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南縣:“整”一片規模示範田 “造”一個旅遊農業鎮

2022-01-26由 紅網 發表于 農業

農灌渠是什麼

南縣:“整”一片規模示範田 “造”一個旅遊農業鎮

平整的田土。

紅網時刻益陽6月16日訊

(通訊員 周彥雲 丁新舫)“以前這塊地,地勢太高了,進不了水,沙子又多,沒辦法種水稻。今年這個建設,摻了土,還挖了條新溝進水,不怕水稻種不好。”近日,看著眼前平整的田土,家住南縣廠窖鎮的劉爹笑道。

由於地勢較高不進水,地面土壤含沙量較高而導致不敢種稻不能種水稻的不只是劉爹一家,廠窖鎮西福村、肖家灣村等部分地區普遍存在此問題,群眾只能透過種植冬季蔬菜、春季油菜等方式創造微弱的經濟效益,作為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經濟發展動力的廠窖鎮來說,農用土地利用率低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為解決農村用地碎片化、無序化、低效化問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與效益,今年一月,廠窖鎮展開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對全鎮範圍內的農用地進行統一調查規劃整治。一是進行土地平整,對旱地、荒草地、田土坎等進行平整,最佳化空間佈局和土地結構;二是建設農田水利工程,改造支渠、農灌渠、毛渠,建設機埠涵閘,修建礫石機耕路、硬化村級公路,從灌溉和交通層面最佳化基礎建設。

截至6月,廠窖鎮已完成旱改水推土面積9338畝,新增耕地面積697畝,硬化溝長51686米、修建礫石路38000米,硬化道路9136米,排灌溝清淤67144米,新修機埠25座,橋樑48座。

“原本的沙地結構疏鬆,營養缺乏,不利於水稻種養,把底下的泥土翻出來混合,有效改善土壤營養環境;原來溝渠雜草淤泥較多,深度不夠,易發生冬旱災害,現在拓寬加深溝渠,清淤掃障,增強了溝渠的排水蓄水能力,涵閘機埠有效提高截留排灌能力,防控旱澇災害。以前田土面積看似集中,實則由於地勢、壤質、水利等原因,沒法形成聚合力,多以小戶小機械為主,生產率低下,現在統一規劃,也為日後我鎮農業集約化、產業化、機械化打好了基礎”廠窖鎮農技站站長道。

改善農業生產硬環境是廠窖經濟打好路子鋪好底的重要一步,但於整體經濟發展大局而言,只是開始。近年來,廠窖鎮以“生態綠洲、紅色廠窖”為發展理念,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基礎,按照“一花一水一園一館”的格局,全面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伴隨著農業生產力的逐步提升,廠窖將以“小規模聚居、組團式佈局、微田園風光,生態化建設“的農村農業風貌結合紅色旅遊,藉助紅色旅遊優勢,將外地資源“引進來”,打造農業特色品牌,讓本地農產品“走出去”,建設“農業+旅遊”經濟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