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用兵要神速、靈活,死地而後生

2022-04-03由 豔子811029 發表于 農業

不及什麼之速

意為將帥出生入死,但是,愛兵是以用兵為目的的,否則就有可能適得其反,導致戰爭失敗。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心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

只知道自己的軍隊可以打仗,而不瞭解敵人不可以攻打,取勝的可能只有一半,只知道敵人可以攻打,而不瞭解自己的軍隊不能去攻打,取勝的可能也只有一半,知道敵人可以攻打,也知道自己的軍隊可以去攻打,但不瞭解地形條件不宜對敵軍發起攻擊,取勝的可能性同樣只有一半。因此,真正懂得用兵的將帥,行動起來不會迷惑,戰術變化無窮。

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所以說,瞭解自己,也瞭解敵人,取勝就不會有差錯,知道天時,知道地利,就能取得完全的勝利。

用兵要神速、靈活,死地而後生

十一、九地篇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圯地,有圍地,有死地,諸候自戰其地,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候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圯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圯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孔子說:按照用兵的原則,戰場的種類有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圯地、圍地和死地共9種,在本國境內作戰的地區,叫做散地。進入敵人國境內作戰,但沒有深入的地區,叫輕地,我佔領了則對我有利,敵人佔領了對他也有利的戰場,叫做爭地。我可以前往,敵人也可以到來的戰場,叫做交地,同時與幾個國家接壤,誰先佔有就可以與各國結交,得到援助的地區,叫做衢地,深入到敵國腹地,背後有敵國許多城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古代善於作戰的人,能使敵人的前軍和後軍不能相互策應,主力部隊與小分隊不能相互依靠,長官和士卒不能相互救援,上級和下級失去聯絡而不能協調行動,士卒一旦潰散就再難集合,集合起來的部隊陣型難以整齊,對自己的軍隊來說,情況有利於我,我就作戰,情況不利於我,我就不戰。

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試問:假如敵人眾多且陣容整齊地來向我進攻,我該如何應付?回答是:搶先奪取敵人最重視的有利地方和東西,那樣敵人就會陷入被動,不得不聽從我的擺佈了,用兵的情理重在快速,乘敵人措手不及的時候,走敵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攻擊敵人沒有戒備的地方。

兵貴神速是孫子著名的軍事思想,特別是在異地作戰時,攻擊速度尤其重要,因此,孫子在這裡強調,兵之情主速,即自己的行軍,攻擊使敵人意想不到,從而給敵人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使敵人來不及防範,敵人倉促應戰,我軍自然勝券在握。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進入敵國境內作戰的一般規律是:深入敵人的腹地作戰,將士們就會意志專一,敵人便難以戰勝我們,在敵人豐饒的田野上掠取糧食,使全軍人馬有足夠的食物,要注意休整,不能使軍隊過於疲勞,凝聚士氣,積蓄力量,部署兵力,巧用計謀,使敵人無法揣測我軍的動向和意圖,把部隊置於無路可走的絕境,士兵沒有退路,就會拼死一戰,如果士兵連死都不怕,那還有什麼事辦不到呢?那樣,全軍必然會竭盡全力與敵人作殊死搏鬥,士卒陷入絕境,反而會無所畏懼,無路可走了,軍心反而能穩固,越是深入敵境,部隊的凝聚力就越強,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將士們就會拼死戰鬥,正因為如此,這樣的軍隊不需要整飭就會自覺加強戒備,不需要強求就可以自動完成任務,不需要多加約束便能親密團結,不需要三令五申就能遵守軍紀,禁止迷信,消除疑慮,部下就寧死也不逃跑,將士沒有餘財,不是他們不愛財,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並不是他們討厭長命,出征命令頒佈的那一天,士卒坐著的,淚溼衣襟,躺著的,淚滿臉頰,可是如果把他們逼到絕境,他們就會像專諸(春秋時期的一名刺客,曾用魚腸劍刺死吳王僚)、曹劌(春秋時期魯國的一位武士,曾用匕道挾制劉桓公退還魯國失地)一樣勇敢了。

在這段話中,孫子分析了人的心理因素,認為這對於 奪取戰爭勝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孫子認為人在逆境中往往可以激發內在的潛能,身在絕境會毫無顧忌,內心單純,那樣的話就會精神專一,勇往直前,充分發揮軍隊的戰鬥力,古代就有很多“置死地而後生”的戰例。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想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坦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善於用兵的人,能使部隊象靈蛇率然一樣。率然是常山的靈蛇,你打它的頭,它的尾巴就會來救;打它的尾巴,它的頭就會來救;打它的腰,則頭和尾巴都會來救。試問:用兵可以像靈蛇率然一樣嗎?答案是:可以。吳國人和越國人本來相互仇恨,但如果他們在同一條船上,又遇到了風浪,那他們一定會相互救援,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一樣。所以,單靠表面繫緊馬韁、深埋車輪來向士卒表示死戰的決心,是遠遠不夠的。三軍嚴整、勇敢如一人,靠的是治軍有方,勇敢的人和怯弱的人都得以發揮其戰鬥力,靠的是巧妙地運用地形。因此善於用兵的人,能使部隊攜手如同一個人一樣服從指揮,是將部隊置於不得已的情況下而形成的。

孫子在這裡強調了指揮藝術的問題,管理部隊有一定的規律可尋,將帥要使軍隊能夠協調一致,作戰是兩個集體力量的較量,而不是個體的角逐,應該要兼顧己方的各個部分,指揮要有藝術,使得軍隊各部分可以像常山靈蛇一樣首尾相顧。

22集:不對還學,太狹隘,不讓他知道,矛盾面前化小,不抱怨別人,凡事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別人。醒酒戒色,品行無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