭解可能出現的地質問題,準備合理的施工方案,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雲桂鐵路公司聯合中鐵八局、中鐵二十三局等單位邀請專家對特殊地質地貌進行“會診”,透過施作超前地質預報、加強超前及初期支護等方式,有效克服了多個施工難題。掘進速度從單月掘進45米,提高到了85米,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歷時14年接連創紀錄!這條“最難修建的鐵路”通車

綠巨人透過西山寺大橋(何呂鵬攝)

採用新技術,“軟豆腐”變“凍豆腐”。沿線部分隧道地處“滇西紅層”,巖體遇水成泥、遇風則化,對其作業,有如在豆腐渣裡打洞,塌方、變形、巖爆極易發生。為把“軟豆腐”變成易施工的“凍豆腐”,中鐵一局、中鐵二十三局等單位創造性地採用玻璃纖維注漿錨杆預加固,有如在豆腐中加入了凝固劑,大大降低了施工難度。

杉陽隧道有著國內外罕見大變形,大柱山隧道被稱為“世界最難掘進隧道”,太邑隧道雨季每天實際最大涌水量達3。6萬立方米……“杉陽隧道總長13。3公里,其中20。4‰以上的下坡佔到了11。25公里。大柱山隧道總長14。56公里,其中23。5‰以上的長大上坡就有8。24公里”,中鐵五局大瑞鐵路專案機車司機、高階技師蔣義記憶猶新,“這種環境下,機車需加大功率,才能確保鋪軌作業的安全,作業不到20分鐘,有害氣體檢測儀便響起警報。我們只有打好防護,停下工來,等通風裝置降低有害氣體濃度後,才能繼續施工。”

一批高難度工程突破,保障了大瑞鐵路大保段順利建成,為我國橋隧建設累積寶貴經驗。

一座瀾滄江特大橋,三個世界之最

採用“二次豎轉”工法施工,在世界建橋史上尚屬首次;“二次豎轉”角度之和達130度,其豎轉角度為世界之最;大橋單邊豎放重量達2500噸,突破世界紀錄……一座瀾滄江特大橋,三次挑戰世界極限。

瀾滄江特大橋一端位於雲南省大理市,一端連線保山市,一橋連兩市,飛跨瀾滄江天塹,是全線的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大橋全長528米,主跨342米,橋面至江面高差270米。

歷時14年接連創紀錄!這條“最難修建的鐵路”通車

瀾滄江大橋(姚巍攝)

高處要勝寒,瀾滄江特大橋建設困難重重。橋面至江面高差達270米,建設過程相當於在90層樓的高處作業,地處峽谷區風口,每年風季,颳起大風能達10級,施工作業幾乎無法實現。而風季之外則是雨季,盤山公路山體滑坡頻發,大型構件的運輸又成了阻礙。大瑞鐵路建設指揮部組織多方進行討論,根據大橋所處環境特點量身制定建設方案,有效克服了風雨兩季的建設難題,最終順利實施,並突破三項世界紀錄。

歷時14年接連創紀錄!這條“最難修建的鐵路”通車

綠巨人透過瀾滄江大橋(姚巍攝)

創三項“世界第一”建橋紀錄的瀾滄江特大橋建設為我國在高山峽谷區和風口處建設大橋積累了寶貴經驗,標誌著我國拱橋建設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邊陲之地結束不通火車的歷史

鐵路通車創造了世界紀錄,也給當地發展注入了生機。乘著鐵路沿線,昔日我國最早與外國陸路往來的茶馬古道仍清晰可見。這條鐵路途經處,自古以來就是雲南腹地通往保山、怒江、德宏等地的交通咽喉和通往緬甸、印度等國的交通要道。

大理、保山兩市位於雲南省西部,是我國通往南亞東南亞乃至歐洲各國的重要通道,大保段建成通車,將結束了雲南保山不通火車的歷史,向東透過大理站連通昆明、麗江、臨滄等聞名世界的旅遊熱門目的地,向西保山站輻射德宏、怒江等少數民族自治州,以及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對推動滇西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歷時14年接連創紀錄!這條“最難修建的鐵路”通車

單機透過西山寺大橋(何呂鵬攝)

今天,C296次復興號動車駛離保山站,標誌著大保段正式開通。通途之上,揚灑著建設者們14年來的汗水,運載著滇西發展的希望,承載著輻射東南亞的使命。這趟列車將一路跨江穿隧,駛向保山,舒展大瑞鐵路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