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什麼是投資型上層?

2022-06-28由 劉官華 發表于 農業

現金流產品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投資型上層?

這是

劉官華公眾號

的第

230

篇原創文章

導讀:

本文是我講授《5大打法決勝新零售》影片課的系列筆記,一共20節,今天分享第20節。

全文共4400字,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本節主要觀點:

1。上層決策層要從原來的頂層設計,變成資源投資型的上層

2。根據團隊的業務情況做動態資源匹配是投資型上層應該做的決策

3。每一個團隊都可以用賽跑機制來賽跑,在內部競爭過後,這個團隊的競爭能力就非常強

請你思考一下:

1。你的組織裡資源分配是透過什麼作為決策標準?

2。你的組織是否已經建立了內部競爭的機制?

3。目前決策層的資源分配理念是否足夠高效?

1。 怎麼找回失聯的使用者?

2。 怎麼做使用者定位?

3。 怎麼做使用者需求洞察?

4。 為什麼需要張貼“尋人啟事”?

5。 為什麼要拒絕全能型產品?

6。 怎麼定位產品第一特性?

7。 什麼是產品地圖?

8。 怎麼設計最小可用產品?

9。 怎麼做快速迭代?

10。 什麼是“價格錨”?

11。 為什麼要打造平臺級產品?

12。 怎麼做好增值服務?

13。 為什麼“產品賣點”失靈了?

14。 什麼是“產品創新價值曲線”?

15。 為什麼使用者要購買?

16。 怎麼做產品社群?

17。 為什麼要建立使用者研究部?

18。 怎麼搭建全功能小團隊?

19。 為什麼要升級資源型部門?

20。 什麼是投資型上層?

組織支撐的第四個動作,就動到了我們最高層。原來我們最高層是負責所有審批流程的過程,而且最高層有越界管理的現象,最高層可以直接到產品團隊,到業務部門到市場部門,然後做指示做批示,然後影響整個業務的團隊的正常的流程的開展。

因為工作關係,我跟很多企業老闆都會面對面的交流,然後我會發現現在中國的企業老闆,都是有一個共性叫細節控。

1

投資型的上層會對整個團隊的資源配給,做一個很好的一個配置。它特別像外部的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是拿的資源是錢,投的專案是各個產品。

他們管的顆粒度非常細,有些問題完全不是在上層做決策的,他們還要關心,所以我們管理的聚焦的焦點就失焦了。聚焦在一些邊緣的,然後不產生過多價值的地方

團隊跑的好,我們投資資源就要多,配置的支援力度就要大。然後這個團隊跑得不好,我們的資源就要收縮、要精簡。

,所以這樣的話不利於我們在新零售時代裡頭,快速做決策、快速反應。

所以我們的上層決策層要從原來的頂層設計,變成資源投資型的上層。

而企業內部高層拿的不僅是錢,還有人才還有資源,這樣所有的這些福利激勵,這些都是我們的資源,投給各個業務的小團隊。

那麼整體來看,我們這樣的新零售的業務部門會形成兩層關係。

什麼是投資型上層?

這樣的動態的匹配就是整個上層應該做的決策。

整個上層對於團隊來說就是投資人。由於我們的業務做得比較好,我們發展比較快速,所以我們就可以爭取到上層更多的一個資源,所以它是投資和被投資的關係。

所以整個組織內部是由兩種關係做巢狀和交接而成的,一種是投資關係上層對業務部門,一種是部門和個人的關係,是合夥人的關係。

只要在這樣的調節下,我們就發現整個部門的運作方式就會進行一個天翻地覆的改變。

2

但是現實情況是,很多傳統企業的老闆都是,老闆非常辛苦,頭髮都熬白了,天天想著是如何創新 如何開拓市場,然後他的中層就等老闆的命令,老闆要說做我們就做,因為我們要體現執行力,如果老闆沒有審批,中層是不工作的,底下的下層的基礎員工往往就會發生什麼,只上班不工作天天在這打卡,因為中層的執行命令還沒到,我們下層更不願意說了,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被動的一個局面。

如果上層領導往回退,退到最後對業務部門做支撐,然後看業績考核,如果這個業績好了,我再給投資資源,然後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內部的賽馬機制。

第一層關係是決策層上層跟我們業務部門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是投資的關係。

解散以後這樣的團隊內部的所有的人,我們會放到哪裡?我們會把他劃歸到資源層裡頭,然後再進一步分配給那些做得比較好的團隊。這樣我們的人才就進行了內部的一個流轉。

所以你看資源的調配並沒有增加新的開銷,只是我把資源更合理的分配,讓一些做得比較差的這些團隊儘快地消散,然後把資源釋放出來,然後由投資上層決策給做的比較好的團隊,這樣內部的賽馬機制就形成。

還有一層關係是全功能小團隊的關係,個人和團隊是合夥人的關係,就每個人都是團隊的一份子。

如果我們的企業老闆不去長臂管轄,而是冷靜的坐在這裡頭做一些投資決策,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讓團隊衝上去,我們團隊會自己去打仗自己去拼殺,然後老闆坐在後面去給團隊提供資源。

每個業務部門都就像一個賽馬選手一樣,跑得快我們就有資源,跑得慢可能資源就越來越少,甚至這個部門最後被解散。

那麼決策層具體做投資,我們有五個工作要點。

什麼是投資型上層?

然後整個團隊就變成了一個叢林法則,誰跑得快誰有肉吃。跑得慢的小白兔,然後只上班不工作這些小白兔,就慢慢被淘汰掉,末位淘汰了。

我們要面對這個產品業務層,比如說我們做新的專案,產生新的預算預決算,所以他要把這個專案要寫成這個專案案,提交給決策層上層去審批。第一步你要接受這些決策案。

你要從高層、從市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個需求到底和有沒有核實,有沒有做使用者研究,有沒有使用者資料,有沒有一個MVP得到的使用者反饋,如果這些步驟全部已經具備了,我們就認為這個專案具備了立項的一個條件。

3

如果具備立項條件,我們會把這個專案做一個正式的立項,成立一個專案組。

第一個我們決策層要接受提案。

這個專案不是失控的,不是說完全交於專案團隊,然後領導就對內部的資訊就不知道了,反而是說我們要說做資訊的透明。這個專案團隊每走到一個階段,都會進行一個階段的彙報。彙報會說上一個階段我們做了哪些工作,然後達成了什麼樣的結果,下一階段我做什麼樣的規劃,需要什麼樣的資源做支撐,所有這些都要在專案審批會上面做一個很好的一個陳述,然後老闆就會來評審這個專案的計劃是不是合理。

第二步我要進行專案的評審。

所以專案是相對於相對比較靈活的比較臨時的,而產品相對於比較固化比較確定。這樣的話決策層就可以把產品,從專案的叢林裡頭把它篩選出來。然後我們整個的組織就是一個產品型組織了。

第三步是成立專案組。

第四步我們要對這個專案組進行過程的節點的考核。

一個組織背後其實就是若干個產品組成的。所以這樣的話就會形成一個產品型組織,然後大家集體往前衝的一個狀態。

決策層在配置資源的時候要遵守六個原則。

什麼是投資型上層?

最後如果這個專案進行到了一定階段,我們會把專案制轉化成一個固定的產品,這時候就成立產品部門。

要有一個低標準快速實現,不要一上手就對這個團隊進行高標準嚴格的要求,因為我們知道團隊在做產品的時候,都有一個Build, Measure, and Learn的過程,尤其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時間的,這時間需要大量的試錯。

所以我們決策上層要有一個容錯的心態,如果他做錯以後,你要放低你的標準,讓他快速的學習,給他一個容錯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讓創新發生。如果你標準定得太高,每一個專案團隊裡的人都不敢犯錯,因為要達到這個目標很難,所以大家謹小慎微,這樣的話就會壓抑住很多創新的點子和方向。

一定要在邊緣佈局,不要把你的資源只放在主力產品上,能夠產生現金流的產品上,而更多的要把它投入到邊緣性的產品,比如今年的創新的產品,我是不是要多投一些資源,因為你完全不知道哪片雲彩會下雨。所以邊緣性的創新是我們投資的重點。

4

投資回報率這個觀念是沒有變的,跟我們外部做風險投資是一樣的,我們投資投到多少資源,然後我們在一定的時間內能獲得多少回報,這一定要計算ROI投資回報率,但是我們在內部的高層的決策,我們對ROI的定義一定要嚴格。

外部的定義是資金的回報,它是一個金額數值,但是我們在內部來說,尤其是對於新產品來說,它前期並不會產生現金流,它拉到的只是使用者的資料,這時候你要定義ROI的時候就要加入使用者指標。比如說新產品跑得非常快,雖然沒有營收,但是它的新增的使用者每個月都是高速的發展,這時候你的投資回報也是非常合算的,所以要重新定義你的。ROI。

第一個原則就是小團隊原則。

不要由於這個團隊跟你比較親近,裡面有一些骨幹,然後跟你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產生了情感的連線,然後由於對自己的熟人,對自己信得過的人就投資資源比較多,對一個新人新團隊投資就比較少,這樣是不客觀的。經營企業一定要杜絕所有的情緒,要看到資料用事實來說話,資料好我們資源就投的多,資料不好 對不起不管你是誰,我的資源都要收縮。

第二個是關注不確定性。

很多傳統企業把這個東西給做反了,做反是什麼?資源給的很多 要多少給多少,但是團隊不能犯錯,它嚴控團隊寬容現金流,這就完全做反了。什麼意思?我們要對這個產品團隊要有一個成長性的一個預估,我們不要光看它現在的狀態,我們要想到6個月到12個月以後,這個團隊會長得多大,每一個團隊由於它在做的過程中做迭代,每一次的閉環,它會學習到很多市場知識和使用者知識。

我們要的是團隊的成長性,所以它犯了一些錯誤,我們是可以容忍的。事實上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一個好的團隊負責人,往往都是由於大量的失敗案例所堆積起來的。這樣的話他就會產生很多失敗經驗,他在做新的產品的時候就有一個很好的一個基礎。但是我們對資源一定要嚴控,你只要達到一定的客觀標準,我才能夠給到你的資源,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投什麼樣的數量的資源,這是有嚴格的對照表的。

第三個是我們在做投資時候核心指標就是ROI。

因為現在老闆是往後做,是被動響應型的,就是你要資源一定要拿出成績來,所以什麼樣的團隊能夠拿到更多的資源,一定要會內部爭取資源的團隊。這我們也叫什麼?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你要更多的向上管理,向你的決策層去透傳你的產品進行到什麼階段,把你的產品的價值充分的展示出來,來爭取投資人給你這個產品,投更多的資源,讓你的團隊能夠擴大,迅速佔領市場。

第四個要絕對的冷靜,要以資料來說話。

第五個原則是嚴控現金流,但是要寬容成長。

事實上微信在做研發的過程中,其實騰訊內部有三個團隊同時在做一樣的產品,而且他的名字都叫微信,一個是成都的一個團隊,一個是廣州研發中心張小龍的團隊,還有一個移動事業部的一個團隊,這三個團隊做同樣的產品,那麼誰能做出來?並不是由決策上層,就是我們的總裁辦公室這些EVP來決定的。

它不會對任何一個產品的團隊進行資源的傾斜,而是看什麼?在每一次戰略月會上,由這幾個團隊來彙報你們的資料,研發速度是多少,然後獲取的使用者數是多少,現在得到的使用者反饋是多少。

第六個要求我們業務團隊要有爭取資源的能力。

我之前也講過,微信在一開始只有13個人,而且一半的人還是沒有工作經驗的實習生。所以在一開始的這個團隊的資源並沒有太多,只是由於廣州研發中心,也就張小龍郵箱的團隊速度跑得非常快,比其它的部門跑的更新的速度更快,所以他就得到了領導的認可,資源就慢慢就給到產品研發團隊了。

這樣的話你會發現整個微信團隊從原來在廣州研發中心,還不在深圳總部一個邊緣性的一個部門,慢慢的成長成一個事業部,然後從一個事業部成長到一個事業群組,每一次成長每一次組織規模的變大,每一次領導職級的提升都是由決策的上層,然後給到資源給到支援所實現的。

什麼是投資型上層?

5

比如說微信三個內部團隊都已經互相廝殺了,最後只有廣研這個部門的團隊殺出來,所以它再拿到市場上跟米聊,跟類似的產品做競爭的時候,你會發現微信團隊廣研這個團隊做的產品的完成度非常高,然後資源支援也非常夠,所以它在快速放量的時候,就得到整個公司的支援,這樣也能搶佔先機先人一步。

誰的發展態勢良好,誰就會加人。

這樣的話我們整體的團隊才能夠動態的一個成長,這樣我們決策的上層才能做出理智的判斷。

五大新打法決勝新零售課程到這就告一段落了,我們用了五個模組,20節課的這個課程系統的跟大家,講解了如何用5個特別特殊的新創新打法,來提升我們在新零售企業的時代的競爭力。

那麼大家一定要注意,不僅要提升自己的認知,而且要做到知行合一,要把這五大打法實際的經過裁剪,應用到你實際的工作決策的過程中,只有用你才知道這個打法的實際效用,越用越有信心。所以給大家強調一下,一定要知行合一、在過程中做決策,在決策中加強自己對新零售的信念,讓改變真正的發生。

根據業務的實際的情況來做出資源的決策,這樣的話每一個團隊都可以用賽跑機制來賽跑,那麼在內部競爭過了以後,這個團隊的競爭能力就非常強。

6

我預祝大家事業成功,Make it happen。

|

什麼是投資型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