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曾經一身名牌 如今地道“牛倌”

2022-10-13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農業

白沙鎮鎮長是誰

曾經一身名牌 如今地道“牛倌”

圖為劉歡,王鈺淇攝。

誰都沒想到,家境優渥,曾經衣服鞋子都是名牌的劉歡,有一天居然會回村裡養牛。

35歲的劉歡,如今儼然一個專業“牛倌”。他常常站在混合著動物糞便和穀物發酵味道的牛場裡,笑著跟人分享他的養牛經。養殖場內的西門塔爾牛每種叫聲分別代表什麼,他都爛熟於心:“剛剛是母牛在找小牛,現在的叫聲則是在告訴你,到‘吃飯’時間了。”

從對養牛一無所知到可以解決牛場裡所有的技術問題,劉歡用了一年。他專程到牛場附近的工棚住下,揣摸牛的習性,跟蹤牛群的健康狀況,並掌握飼料配比的方法。

“這都是被逼出來的。”劉歡坦言,一開始他以為把養殖場的工作都交給工人就可以高枕無憂,但他很快發現,農業養殖創業比他之前想象得複雜得多,很多事情都必須親力親為。

16年前,劉歡在南寧一所高職院校學習後,回到家鄉廣西省北海市合浦縣白沙鎮新村,接手了家裡五金建材和工程機械的生意。2016年,他看到村子裡大量丟荒的土地,瞭解到政府對肉牛養殖有優惠政策後,算了一筆賬:由於優質肉牛養殖時間長、成本高,市場上牛肉的價格一直在穩定上漲中,一頭成年西門塔爾牛能順利養殖出欄的話,可以賺到約3000元。

剛開始,因為忙於其他生意,劉歡決定讓工人全權對養殖場進行管理,他一週只抽空回來看一次。一段時間後,養殖場內接踵而來的問題,給他這種兩頭兼顧的想法潑了盆冷水。

當時,聘請的工人因缺乏相應的技術知識,不知如何判斷牛是否生病,也不懂得如何及時干預治療,導致母牛經常出現早產甚至病死的情況。作為鎮上第一個開辦養牛場的人,劉歡擔心,如果養砸了,不僅前期投入的大量資金會打水漂,還會影響村民們發展產業的信心。

2016年,劉歡暫時放下了手中的其他生意,專程來到牛場附近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一天24小時和牛待在一起,觀察牛的飲食和健康狀況。

從小生活優越、沒幹過農活兒的劉歡,吃東西開始不講口味,連穿衣打扮也不再像以前那麼講究,像變了個人。每天,他自己洗衣做飯,割草喂牛,閒暇時學習摸索打針、防疫、驅蟲等技術。短短一年,他從160斤瘦到120多斤。

“遇到不懂的就上網查,一些複雜的問題透過微信請教專家。”劉歡說,在專家隔著螢幕的指導下,他還嘗試給母牛接生。一次,有一頭母牛在生產時子宮脫落大出血,在場的很多人都認為母牛和小牛都保不住了,但劉歡冷靜地按照專家教他的步驟,成功接生。

與牛相處期間,危險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次,劉歡在拴一頭公牛時,剛把繩子套在牛角上,那頭公牛卻突然失去控制亂跑起來,繩子的另一端剛好套在了他的腳上。情急之下,他只能死死地抱住圍欄的鋼管,一人一牛相互僵持著,一分鐘後,那頭失去控制的牛突然放鬆了一下,他才找到機會解開了繩子。因為這次事故,他的腳被勒出了一道很深的傷痕,到現在都無法恢復。

除此之外,劉歡還時常要面對來自大自然的考驗。合浦縣白沙鎮離北部灣只有幾公里的距離,幾乎每年都會遇到颱風。每次颱風來襲,對養牛場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劉歡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的夏天,一場颱風來臨的前夜,為了應對臺風造成的停水停電,他和工人必須備好三四天的草料。

當時,傾盆大雨已經持續了好幾天,路面溼滑,運草料的車無法進入到牛場的牧草基地裡,只能靠人工搬運草料到停在基地外的車上,然後再用車將其運回牛場。冒著大雨,劉歡和工人們一起,把所需要的大量草料從基地裡背出。

雖然基地到停車的位置只有500米左右的距離,劉歡和工人們卻從早上開始,不斷搬運著草料,在這段路上來回奔波。深夜,搬運工作結束後,劉歡渾身上下都已經溼透,他還要搶在停電之前,和工人們一起把草鍘碎。完成所有工作回到家時,已是夜裡12點多了。

“有的時候我都佩服我自己,不敢想當時是怎麼熬過來的。”劉歡笑著回憶說,他很慶幸自己曾經歷過一些磨難,讓現在的他“什麼困難在面前都不會怕,也不會退縮”。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劉歡決定在村裡發起成立博海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剛開始,村民們對合作社都採取觀望態度,後來在村幹部和駐村第一書記的支援下,劉歡和貧困戶、政府及金融機構簽署了四方協議,讓村民以小額貸款入股的方式加入進來。

目前,該合作社共納入了38戶貧困戶。其中20戶貧困戶透過政府提供的5萬元小額貸款入股合作社,每年可以享受5500元的分紅和日常工資待遇。

為了更有效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合作社還推行“借牛還牛”的新模式,即把小牛和一部分母牛發放到村中貧困戶或者非貧困戶手裡,讓村民代養,養到一定週期合作社會根據牛的增重量,按照市場價進行回收。為了保障牛在村民手中健康成長,合作社會派工作人員全程跟蹤,定期對牛進行檢查,排除疾病威脅,同時也會給村民傳授專業的養殖知識,進行專業的指導。這一模式的出現,極大地調動了貧困戶的積極性,為貧困戶增收提供了新渠道。

現在,返鄉創業的劉歡成了白沙鎮新村村民公認的“致富帶頭人”。白沙鎮副鎮長劉偉告訴記者,新村精準扶貧成效顯著,2017年成功脫貧摘帽,今年的貧困發生率下降到了3%。

2018年,劉歡共銷售100多頭牛,利潤達30多萬元。對於合作社未來的發展規劃,劉歡在心中已經勾勒了一幅生機盎然的藍圖。他表示,會繼續擴大養牛場的規模,同時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在銷售鮮牛肉的同時,也會對牛肉進行深加工,製作成牛肉乾等產品,註冊品牌商標,發展電子商務售賣附加值產品等,讓白沙鎮新村的牛肉走上更多百姓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