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青海柴達木盆地的“石榴籽”:團結花開溢芬芳

2022-06-05由 海外網 發表于 林業

石榴可以去籽嗎

中新網西寧5月20日電 題:青海柴達木盆地的“石榴籽”:團結花開溢芬芳

作者馬春香孫睿

“十三五”以來,地處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州採取了一系列新舉措,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的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在2017年成功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建立示範州”的基礎上,該州積極融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建立,開啟了全州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的新徵程。

改善民生 開出最美團結花

從鄉村到城鎮,民眾生活蒸蒸日上,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海西州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全面構建“1+8+10+3”政策保障體系,在全國“三區三州”提前三年率先實現全域整體脫貧。

都蘭縣夏日哈鎮夏塔拉村曾經是海西州扶貧攻堅的重點村,全村有十餘戶特困家庭,蘆光明家便是其中之一。

青海柴達木盆地的“石榴籽”:團結花開溢芬芳

圖為各族群眾一起參與拔河比賽。海西州委宣傳部 供圖

“縣農村信用合作社推出扶貧信用貸款後,鎮上的聯點幹部和包村幹部便從中牽線搭橋,解決了我創業初期的資金短缺難題。”蘆光明說,和他一樣,夏塔拉村的特困戶們有的用貸款加上積蓄購置貨車跑起了運輸,有的搞起了家禽養殖。蘆光明家住了幾十年的“土窩窩”也推倒後建起了新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進村道路兩邊大大小小的商鋪應有盡有,基礎設施完善了,環境整潔了,村居變美了。在國家各項政策的實施下,長江源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鄉親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越來越強。

任職多年的長江源村黨支部書記扎西達娃說,“沒搬遷前我們住的是氈房,如今住在寬敞明亮的房屋裡,現代化家電應有盡有。因為看好村裡的發展,這些年前來定居做生意的外地人越來越多,長江源村慢慢成了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各族幹部群眾相處十分融洽。”

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的建立,為海西蓄積了勃勃生機,也為經濟社會的發展營造了穩定和諧的大環境。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海西州1665戶4597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9個貧困村、7個地區全部摘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底的不足2970元增加到14000元以上,與全省全國同步建成了小康社會。

潤育無聲 畫出最大同心圓

建立工作開展以來,海西州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貫穿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各環節各方面,並從居住生活、工作學習、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造了良好條件。

格爾木市黃河路街道石油社群是一個多民族社群,生活著13個民族的居民。

“我們透過組建舞蹈、歌唱、射箭等各類文化社團,鼓勵各族居民積極參與文藝活動,還多次組織社群友誼聯賽。”社群主任孫豔霞說。

趙拉傑是石油社群監督委員會主任和格桑射箭隊的隊長。2013年,在社群工作人員的支援下,寓意民族團結的石油社群格桑射箭隊正式成立。

青海柴達木盆地的“石榴籽”:團結花開溢芬芳

圖為海西州舉行“民族團結杯”美食大比拼。海西州委宣傳部 供圖

“得益於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們射箭愛好者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平日裡大家在一起練箭,相互切磋、相互幫助,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聊起射箭隊,趙拉傑既興奮更欣慰,各族選手以箭為媒、廣交朋友,結下了深厚情誼,還傳承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德令哈市河西街道辦事處建設路社群居委會,社群創新“黨建+民族團結”工作方式,把34家援建單位、80名民族團結進步宣傳員,請進社群,幫助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同時進行普法宣傳、民族團結宣講等政策的宣講,進一步增加黨員幹部和群眾的交流。

同心築夢 繫緊民族團結“紐帶”

自2016年以來,海西州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烏蘭縣創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都蘭縣香日德鎮、格爾木市長江源村、烏蘭縣茶卡鹽湖景區、德令哈車務段先後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建立示範區(單位),格爾木市青藏公路指揮部(將軍樓公園)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84個集體和231名個人被評為全州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海西州官方表示,該州將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鞏固提升全州建立工作整體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