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5000年前的仰韶人穿綢飲酒、睡“混凝土”!專家:這只是仰韶文明“冰山一角”

2022-06-12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林業

颳大風穿綢衫是形容什麼

「本文來源:廣州日報」

在考古界,有這樣一個多元一體“重瓣花朵”理論:

如果把中國的新時期文化比作一個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居於核心即花心位置,而中原文化區的主體則正是仰韶文化。

作為我國史前影響最深遠的主幹性文化,仰韶文化意義非凡:它是歷史深處凝固著的華夏文明核心基因,距今約7000年至4700年,揭示了華夏民族從“農業起源”到“城市革命”的早期文明程序;它是縱橫於多區域的黃河文化之根,以豫晉陝為中心,沿著渭河與漢水,形成一支內涵豐富的巨大文化脈絡;它是中國史前一次波瀾壯闊的藝術浪潮,色彩獨特而線條柔美的廟底溝期彩陶,代表著史前藝術巔峰……

在仰韶文化發現及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一百週年之際,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也再出新成果。近日,針對第四次考古發掘的重大發現及意義,廣州日報記者專訪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任李世偉,以及仰韶文化博物館館長崔強。

5000年前的仰韶人穿綢飲酒、睡“混凝土”!專家:這只是仰韶文明“冰山一角”

考古現場

對於仰韶文化的探索,百年來,考古人一直在默默努力。其中以仰韶村作為出發地,總共開展過四次發掘:1921年第一次發掘,確立第一個中國史前文化的開始,把中國史前的歷史向前推進了至少兩千年;1951年第二次發掘,明確了仰韶文化的性質和麵貌;1981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等進行第三次發掘,證實了仰韶村文化遺址存在著仰韶和龍山兩個考古學文化;2020年以來開展第四次發掘,多個仰韶村遺址“首次發現”展現了幾千年前仰韶人全新的生產生活樣貌。

然而歷史遠比想象中要悠遠綿長。正如李世偉在本報採訪中所說,

縱貫百年來,僅在仰韶村遺址的四次考古發掘,總面積加起來實則也只有千分之四,倘若放眼上下兩千年的仰韶文化,目前的考古發現也不過是這段文明中的“冰山一角”

,“如果想要徹底揭開仰韶文化的面紗,或許我們的考古研究也要持續上千年。”

多個仰韶村遺址“首次發現”:

5000多年前仰韶人穿綢喝酒、睡“混凝土”

負責仰韶村第四次考古發掘現場的李世偉至今都清晰地記得,此前他在仰韶村遺址發掘出的混凝土地坪時候的場景,那個從5000年前的窖穴中“走”出來的青灰色、堅硬平整,近似於現代水泥“混凝土”樣貌的文物,曾一度讓他產生一種“穿越感”。

5000年前的仰韶人穿綢飲酒、睡“混凝土”!專家:這只是仰韶文明“冰山一角”

發掘出土的仰韶文化混凝土地坪

經過後續考古人員分析,這一個房屋建築材料的“神秘面紗”被揭開,結果令人振奮:原來仰韶人制作混凝土房屋建築材料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鈣,除與現代混凝土以矽酸鹽為主要成分不同之外,材料的組合交接原理與現代混凝土製作原理如出一轍。

“我們現代的工藝是以水泥作為交接材料,用石頭、沙子凝固;當時的人們則是用陶瓷顆粒、黏土等來進行混合凝固。這在當時來說是比較高階的建築材料了,一般多為房屋的地坪,加工後堅硬平整。

從公開資料來看,是目前國內所見年代最早的混凝土房屋建築材料之一。

”李世偉介紹:“

西方的混凝土工藝是120年前才發現的,但我們的祖先在5000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類似的房屋建築技術。這足以看出當時人們的智慧,也足以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

更多的關於仰韶人的聚落細節被逐漸揭開:仰韶村遺址第四次(2020年度)考古發掘面積共600平方米,共發現房址3座、墓葬2座、灰坑葬7座、窖穴15個、壕溝1條、沖積溝1條、灰溝3條、道路2條、灰坑100多座,

其中在仰韶村遺址中被首次發現的巨大壕溝,映射出仰韶文化時期人口、聚落髮展的繁盛之態

出土的大批文化遺物,更是傳遞出仰韶文化早中晚期、以及廟底溝二期文化、龍山文化時期的古老文明資訊:首次發現的象牙鐲形器,見證了古人高超的鑽孔技術;首次在土壤樣品中發現的絲蛋白殘留物,則說明墓葬中可能曾存在過絲綢實物。尤為值得關注的還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小口尖底瓶,通常被認為是汲水器,但經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託美國斯坦福大學、西北大學的科研人員對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出土的幾個尖底瓶的殘留物(距今6000-5000年)進行初步分析,

竟獲得了古代釀造谷芽酒和麴酒技術的證據

……

凡此種種,勾勒出仰韶人在5000多年前的新的生活樣貌:他們戴著玉器、穿著絲綢,在一塊平整的混凝土地坪的房屋建築內把酒言歡,而在他們的桌面上,放置著紋飾各樣的彩陶器皿。

玉環

四次考古面積僅為仰韶村千分之四

對仰韶文化的瞭解尚為“冰山一角”

“這一次的考古完全重新整理了我們對仰韶文化的認知,我們相信後續的考古工作還會有新的發現,對此也有信心。”李世偉說。

而前段時間,在仰韶村遺址,考古工作者們掛牌了考古工作站,計劃以此為依託,開展仰韶文化考古研學基地。“

仰韶文化從早期到中期、晚期一共兩千餘年。單拿仰韶村遺址來說,我們四次考古發掘的面積總共加起來也只有千分之四,可見我們對於仰韶文化的瞭解或許還只是‘冰山一角’。

據記者瞭解,第四次發掘規劃為五年。自2020年8月起,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開展“考古中國·中原地區文明化程序研究”專案,在河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援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澠池縣文旅局啟動了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

在此前三次針對仰韶村遺址的挖掘,每次均間隔30年。儘管早期都取得了重大發現,但是從宏觀角度來說,考古學者們對於遺址的把握和了解依舊不足。“過去的三次發掘都是屬於老百姓蓋房子期間開展的配合性發掘,而這一次,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學術性發掘。”

5000年前的仰韶人穿綢飲酒、睡“混凝土”!專家:這只是仰韶文明“冰山一角”

考古現場

未來考古研究方向:

將趨於多學科、數字化、精細化

40年,是考古研究手段現代化的變遷,也是考古研究隊伍專業化的變遷。相比前三次,第四次考古發掘明顯呈現出多學科、數字化、精細化的特點。

李世偉告訴記者,與此前三次針對仰韶村遺址歷史年代考古不同,第四次考古挖掘主要是圍繞聚落內容,而這正是仰韶文化晚期的遺址代表。如何進一步發掘仰韶文化,一開始,考古學者們便進行了大範圍的考古勘探,對於遺址的具體佈局、功能分割槽等均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詳細的考古計劃。“我們當時一共有兩個工作目標,一是對2019年遺址中部發現的壕溝進行解剖,瞭解其使用和廢棄的年代及其發展演變過程,二是對遺址中南部仰韶人的生活居住區進行考古發掘。”

為了儘可能多地獲得考古資訊,此次發掘更是充分運用考古勘探發掘系統,

實現考古發掘記錄資料的數字化,透過資料採集、繪圖照相、三維建模、掃描記錄等,定期更新考古日誌,以方便實現資料的永久儲存和研究分析。多學科方面,則聯合啟動了動植物學科、環境學科、DNA、殘留物分析等超過二十項學科。

“過去以前人們認為考古是‘冷衙門’,現在隨著考古事業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願意加入到團隊中。”李世偉告訴記者,他作為一名“90後”考古人,如今正親身見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文明守護的隊伍中。如今在他們的隊伍裡,90%都是“90後”,甚至還有2002年的學生前來實習。李世偉稱,

仰韶文化持續了兩千餘年,“如果想要徹底揭開仰韶文化的面紗,或許我們的考古研究也要持續上千年,這需要一代代傳下去。”

回望歷史,追溯民族淵源;探繹未來,賡續華夏文脈。從百年前的篳路藍縷初建,到百年後樹立國人文化自信,中國考古界如今回到出發地,心中有來處,腳下必有根。而這朵以仰韶文化為“花心”的中華文明之花,用一次次的含苞吐萼驚豔著世界,未來也終將等到它的華彩永放,吐露歲月芬芳。

仰韶文化博物館館長崔強

“薦寶”

5000年前的仰韶人穿綢飲酒、睡“混凝土”!專家:這只是仰韶文明“冰山一角”

仰韶文化博物館

“仰韶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座豐碑。仰韶文化博物館和仰韶村國家考古公園的修建,則讓仰韶文化更立體的展現在人們的面前。2020年,仰韶文化博物館開始全面開展展覽提升工程,新增了一批文物特別是仰韶村第四次考古發掘的成果,室內展櫃、展板重新佈置,整治提升院內環境。

據介紹,此次提升陳展在原有的260件文物的基礎上新增200餘件珍貴文物,目前陳展共展出文物450餘件。主要新增幾個方面的文物,一是第四次考古發掘文物30餘件;二是展出澠池縣關家遺址出土文物50餘件;三是展出原有庫房文物80餘件;四是展示一部分對仰韶村遺址作出重要貢獻的考古專家使用過的物品,約40餘件;五是展出一些相關書籍;六是展出國外同時期史前文化的一些複製品。

廣州日報記者:

能否介紹館內新增的第四次考古文物中,有哪些重點文物?其背後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崔強:

新增的第四次發掘文物有兩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一是混凝土地坪;二是一枚玉鉞殘片。

這兩件文物都是仰韶村遺址首次發現,混凝土地坪出土於此次發掘的第一區,同時也是遺址上仰韶聚落的核心區域,這樣的發現對於考古而言,又一次對仰韶村先民的房屋構造有了新的認識。仰韶村遺址的玉器十分罕見,此次發現第二個玉器就是玉鉞殘片,鉞有兵權的象徵。這兩件文物一同出現,這裡很有可能在當時是整個部落或周邊幾個部落核心權力機構。

5000年前的仰韶人穿綢飲酒、睡“混凝土”!專家:這只是仰韶文明“冰山一角”

廣州日報:

現有館藏中,您會推薦哪幾樣文物?

崔強:

包括第四次發掘的兩件稀有文物,還有就是

仰韶時期的典型器物小口尖底瓶,這件器物在原有的陳展中也作為鎮館之寶來展示

,此次推薦主要是研究成果的豐富,此次考古發掘採用了多單位聯合、多個學科參與的新模式,此次對仰韶村小口尖底瓶的內壁進行化學樣本分析,發現了一些類似於酒的殘留物,就說明在當時此器物裝過糧食,根據器型的特殊性,就斷定小口尖底瓶很有可能是一件釀製酒的器皿。

5000年前的仰韶人穿綢飲酒、睡“混凝土”!專家:這只是仰韶文明“冰山一角”

小口尖底瓶(圖片據網路)

廣州日報:

近年自然災害頻發,貴館在文物的保護、修復上有哪些經驗以及建議?

崔強:

河南處於中原地帶,地質災害較少,主要應對一些氣候災害天氣,今年以來雨水較多,氣候潮溼。對於遺址保護工作是一次嚴峻的考驗,為應對雨季災害天氣,一是對發掘現場進行了搭建鋼構大棚進行保護;二是對斷壁保護房屋頂進行防水引水處理,避免雨水較多對遺址展示區域造成破壞。對於遺蹟的保護,主要使用防護隔離設施進行阻斷性保護,這個主要是杜絕遊客的人為破壞。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程依倫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程依倫

影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程依倫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蔡凌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