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為什麼中國各個時期的人口總量,史學家都是“一頭霧水”?

2023-01-06由 輝常論 發表于 農業

民國30年十分多少錢

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要了解歷史上人口的數量及其變化,其實是一件挺困難

的事情,因為中國歷史上沒有現代統計學這樣的手段。

那古代統治者是怎麼統計人口的呢?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人口的多少不會對統

治產生絕對的威脅,人口所代表的納稅的多少才是統治者真正關心的。政府要根據

一個家庭中的成年人口來徵收土地稅和勞役稅,所以人口統計不是為了清楚地知道

人口總數,而是跟賦稅的繳納聯絡起來的。

今天,我們已經感覺不到人口與賦稅的關係了,但我們的文字中還是留存

了“證據”。比如我們經常用“添丁”來表示家庭有了新成員,這個“丁”字就與

賦稅制度有關。所謂“丁”,就是納稅的人。

為什麼中國各個時期的人口總量,史學家都是“一頭霧水”?

由於需要徵稅,政府需要了解人口的數量,於是留下了關於人口的記錄。

雖然無法準確知道人口總數,但根據官方記載和歷史學家的研究,還是可以做

一下大概的估算。

一般在王朝開端的時候,因為經歷了戰爭,人口的損失比較大,

統治者急於知道人口的真實數量以便收稅,所以此時的人口統計相對可靠。比如明

朝建立以後,朱元璋下令對人口進行統計。明清時期人口的統計依賴保甲制度,這

個制度要求每戶在門口掛一個保甲門牌,上面需要填寫很多內容。比如各戶的人口

數目、年齡、性別,有的甚至還包括職業、財產、納稅數額等等。

喜歡歷史的朋友,推薦一本歷史YY小說,爽文,值得一看。

大明春色

西風緊

歷史

免費閱讀

回到正題,過去,中國賦稅一般有兩大部分,一是按照田畝徵稅,即地稅;二是按照丁口

徵稅,即勞役。明中後期,張居正下令清丈全國的土地,全國實行“一條鞭法”的

賦稅制度,即把當時各種名目的賦稅,包括勞役合併起來,摺合銀兩徵收。清朝雍

正皇帝實行“攤丁入畝”政策,即把人頭稅併入地稅。由於土地是唯一的徵稅對

象,戶籍的控制便削弱了。這兩項政策都使得“交稅”變得容易,尤其是允許一些

家庭不用服勞役,直接交錢就可以,但這給人口的統計再次帶來了不確定性。

一旦人口開始與賦稅分離,人口登記就變得不再重要。

這就使人口統計可靠性下降,甚至出現荒唐的結果。以明朝紹興府的記載為

例,明朝初年的統計中,紹興府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了100萬,但是到了百年後的萬

歷年間,人口總數居然少了30多萬。

不僅如此,在許多地方的記載中,因為女子和10歲以下的小孩不計入納稅人總

數,且這種現象十分普遍,所以我們在人口統計中看到男女比例極度失調。

到了晚清和民國時期,現代的統計手段進入中國,同時當政者也意識到人口的

重要性,所以在人口統計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

從以上提到的傳統中國社會的人口統計特徵可以看出,統治者真正關心的是納

稅人口的總數,而不是人口中年齡層分佈、男女比例等可能引發社會問題的重要因

素。

這也可以解釋,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和政府沒有實行過人口限制政策,面對人口

的驟增或者驟減,通常都是以移民政策來實現不同地區之間人口的平衡。

比如後面

會講到的“湖廣填四川”“山西洪洞大槐樹”等移民事件,都是統治者的移民政策

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