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明初風雲:正是太祖“清君側”的遺訓,給了朱棣“靖難”的藉口

2022-06-06由 蕭家老大a 發表于 林業

削奪諸藩是什麼意思

明初風雲:正是太祖“清君側”的遺訓,給了朱棣“靖難”的藉口

明初風雲:正是太祖“清君側”的遺訓,給了朱棣“靖難”的藉口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朱元璋為確保明王朝的長治久安,想方設法加強皇室力量,具體辦法是分封諸王。他把宗室二十五人(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侄孫)封為藩王,分駐北部邊境和全國各戰略要地,透過他們屏藩皇室。朱元璋說:“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從全國來看,這些封藩主要有兩類,一是腹裡,二是邊塞要地。受封諸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設定官屬,地位相當高,公侯大臣進見親王都得伏而拜謁。

明朝初年,每一個藩王食糧萬石,並有軍事指揮權,於王府設親王護衛指揮使司,轄軍三護衛。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一萬九千人。九位塞王(遼、寧、燕、谷、代、晉、秦、慶、肅)因有防禦蒙古人侵擾的重任,所以,護衛甲士尤多。北平的第四子燕王朱棣擁兵十萬,大寧的第十七子寧王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他們在邊塞負責築城屯田、訓練將兵、巡視要害、督造軍器。晉王、燕王多次出塞征戰,打敗蒙元殘餘勢力的軍隊,尤被重視,軍中大將皆受其節制,甚至特詔二王軍中小事自斷,大事才向朝廷報告。尤其燕王,由於功績卓著,朱元璋令其“節制沿邊士馬”,地位獨尊。

藩王勢力的膨脹,勢必對中央政權構成威脅。在朱元璋大封諸王的時候,時任平遙縣訓導的葉伯巨就指出,藩王勢力過重,數代之後尾大不掉,到那時再削奪諸藩,恐怕會釀成漢代“七國之亂”、西晉“八王之亂”的悲劇。提醒朱元璋“節其都邑之制,減其衛兵,限其疆土”。朱元璋不但聽不進勸告,反而將其下獄囚死。

在分封之中,朱元璋曾規定凡受封諸王必須離開京城,到封地就藩。不允許各親王之間相互往來,即使入朝,也不能同時前來,必須一王離京,另一王才可啟程。朱元璋此舉的目的在於避免諸王相互串聯,與中央相對抗。所以,諸王就藩,可以說是“生離死別”。但朱元璋的用心良苦,卻未能收到預期的後果。

靖難遺訓:朱元璋成法中有一條是關於“靖難”的。朱元璋當國時,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朱棣正是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故而朱棣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這其中,“靖難”代表平定禍亂,平息戰亂,掃平奸臣的意思。不過,太祖的成法中還有一條,是皇帝先召喚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剷除奸臣後,要五日之內離京。所以,“靖難”只不過是朱棣想要奪取皇位的一個藉口。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病死,明太祖朱元璋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允炆因生性“穎慧好學,性至孝”,深得朱元璋的喜愛,稱讚他:“而誠純孝,顧不忘我乎。”不過,對於這位“仁柔少斷”的皇太孫將來繼任帝位,朱元璋並不十分滿意,曾一度打算更換太子,後因翰林學士劉三吾的勸諫,才沒有這樣做。

儘管如此,朱元璋對朱允炆的繼位,仍然放心不下。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病故,皇太孫朱允炆即位。臨終前,朱元璋立下遺詔,“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

朱允炆即位,是為明惠帝,改元建文。儘管有朱元璋的遺詔,不許諸王“入臨、會葬”,但是,燕王朱棣仍直奔京城建康(今江蘇南京),朱允炆聞訊後,立刻派人持敕,令朱棣返回燕京(今北京),對此朱棣十分不悅。

其時,鎮守北部邊疆的諸王已有很大的權勢,寧王朱權“帶甲八萬,革車六千”。燕王朱棣更握有“節制沿邊士馬”的重權。朱允炆對這些皇叔們憂心忡忡。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正月,朱允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即遣長史葛誠入朝奏事。朱允炆遂向葛誠密問燕王府之事,葛誠如實稟告,乃派他返回燕王府,作為內應。葛誠回到燕王府,朱棣見他神色不對,心中不免作疑。隨即,朱棣親自入朝,他自恃皇叔身份,徑直走皇道入宮,登陛不拜。監察御史曾鳳韶彈劾其不敬,戶部侍郎卓敬也密奏,以燕王“智慮絕人”,建議將他徙封至南昌,但都被朱允炆以“骨肉至親”,婉言拒絕。朱棣察覺到朝廷對自己已起疑心,回燕王府後,便託辭患病,以觀事態的變化。

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因諸王權勢過大,恐難駕馭,力主削藩。在削藩順序上,齊泰認為應先削實力最強的燕王;但黃子澄反對,認為燕王有功無過,為了爭取輿論支援,應該先找有問題的親王下手。建文帝支援黃子澄,遂先後廢除五位親王。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七月,建文帝削周王朱橚。因周王朱橚是燕王同母兄弟,朱允炆怕他與燕王沆瀣一氣,於是,決定先廢周王。時周王次子朱有爋告發父親謀反,建文帝派曹國公李景隆以備邊之名經過開封,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遷往雲南蒙化(今雲南昆明)。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四月,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齊王朱榑被軟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軟禁在封地大同。兩個月後,明廷削岷王朱楩,廢為庶人,徙漳州。

由於朝廷削藩激化矛盾,藩王與朝廷開始決裂,此時,實力最強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眾藩之首。朱允炆與朱棣之間的博弈,亦逐漸激化。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十二月,為了提防燕王造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

燕王朱棣見到幾位藩王先後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無法逃過此劫,遂一邊爭取時間,一邊做戰爭準備。為了爭取時間,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先裝病,使建文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後,由於屬下被朝廷處死,遂裝瘋。

但由於王府長史葛誠叛變,密奏朝廷“燕王裝病”。朱棣裝瘋被發覺。心中早已對自己這個侄子繼位不滿的朱棣,立即誘殺了前來執行監視逮捕任務的將臣。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起兵反抗中央政府。

燕王遣使入京師金陵奏事,使者被齊泰等審訊,被迫供出燕王的異狀,於是,朝廷下密旨,令張昺、謝貴逮捕燕王府的官屬,張信逮捕燕王本人。

但是,張信與其母親討論之後,將此事告知朱棣。於是,朱棣和姚廣孝等進行舉兵的謀劃,令張玉、朱能將八百勇士帶入燕王府中潛伏,以待變故。

張昺、謝貴得到朱允炆密詔後,於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初四,帶兵包圍了燕王府。朱棣假意將官屬全部捆縛,請二人進府查驗。二人進府後,朱棣派出府內死士將其擒獲,並連同府內叛變的葛誠、盧振一同處決。當日夜裡,朱棣攻下北平九門,遂控制北平城。

燕軍控制北平後,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初六,通州主動歸附;七月初八,攻破薊州,遵化、密雲歸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關;七月十六,攻破懷來,擒殺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盧龍縣)歸附。七月二十七,為防止大寧軍隊從松亭關偷襲北平,用反間計使松亭關內訌,守將卜萬下獄。至此,北平周圍全部掃清。燕軍兵力增至數萬。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