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要事事為群眾想,帶著群眾一起幹丨大方縣安樂鄉扶貧工作站站長黃健

2022-06-21由 天眼新聞 發表于 農業

鄉鎮的站長是幹什麼的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要事事為群眾想,帶著群眾一起幹丨大方縣安樂鄉扶貧工作站站長黃健

我叫黃健,2017年正式擔任安樂鄉扶貧工作站站長。當時大方縣脫貧攻堅戰正打的火熱,我帶領扶貧工作站5名“戰友”,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

安樂鄉屬於二級貧困鄉鎮,全鄉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19戶3432人,貧困面較大,任務較重。為了精準鎖定脫貧目標,我組織“戰友”,以不同形式深入各村組走訪,對疑似錯評、漏評、錯退的困戶進行專題研判,確保收集的第一手資料資訊精準。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要事事為群眾想,帶著群眾一起幹丨大方縣安樂鄉扶貧工作站站長黃健

透過精細化管理,我與戰友一起製表格、統資料、錄臺賬,為了加快工作進度,以辦公室為家,以泡麵為晚餐,很多時候都通宵達旦,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打一下盹,醒後繼續工作。

扶貧工作我用心、用情,只是有些虧欠家人。記得一次我愛人生病住院,先是查出是什麼癌症之類的,都把我嚇壞了,一家人決定去重慶複查治療。可是,那段時間,我正在忙扶貧專案的報賬,為了儘快讓群眾拿到辣椒種植、生豬養殖、肉牛養殖直補,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國家的政策紅利,我把愛人送到重慶後,找了護工幫助照顧,第二天便趕回來繼續加班。然而生活總是禍不單行,我72歲的父親患角膜炎,必須及時治療,否則有失明的風險,我叫了滴滴打車讓父親獨自去到我愛人治療的醫院,這樣剛好有個照應。所幸的是,最終檢查下來,我愛人患的不是癌症,做了手術五天就出院了。出院剛好可以照顧父親。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要事事為群眾想,帶著群眾一起幹丨大方縣安樂鄉扶貧工作站站長黃健

“扶貧站有一顆照亮脫貧攻堅戰士的燈,很多時候路過扶貧辦公室,經常會看到黃健坐在電腦前,手指不停地敲擊著鍵盤,或手握鉛筆在紙上勾勒著……”大方縣安樂鄉鄉長張威是這樣評價我的。

為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我組織村支兩委成員、駐村工作隊成員進行業務培訓,確保大家走訪到位,算好收入賬、理清發展路,扶貧不是兒戲,我們要真正做到精準。

從到安樂鄉任職,心裡就一直在琢磨如何讓安樂鄉群眾增加收入,結合走訪與研判的情況,發展產業才是硬道理。

為確保全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做到戶戶有產業覆蓋,戶戶享受產業發展紅利。我們選擇對症下藥,靶向“治療”。透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群眾因地制宜種植經濟作物,動員群眾參與種植冬蓀、青貯玉米、魔芋等經濟作物。

2018年,安樂鄉種植冬蓀1000畝,覆蓋貧困戶80戶,分紅金19。2萬元。種植魔芋面積達800畝,覆蓋貧困戶258戶,分紅資金18。06萬元。恆大集團援建蔬菜大棚分紅48。28萬元,覆蓋貧困戶315戶。群眾在家門口有了事幹,既鼓了群眾的錢袋子,又拓寬群眾致富增收的渠道。

要致富,先修路。安樂鄉基礎設施雖然起步較早,但任務也比較重。我知道補齊短板對如期實現脫貧意味著什麼,我透過積極配合、對接有關單位,組織村支兩委人員對所轄村危房、老舊住房、人均不足13平米住房、院壩、連戶路、“三改”等資料進行摸底排査,經過核實彙總,確保貧困群眾儘快住上安全房,走上小康路。

“打仗”要有路線圖,我按照“九個步驟”和“八個排他性因素”的識別機制,以“四看法”“比差法”“收入核算法”等為抓手,以鎖物件建臺賬、補短板、結幫扶,出成效為著力點,建立了資訊管理臺賬。透過建立幫扶需求、措施覆蓋、增收增效等基礎資料庫,及時把任務分解到各村指揮所,按照任務清單明確職責,做到人員明確,任務清晰,責任到人,一步一個腳印把每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就要事事為群眾想,帶著群眾一起幹丨大方縣安樂鄉扶貧工作站站長黃健

我對工作兢兢業業,只知道工作做好我才安心。對來辦事的群眾,我都耐心辦理,積極給群眾答疑解惑,一次一位老人來辦理貧困證明,需要到鄉黨政辦蓋章,因為老人行動不太方便,我為老人蓋好章,將老人送上回家的客車我才放心。

2019年2月,那天我的生日,父母給我準備了好吃的,和他們約好下班了回去團聚一下,下班了,在回家的途中,接到平壩村村民楊吉貴的電話,他第二天因要去畢節治病,急需要開個證明,於是我就調轉車頭,回到辦公室為他蓋章,透過詢問了解到楊吉貴的情況後,很是心酸,決定做點什麼,於是我連夜發起愛心捐款,讓身邊的同事朋友給與支援,那天回到家,已經是凌晨12點過了,11歲的兒子已經睡熟。

群眾如同我的親人,不管再忙再累,只要有事需要幫助,我都會竭盡所能幫助。參與扶貧工作,就要用心灌溉,用情滋養,事事為群眾想,事事幫助群眾幹。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閔建華

編輯 徐然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