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八次危機》閱讀思考系列一

2021-12-25由 XHXHTT 發表于 農業

農業剩餘積累為什麼被替代

近日,有幸拜讀了溫老的《八次危機》,感覺收益匪淺,自己作為經濟學小白讀了此書感覺眼界開闊了很多,不僅彌補自己的知識盲區,而且引發對社會經濟執行的強烈興趣,奈何自身實力太差,想透過閱讀此書來從一個新的視角看待經濟問題,書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一篇文章放不下,我打算根據自己的閱讀進度並結合自身的思考來做一個“《八次危機》閱讀思考系列”以供自己形成體系化的理解~~

這篇文章主要是梳理一下背景知識,方便後續的理解。

《八次危機》是講述新中國如何實現工業化的一本著作,溫老在本書中

摒棄了意識形態,

客觀真實

的角度梳理了這段歷程。

該書的核心論點是“

成本轉嫁論

”。

西方發達國家自進入資本主義歷來,經濟危機都是向全球轉移代價,落後的發展中國家承受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代價,發達國家獨享經濟發展的收益。

發展中國家在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溫老在本書中提出了一個

中國經驗:將城市工業化的危機代價向鄉村轉移,是實現城市危機“軟著陸”的條件。

------------------------------------------

順便插一句,閱讀過程中時常會遇到一些不太好理解的詞彙導致我理解的很模糊,作為一個經濟學基礎很差的人只能強行找資料去理解,如果錯誤,歡迎大家指證~~

上面提到,該書的核心論點是

成本轉嫁論,為啥會有成本轉嫁?

答案還得追溯到

國家工業化

二戰結束後,各大資本主義強國受傷嚴重,控制能力減弱,全球迎來解放殖民地的高潮。在這場運動中,很多殖民地國家擺脫了宗主國的統治,開始走上了

獨立自主

的發展道路,要想維護主權獨立,要想發展,就必須

實現工業化

但是任何的工業化都離不開資本的原始積累,所以要想實現工業化必須解決一個問題:

如何獲取工業化所需的原始資本積累?

原始積累

一般有三種方式:

1、像西方國家一樣,透過對殖民地的掠奪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 2、發展中國家以國家主權被幹擾為代價,依賴發達國家的投資來完成工業化 3、從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提取剩餘積累

但是二戰結束後,第一種方式已經行不通了,發達國家之前已經把殖民地掠奪完了,已經有了先發優勢。只剩下剩餘兩種方式可供選擇:

對內獲取農業剩餘+對外舉債引進外資。

對於剛剛獲得獨立的發展中國家,本國經濟在被殖民的過程種已經被壓榨的差不多了,也沒剩下什麼可供提取的,民生凋敝,百廢待興。所以,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是選擇

引入外國資本來解決國內資本和技術嚴重匱乏的困境

隨著國外資本的進入,使得

發展中國家形成對國外資本的依賴,

國外資本的進入也使得發展中國家被迫改變上層建築以適應國外資本的運轉,最終發展中國家在追求本國工業化的同時,逐步形成了對發達國家的

主權債務。

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這可能是大禍臨頭的開始——不僅

無法如發達國家那樣向外轉嫁資本原始積累的制度成本

,更嚴重的是,一旦國際地緣格局變化下其

外部投資援助中斷

,國內不僅往往會爆發經濟危機,更有可能蔓延成政治危機和社會動亂,甚至發生大規模的人道災難,亦即陷入各種“

發展陷阱

”。

怎麼理解

發展中國家的

發展陷阱

”呢?

工業化的過程有兩個不可調和的矛盾:

1、工業化追求資本增密(

透過資本投入擴大再生產

)和技術增密(

透過技術升級來替代逐漸高漲的人工成本

),這兩項是排斥勞動力的。

2、社會化大生產和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

由於生產出來的產品要被大部分人消費,但財富掌握在少數的資本家手中,資本家只消費少量的產品,所以經過一段時期,產品就會出現滯銷!而且會越積越多,最終結果就是

經濟危機,而且是週期性的)

在追求工業化的過程中會爆發

週期性經濟危機

,西方發達國家將本國的危機轉嫁給發展中國家,而發展中國家無法轉嫁這一危機,只能吞下這一苦果。同時,如果發達國家因為危機因素,

停止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支援

,那發展中國家就會面對很大的社會危機,這就是

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陷阱”。(經濟小白理解可能不到位,如有錯誤歡迎指出)

巴西、智利曾經是發展的很美好的國家,但如今社會動盪不斷,就是陷入了“發展陷阱”。

但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大國擺脫了“發展陷阱”,不僅完成了工業化而且現在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後續的章節中,讓我們一起尋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