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讀老舍自傳

2022-08-08由 大象思享會 發表于 農業

草頭下面一個令念什麼

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讀老舍自傳

今天聊一本很文藝的書——《老舍自傳》。不知你對老舍先生是否感興趣,相信你一定聽過茶館、駱駝祥子、龍鬚溝這些知名劇目。茶館更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王牌劇目。這本自傳,不是專門為了寫傳記而創作,裡面的文章收錄老舍先生的日常隨筆,在人生不同時期的思考,給我啟發非常大。

下面撿幾個重要內容說說。

先談老舍先生的死,老舍先生1966年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殺,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也是在這本書最後,記錄了隻言片語。

有些內容不適合寫在公眾號裡,在這些言語中,能感受到他的憤怒與忠誠。他是想透過自己的舉動,實現某種諫言,當然這諫言過於沉重。從他兒子的文章中,我理解了一個關鍵所在,他就是這樣的性情,就是這樣豁達。他必須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

老舍先生是堅毅的,他經常患病,盲腸炎、貧血、頭暈,他的身體其實不適合長期創作。他說一個人只有一個腦子,要寫文章就顧不得作買賣,要作生意就不用寫文章。腦子之外,還有志願呢。我不能為了金錢而犧牲了寫作的志願。有時他也會抱怨寫作,他說寧願只求有個地點能休息一下,暑一點也沒有關係,能一個月不拿筆,就是死上一回也甘心!

文人有文人的苦,生逢亂世的文人更苦。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僅靠寫作都無法養活自己,對老舍先生來說也不例外。對文字的揣摩,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與沉澱,人往往是走到生命的盡頭,才能迎來文字巔峰。

老舍先生擅長交際,對於文化事業有滿腔熱情。在雲南,他和西南聯大的很多師生交往密切,他回憶到,鄭毅生,陳雪屏,馮友蘭,馮至,陳夢家,沈從文,章川島,段喆人,聞一多,蕭滌非,彭嘯鹹,查良釗,徐旭生,錢端升諸先生都見到,或約我吃飯,或陪我遊山逛景。這真是快樂的日子。朋友的幫助,讓老舍先生顛沛流離的生活不至於太難受。

沒有五四運動,老舍不會成為作家,他之前是小學校長,五四運動打破了文人的枷鎖,白話文興起,凡是能寫幾個字的人,都想成為文學家。就像上世紀九十年代一樣,這種狂熱,成就了一批作家。在思想轉軌時期,人的思想在發生變化。

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全世界重要城市,給老舍先生思維帶來了融合性,在新加坡、美國、日本、香港等地的見聞,包括和梅蘭芳先生一起出訪朝鮮,都給他非常多藝術上的啟發。

當然,這本書文字有很多幽默的表達,有時間還是親自來讀一讀吧。

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