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詩歌鑑賞表達技巧

2021-12-23由 無懈可擊靜 發表于 農業

已訝衾枕冷中的訝是什麼意思

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間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故鄉明月”傳達“思鄉情”;

“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

“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

“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苦”;

“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

“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

“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

“夢後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

“悲歡離合情”;

“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世事滄桑的感嘆”;

“空城落花”傳達“國勢衰危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

描寫方式

1。描寫角度:上下、遠近、俯視仰視 2。描寫內容:所見(視覺)、所聞(聽覺)、所感(觸覺、味覺、嗅覺) 3。描寫方法: (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2)動靜相諧 (3)虛實相生 (4)點面相結(5)白描工筆 (6)烘托(襯托) (7)渲染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示例

例1: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析】作者從三個側面來表現夜雪之大這一主題:

(1)、從“衾枕冷”寫,寫被子、枕頭的冷,襯托雪之大。

(2)、從“窗戶明”來寫,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3)、從“折竹聲”來寫,雪大,積壓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會被壓折,“折竹聲”自然烘托雪大。

另:從描寫內容,此詩還從觸覺、視覺、聽覺來描寫。

動與靜

對事物、景物作動態、靜態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以求得動中顯靜,靜中有動 構成一種情趣。 【分析思路】 ①尋找詩歌中所寫的景物,按“動”與“靜”標準分兩類; ②把握整首詩歌的意境,明確以“動”“靜”中何者為主;若以“靜”為主,則判斷為“以動襯靜”,若以“動”為主,則判斷為“以靜襯動”,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則判斷為“動靜互襯”;

示例

鳥鳴澗 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鳥鳴山更幽”,透過這些動景,動中見靜,愈見其靜。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

虛實相生

有者為實,無者為虛; 有據為實,假託為虛; 顯者為實,隱者為虛; 現實為實,想象為虛; 客觀為實,虛構為虛; 正面直接描寫為實,側面間接描寫為虛。 虛實相生指眼前的、現實的、具體的景、事與過去的、想象中的、虛構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表達某種思想感情。

虛寫的三類內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如《夢遊天姥吟留別》 ②已逝之景之境。 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時卻不在眼前。如:《虞美人》 ③設想的未來之境。 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生的,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如:“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