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小地瓜如何做成大產業? 煙臺市甘薯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

2023-02-05由 水母時評 發表于 林業

地瓜根能治療什麼病

水母網2月3日訊

(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秦菲)2月1日,一場座談會在市農科院會議室展開,主題竟是小小的地瓜:如何把“煙薯25”做成大產業。

跳出地瓜看地瓜。座談會本身就包含巨大資訊量,其背後的邏輯,就是把本地優秀的品種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發展優勢,透過叫響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煙薯25”是全國甘薯的最大單一品種,佔全國甘薯種植面積的50%。在今年的煙臺“兩會”上,甘薯與小麥、花生等農產品一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充分體現了我市對甘薯產業的重視。

正因如此,除了市食品產業鏈辦、農科院育種專家、招遠農技推廣人員外,座談會還請來一批育苗企業、種植合作社、加工企業的從業人員。大家圍繞“煙薯25”的市場前景及面臨的瓶頸制約暢所欲言,以圖集眾智、謀良策。

座談會上,來自地瓜產業生產一線的資訊,清晰勾勒出“煙薯25”的“行情”:

“口感好、價格高”“準備擴大種植規模”“正在推出升級款產品”……這是“煙薯25”的特色和優勢,反映出產業前景和趨勢;

“招工難、人工成本高”“機械化程度低、瓜體損傷大”“需要政策扶持”……這是“煙薯25”面臨的制約和瓶頸,但也是產業發展的空間和潛力。

新年伊始,這場座談會,為煙臺甘薯產業傳達出一個強有力的訊號:破解產業發展遇到的堵點、難點、痛點,有針對性進行強鏈、補鏈、延鏈,體現出走在前、開新局的強烈擔當。

優勢

產品供不應求,產業未來可期

作為一款烤薯專用品種,“煙薯25”一經推出,就迅速風靡全國,冠有“全國最好吃”的美譽。2017年,“煙薯25”開始在全國大規模推廣,當年推廣面積就達到100萬畝。目前,“煙薯25”年推廣面積400萬畝左右,成為全國年推廣面積最大的甘薯品種。

“剛開始只是試種,沒想到,第二年就有人專門找上門來買這個地瓜,當時就意識到這是個好品種,也下定決心種植‘煙薯25’。”齊山蜜薯聯合社理事長楊旭娜說。

“河北產的‘煙薯25’價格是1。2-1。3元/斤,煙威地區產的價格超過2元/斤,但收購商只考慮口感,不考慮價格。”山東煙臺四海薯業理事長原瑞峰說。

他透露說,元宵節後,北京的客戶將前來洽談,準備訂購秋天的商品薯。預計今年“煙薯25”的需求量肯定高過往年,價格更是沒問題。

地瓜供不應求,種苗更是緊俏。

“我們原有7個育苗大棚,年可產原種苗總株數達350萬株,但還是遠遠跟不上市場需求。”招遠市齊山鎮政府蜜薯辦主任李欣柳說,為了解決種苗問題,去年齊山鎮規劃了實用面積1。8萬平方米的二期脫毒種苗繁育基地。基地建成後,力爭年種苗繁育能力超過1200萬株。

正如大家的反饋一樣,發展甘薯產業,煙臺匯聚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勢——

從自然條件看,全市2/3的土地為丘陵山地,土壤中富含多種礦物質,生長的甘薯口味香、甜,薯形端正,甘薯品質極好,為全國甘薯生產優勢區。

從育種技術看,煙臺的甘薯研究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市農科院共研究出23個透過國家、省審鑑定品種,佔全省總育成品種的51。4%。市農科院研發的脫毒技術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避免了品種退化引起的品質、產量降低等問題。

從加工基礎看,我市擁有較好的甘薯加工基礎,甘薯加工、初加工企業巔峰時達到1000多家,這為我市甘薯加工產業奠定了基礎。

“信心十足”“未來可期”……與會者樂觀認為,發展以“煙薯25”為代表的甘薯產業,不與主糧爭良田,極具開發價值。

瓶頸

規模“不夠大”,鏈條“不夠壯”

與廣闊的發展前景相比,我市發展甘薯產業,也面臨著瓶頸制約。

規模效益不明顯,制約了甘薯產業標準化發展。“煙薯25”育成人辛國勝說,與河北等地相比,我市甘薯種植較分散,種植技術千差萬別,造成品質參差不齊,影響了“煙薯25”的品牌價值。

“年前有客戶想建1000畝以上的大型種植基地,但水源供應成了問題。”原瑞峰說,如果沒有大型種植基地,就無法延長後續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

在種植環節,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甘薯產業面臨著人工短缺、人工貴的問題。“現在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工成本太高,現有機械裝備無法替代人工操作,而且磕碰嚴重。”楊旭娜說,2022年,水分足、薯形好、無損傷的地瓜最高能賣到20元/斤,“但這樣品質的地瓜,一萬斤只能挑出一千斤。”

山東煙臺四海薯業理事長也遇到同樣的難題:“農村招工很費勁,我們公司的工人,年齡最大的79歲,最年輕的55歲,平均年齡達到65歲。”

產業鏈條也有待壯大。辛國勝說,我市現有的甘薯加工產品較為豐富,有地瓜幹、薯泥、油炸薯片、黃酒、白酒、冰激凌等,但普遍存在加工規模較小、產業拉動較弱的問題。

“深加工是甘薯產業發展的必然方向。考慮到地瓜擁有的保健屬性,未來我們能不能在已有地瓜產品的基礎上,開發一些甘薯保健產品,與醫療結合?”招遠市農鑫公司總經理王光輝說。

政策帶動,產業才能做優。招遠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劉建軍說,現在甘薯產業到了爬坡的時候,光靠企業和種植戶難以做大做強,希望市裡能組建專家團隊,幫助解決發展難題。

“市裡出臺了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希望能把甘薯產業也放到同等高度,出臺扶持政策,將甘薯打造成煙臺第二張農產品名片。”王光輝說。

“研發專用農機裝備”“出臺扶持政策”“組建專家團隊進行攻關”……與會者提出,希望市級出臺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合作社擴大產能,研發更高效的農機裝備和精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未來

聚焦產業難題,加大科研攻關

小甘薯,大產業。

地瓜全身都是寶,不能再當成簡單的‘土特產’,而是深挖背後的功能和價值,將曾經的‘救命糧’變成未來的‘搖錢薯’,契合市場的新需求。

“好的品種不是偶然的,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試驗,才不斷推出新品種。”市農科院甘薯團隊成員賈禮聰說,在“煙薯25”之後,市農科院又推出突破性品種“煙薯29”,將國內高澱粉型品種提升到新的臺階,未來將繼續俯身大地,培育更多優良品種。

“產業的問題,就是我們的課題。”市農科院副院長劉學卿表示,市農科院代代相傳,才有了今天優良品種競相迸發的良好局面。

她表示,市場需要什麼,農科院就研究什麼,下一步,將加強研發,尤其在研究機械裝備、開發保健食品、制定統一標準等方面加大攻關力度,爭取為全市甘薯產業交出一份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