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深度丨十人十“夢”,動車跑在大涼山……

2022-12-29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農業

為什麼大涼山這麼窮

成都出發,一路向南。12月26日早上,新成昆鐵路成都至西昌首趟動車從成都南站開出,2小時55分鐘後正式抵達西昌西站。

這一天,對涼山州各族人民來說,是載入史冊的一天。新成昆鐵路全線投入運營,成都至西昌結束了不通動車的歷史,涼山州邁入真正意義上的動車時代。

過去的涼山,峰巒如聚行路難。在許多涼山人的記憶中,都有一段難以言說的“出行難”:

黑夜中,西昌到成都慢車火車上,硬座車廂內擠滿了人,甚至雙腳都很難移動,無座的旅客只能站一晚上,十多個小時的漫長旅程記憶猶新。

十年前,雅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西昌至成都只需五個多小時,但遇上雨季泥石流或冬季冰雪天氣,雅西高速中斷交通管制,出行依然受限。

從西昌坐著動車到成都,是涼山人多年來的期待和夢想。如今,莽莽成昆出大山,動車賓士復興路,涼山人的“動車夢”已成為現實……

深度丨十人十“夢”,動車跑在大涼山……

復興號動車開行在新成昆線上

“開往春天的列車”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些水,只是“綠皮火車”變成了“綠巨人”動車……當坐上新成昆鐵路的首發動車,在成都工作的西昌人李媛感慨萬千。

對於李媛來說,火車承載著濃濃的鄉情。十八年前,她從西昌來到成都上大學,兩地四百多公里的距離不算遙遠,卻因巍峨的群山阻隔,通行格外艱難,火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時,從西昌坐火車到成都,要十個小時。”

李媛還記得第一次在西昌坐火車的情形,硬座車廂內擠滿了人,甚至雙腳都很難移動,各種味道五味雜陳。黑夜中,綠皮火車慢悠悠地行駛,在小站也會停靠一會,有時還需為其他車讓路而半路停車,迷迷糊糊中傳來打呼嚕的聲音……

在成都求學四年,李媛坐著火車在家和學校之間往返。她還記得,有一年春運,從成都返回西昌,只買到一張站票。“過道上、車座下面都躺著人,我就在車廂的連線處,站了整整一晚上。每當列車經過隧道,一陣刺骨的寒風呼嘯而過。”那時,她多麼希望那回家的列車能更快一點。

雖然那時求學路很艱辛,但是她覺得火車是一種神奇的交通工具,“坐上它,就能到達你夢想去的地方”。大學畢業後,李媛留在了成都工作,父母在西昌生活,但她覺得“回家的路依然很遠”。

她對回家的渴望,終於在2012年盼來了改變。雅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這是涼山首條出州高速通道。彼時,她從成都坐車回西昌,時間縮短至五六個小時,但遇上泥石流或冰雪天氣,雅西高速中斷交通管制,回家的路依然很難,“有一次,雅西高速大雪封路,我在路上滯留了40個小時……”

如今,這些都成了她生命裡最美好的回憶。為了體驗首發動車,李媛提前就搶了票,順便回西昌看看父母。在車上,李媛激動地把每節車廂都逛了一遍,車上人很多很熱鬧,還有人載歌載舞,像過年一樣。

平穩、舒適,是她乘車最大的感受。從成都一路向南,“復興號”一路追逐陽光,氣溫逐漸變得暖和,終點西昌也被稱為“小春城”。因此,這趟列車也被大家稱為“開往春天的列車”。動車開通的訊息,也傳遍了涼山人的朋友圈。

160公里時速,成都至西昌兩地時空距離壓縮到3小時。“這一刻真的等了太久,但很值,個人覺得可以載入史冊。”從此,李媛和家,變得不再遙遠……

深度丨十人十“夢”,動車跑在大涼山……

老成昆線開行的“慢火車”

他們的名字叫“成昆”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動車一路飛馳,我們仍能看到新老成昆鐵路交匯的場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成昆”。

成昆鐵路是西南地區乃至我國重要的鐵路幹線,線路全長1096公里。

時間回到1965年,盧昌錦剛入伍就投身於成昆鐵路建設當中。“沙灣修建隧道和橋樑,沒有成套的機械裝置,只能人工用洋鎬鑿巖,手推車出渣……”他還記得,有一天雨特別大,肆虐的洪水夾雜著折斷的樹枝和石塊從山谷奔瀉而下時,他最親密的戰友被洪水吞沒……

經過30多萬築路大軍的艱苦奮鬥,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建成通車,通車慶典在西昌火車站舉行,多達十萬人趕往慶典會場慶祝。

成昆鐵路不僅是一條路,更是一種“成昆”精神。隨著運輸需求不斷增加,成昆鐵路運能日趨飽和,建設新成昆鐵路被提上日程。實際上,新成昆鐵路其自然環境所帶來的修建難度並不亞於老成昆鐵路,全線通車歷時10多年。

王維,是新成昆鐵路總體設計負責人,從2005年就工作在成昆線上,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十七年奉獻給了新成昆鐵路,“我們的設計大量採用‘裁彎取直’和‘以隧代路’等方式,不僅減少了沿線地質災害可能給鐵路帶來的影響,比老成昆鐵路還縮短了236公里。”

在王維看來,在新成昆鐵路整個建設過程中,最難之處在最後通車的峨冕段。特別是21。775公里的小相嶺隧道,從最初的勘探、設計到挖掘貫通,整個過程5000多名建設者用了6年多時間,難度可想而知。

新成昆鐵路全線通車,56歲的徐成昆也很激動。“我的父親曾是一名鐵道兵,1966年,父親在大山中修建成昆鐵路,這一年我在老家綿陽出生,為了紀念那段艱苦的歲月,父親特意為我取名‘成昆’。”如今,徐成昆及其兒子都在鐵路上工作,一家三代人傳承著“成昆精神”。

深度丨十人十“夢”,動車跑在大涼山……

新老成昆鐵路線路對比圖

慢火車上的“追夢人”

列車穿行在高山峽谷,隨乘副司機沙馬伍且按要求確認著訊號。在他看來,新成昆鐵路是兒時記憶的延續,還實現了將動車開進家鄉的夢想。

26歲的沙馬伍且是越西縣人,他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揹著農產品坐“慢火車”到越西和喜德縣城販賣的情景,“慢火車改變了家裡的經濟狀況,也讓我有機會讀書,走出大山。”2021年,大學畢業後,沙馬伍且放棄了綿陽優越的工作,毅然考入西昌機務段,成為一名火車司機。

沙馬伍且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隨著新成昆鐵路的開通,記憶中那輛滿載著農產品的慢車而今已經飛速疾馳,家鄉到成都的時間從半天變為2個多小時。“如今動車開進家鄉,我希望帶彝族鄉親們看看山外的世界,也讓更多人走進大涼山。”

成昆鐵路開通52年,無數像沙馬伍且一樣的孩子靠著一趟趟的“慢火車”走出大山,看見外面的世界。首發司機潘海波、列車員瓦扎阿基莫、吉剋日古……曾經,這些追著火車跑的孩子,已經在新成昆線上實現夢想。

深度丨十人十“夢”,動車跑在大涼山……

老成昆線“慢火車”上學習的孩子們

今年20歲的瓦查王英,現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她的家鄉在喜德縣。因為讀書需要,她需要頻繁往返西昌和冕山鎮,從此她便和“慢火車”結緣。

在初中和高中求學生涯的六年裡,“慢火車”成為了她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漸漸地對“慢火車”產生了一種莫名親切感,每當週末返校或是回家都會和幾個好朋友結伴乘坐“慢火車”。她們在車上暢談、討論功課、做作業……直到考上大學,走出大涼山。

從“慢火車”到“復興號”,從40公里的時速到160公里,瓦查王英得知動車開到家鄉的訊息非常振奮:因為從車站到她家,僅有10分鐘的車程,這就意味著她的家和她更“近”了。

快慢之間,快的是速度,慢的是溫度。未來,老成昆線將繼續開行票價更低的“慢火車”,停靠的站點更多,繼續方便沿線群眾出行;新成昆線則開行服務品質更高的動車組,縮短西昌、攀枝花等地到成都和昆明的旅行時間。

深度丨十人十“夢”,動車跑在大涼山……

復興號動車開進大涼山,乘車旅客留影紀念

說走就走的“雙城記”

除了帶來交通上的便利,新成昆鐵路全線通車運營也將對沿線攀西地區,尤其是涼山州的區域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新成昆鐵路途徑涼山州的甘洛、越西、喜德、冕寧、西昌和德昌6個縣(市),並都設有車站。

涼山州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成昆鐵路全線開通運營,將為涼山帶來歷史性的變化,成為拉動涼山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對帶動涼山州經濟發展、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安寧河谷平原,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重點地區。但是,因交通不便,發展曾受限。但隨著新成昆鐵路開通,安寧河谷平原將迎來新機遇。

西昌是“中國花木之鄉”,其鮮切花和盆花產量位居四川第一。西昌太美現代花卉科技園匯聚了20家花卉企業,園區負責人馬豪表示,“以發往成都為例,每天至少發1萬盆高檔盆花,以前透過公路運輸需7-8個小時。動車開通後,3個小時就能送達成都市場,這簡直是跨越式的發展。”

深度丨十人十“夢”,動車跑在大涼山……

12月26日,新成昆鐵路首發復興號動車組 圖據西南鐵路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表示,新成昆鐵路推動了攀西地區的發展,包括資源利用、人員進出等,時空距離發生了新的改變,同時有利於最佳化和提升攀西地區點軸式的空間開發格局,為安寧河流域的開發提供了更強有力的基礎支撐。

從對外開放來看,新成昆鐵路是我國西南地區出境至東盟國家鐵路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的新成昆鐵路,北接寶成鐵路、成渝鐵路,南連滬昆鐵路,直接到達廣西沿海,與東南亞鐵路接軌,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黃金之路”,將會把西南成昆兩地的區域經濟推向新的臺階。

新成昆鐵路全線開通,將進一步串接沿線旅遊資源,特別是促進攀西地區的文旅產業發展。每年冬季,來自成都、重慶等地的數萬名“候鳥老人”都會到攀西地區康養曬太陽,隨著直達動車的開通,更多的旅客為追逐陽光而來。

12月26日、27日,隨著成都、重慶至西昌、攀枝花的直達動車開通,讓攀西地區與成渝雙城之間變得“近在咫尺”,頓時有了“鄰里”的感覺,想來就來的“雙城記”就這樣悄然出現在我們身邊。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已經不再是一句玩笑。抵達,只在一瞬間……

深度丨十人十“夢”,動車跑在大涼山……

12月27日,重慶至西昌、攀枝花開行的首趟動車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道 部分圖片由胡仲平提供

責編 唐歡 編輯 王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