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海水稻 荒地廢變寶
本報記者 張冠年 通訊員 吳博宏近日,在防城港市防城區茅嶺鎮崬軍村海水稻種植基地,20多名貧困戶正在辛勤備耕
6變57家庭農場致富“雪球”越滾越大
為貧困戶“輸血”又“造血”為了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2018年,南四嶺村又採取“家庭農場+貧困戶”抱團發展特色產業的模式,以一戶家庭農場聯絡幫扶2戶至5戶貧困戶的方式,由貧困戶利用幫扶資金參與家庭農場的優勢產業經營,家庭農場負責指導貧困戶學習
河池一貧困戶患罕見病形似“綠巨人”,原因竟是……
手術切出2.5公斤腫物,病因與長期飲酒有關醫院專家團隊會診,要想讓盧某脖子恢復正常,必須透過手術將腫瘤切除,但由於頸部神經密佈,稍有不慎,就會傷及動脈、神經,手術異常複雜
這些人的年味,有何不一樣?
新華社記者 金劍 攝300多公里外的利辛縣汝集鎮朱集村,第一書記劉雙燕身手熟練地在貧困戶周亞軍的羊圈裡扯上一把草,邊餵羊羔邊和他合計後期擴大規模的場地
「我的幫扶故事」紮紮實實開展扶貧工作丨普安縣青山鎮哈馬村幫扶幹部李義紅
2019年年初,我從普安縣公安局地瓜派出所調到局機關工作,同年6月,按照組織的安排,我被確定為普安縣青山鎮哈馬村大寨組的幫扶幹部,深感責任重大,對於扶貧工作我從未有過一絲懈怠
黑豬產業“紅”了貧困戶的日子
2018年,在幫扶單位的支援下,村集體建成了佔地100畝的種豬繁育基地,引入松遼黑豬,發展成立養豬合作社,同時把1戶貧困戶和7戶鞏固扶持戶納入養豬合作社,帶動他們學技術、搞養殖,拓寬增收渠道,實現穩定脫貧致富
海南愛心扶貧網2020十大爆款產品丨旺巴黃牛肉:自然飼養肉質嫩滑 讓貧困戶過上“牛日子”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 12月1日訊息(記者 吳興)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志道村位於美女峰腳下,這裡空氣溼潤、草木蔥翠,海南愛心扶貧網2020十大爆款產品之旺巴黃牛肉就誕生於此
栽果樹種油茶,生態農業讓陽新縣白浪村脫貧美如畫
在陽新縣財政局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該村確定了“村兩委+合作社+產業基地+貧困戶”和聯動企業、專業合作、農民土地流轉、農戶參與等發展模式,透過資源變動、專案拉動、金融撬動等方法, 栽種油茶800畝,花卉苗圃200畝,苧麻60畝,雜柑等果樹10
遵義桐梓:線上線下帶貨“火”了農民豐收節
人民網 唐傑攝“桐梓縣綠色食品工業園依託桐梓縣農特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以及農產品配送、平價超市等,不僅為易地搬遷扶貧戶提供物美價廉的生活服務,幫助貧困戶增收,還進一步解決了當時的貧困戶就業難
“三駕馬車”助34個村屯脫貧
改善基礎設施、籌建扶貧專案、開辦培訓學校——目前,由市工商聯與部分民營企業家打造的“三駕馬車”扶貧模式,已在全市34個貧困村屯陸續鋪開,受到貧困戶好評
從荒山到綜合種養小區——一個粵西小村莊的致富路
新華社廣州8月14日電題:從荒山到綜合種養小區——一個粵西小村莊的致富路新華社記者楊淑馨、鄧瑞璇早上7點,養雞農戶黃以華的一天開始了
《我的青春在路上》這個村的沙糖桔太甜了,沙糖桔成了村民致富果
下面讓我們走進《我的青春在路上》聽象州縣百丈鄉新寨村第一書記吳寧講講他們村的脫貧故事△點選觀看影片△百丈鄉新寨村在大瑤山腳下,氣候條件優越,雨量充沛,土壤富含硒元素,產出的沙糖桔,果質好,甜度高,味道鮮美
13萬株無刺花椒落戶張家川馬關鎮
2018年底,在馬關鎮黨委政府的協調指導下,石川“村兩委”與龍耀珠的合作社達成了無刺花椒育苗基地建設協議,計劃藉助“三變”改革,採取“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模式,以村集體產業發展資金配股的形式,吸納全村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先期建設育苗大棚
為貧困戶“摘帽”覓良方
韋慶益建立的合作社建有育蠶室6間、儲葉室2間,配有大小蠶筐、高壓清洗消毒機、微耕機、運葉機、配送車等小蠶共育裝置,每年可育三四齡小蠶7000張,小蠶發放覆蓋羅富村60%以上的養蠶戶,產生效益100多萬元,可帶動養蠶貧困戶人口年均增收3000
山村來了個“帶貨王”
近兩年,大群村先後有4戶貧困戶開始養蜂,年產蜂蜜3000多公斤,然而在養蜂大縣銅鼓,市場競爭激烈,範瑩想依靠專業電商和土特產店來開啟市場
種雙孢菇的姚素瓊:心裡有底氣 生活有奔頭
閭陳雨 攝姚素瓊的智慧蘑菇房,大得像個倉庫,空氣中瀰漫著蘑菇的清香
扶貧工作隊一到 養蠶時間省一半
扶貧工作隊助貧困戶養蠶夏敏婷,是蘆洲村方凡坪村民小組村民,2006年,夏敏婷丈夫歐永光患上病毒性腦膜炎,生活起居完全不能自理,2016年被確定為貧困戶
我的伯父我贍養 把貧困名額讓給更需要的人
當地幹部看望陳濤的伯父(左二) (記者張紅中 通訊員廖娟 何勇 攝)“我有能力贍養我伯父,請村上把貧困名額讓給更需要的人
“高學歷”遇上“最基層”,發生了什麼“化學反應”
“到脫貧攻堅第一線,我感受到從大城市到小山村、從區直機關到最基層轉變的心路歷程,明白了做基層工作要用心用情、發展產業自己先要搞通弄懂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我的扶貧故事”優勝獎——我很在乎“李書記”
到村伊始,我抓緊熟悉村基本情況,在原駐村幹部後轉為扶貧隊員的中純師傅的引路下、利用兩個月的時間跑遍45個村民小組和214戶在冊貧困戶、及時記載各類貧困資料、同時熟悉每個人的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