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古代盛行“野合”,是因為開放還是另有原因?

2022-06-03由 久久先資 發表于 林業

野合蓽有什麼作用

古代盛行“野合”,沒想到古代那麼開放。

相傳,禹常年在外治水無法回家,身邊都是一群大老爺們,難免孤單寂寞。一次偶然在塗山遇到了一個美貌女子,“確認過眼神,遇見對的人”,兩人情投意合,無法掩蓋內心的那團火,便發生了歷史上的“桑臺野合”。

屈原在《天問》雲:“焉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臺桑?”

古代盛行“野合”,是因為開放還是另有原因?

這次野合,禹有了一個兒子啟。後來禹治理洪水有功,舜“禪讓”帝位給了禹,雖然讓給了禹,但是舜依舊是行使權力的真正帝王。後來舜死後,禹不敢繼續為帝,就把帝位“禪讓”給了舜的兒子商均,自己跑到夏地隱居。可是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王,並擁戴禹為帝,夏王朝正式開啟。

同時禹召開塗山之會,化解矛盾,並鑄造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象徵著九州,鼎上鑄著九州的山川名物、奇禽異獸。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也成為了王權和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禹後來“禪讓”帝位給了益,禹死後,益也學著禹把帝位“禪讓”給禹的兒子啟,自己隱居起來。但是沒想到,因為益在帝位的時間短,並沒有俘獲人心,各路諸侯都去臣服了啟。這真是弄巧成拙啊,但是還是有部分諸侯擁戴益,啟透過甘之戰,擊敗了那些反對自己的勢力,穩穩的坐在了帝位之上。從此,中國也“公天下”向“家天下”轉變了。

據史料記載,漢代還有關於禹的“臺桑之會”的磚刻,用通俗語言來說就是春天的圖片。

古代盛行“野合”,是因為開放還是另有原因?

到了春秋和戰國時期,各路諸侯已經不在受周朝束縛,思想文化越來越開放,呈現多樣化發展,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家族流派之間爭芳鬥豔。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史稱“百家爭鳴”。

當時豐富的社會文化開始流行“春社”的一種活動,本來主要作祭祀祈福用,後來發展成更注重娛樂的春嬉(又稱桑社、桑林、桑臺、春臺),是當時的人們談情說愛、發洩慾望的狂歡節日。

一般會是每年的三月三日舉行“春社“,到時候就會有很多男男女女來到野外進行“野合”,有點像相親大會,只不過程序神速,不會拖泥帶水,就是乾淨利落。

“確認過眼神,遇見對的人”,當然也會有“沒有確認好眼神就成對的人”,以後生的孩子一般都由母親扶養,甚至有些都不知道父親是誰。說到底,還是有些“母系氏族公社”的意味。

舉行“春社”有一定的原因,因為當時地廣人稀,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便,周圍基本都是親戚。所以,舉行“春社”可以防止近親的血緣繁殖。

“野合”也並非只有“春社”這一種形式,另外根據古代禮儀,庶民和貴族結合也稱“野合”,超過適婚年齡,也算“野合”。比如適婚年齡,男的應在16至64歲之間,女的應在14歲至49歲之間。

曾仕強說過一段話:老子的母親吃了一個李子,生下了老子;鬼谷子的母親吃了一顆穀(谷)子,生下了鬼谷子;孟子的母親做了一個夢,生下了孟子。曾仕強的話只是玩笑話,但在春秋和戰國時期,庶民的孩子生下來,很多隻知其母,不知其父。

古代盛行“野合”,是因為開放還是另有原因?

據說,先秦時期的許多聖賢都是其母在“春社”“野合”時懷孕的,如楚國令尹子文就是其母“旋穿閭社,通於丘陵”時“以淫而生”,孔子同樣據傳是其母祈於桑林“春社”而懷孕,甚至周朝始祖后稷也據傳是其母於“春社”時懷孕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