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檢驗理解的教學評價的幾個策略

2022-05-23由 慕容落雁 發表于 林業

評價檢驗是指什麼

檢驗理解的方法有很多,變式練習、對話交流等均是檢驗的方法。但對於深度理解的檢驗,人們採用比較多的是表現性評價,透過讓學生完成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來評估學生理解的水平。

總結所學知識

正是檢驗學生理解的一種方法。總結可以是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用言語表述,也可以是在課後讓學生用書面語言(如思維導圖)表達。比如,學完“比”的概念後,讓學生在課後總結“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是一個特別好的任務,學生完成這一總結性任務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可以從更多的維度認識新舊概念,進而提升概念的理解水平。

檢驗理解的教學評價的幾個策略

“應用”型任務

加德納認為:“要檢驗理解,不是讓學生重述所學內容,也不是看實踐行為。確切地說,要看是否能夠將相應的概念或原理應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之中……”

某省四年級數學期末檢測卷中有這樣一道題目:“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同時從相距450千米的A、B兩地相對開出,貨車每小時行50千米,客車的速度是貨車的2倍,幾小時後兩車相遇?”“任課教師看到此題,反響非常強烈:相遇問題不是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嗎?

檢驗理解的教學評價的幾個策略

本學期只學習了路程、時間和速度三者的關係呀!考這樣的題目太難為學生了。”表面上看,這是一道典型的“相遇問題”,但實質上這正是檢驗學生能否靈活運用“路程、時間和速度”之間的數量關係來解決新情境中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任務。

如果學生能夠理解這樣較複雜的(對四年級學生而言)行程問題,把兩輛車的運動轉化成一輛車的運動,根據路程、時間和速度的數量關係解決問題,不僅說明學生真正理解了該數量關係,也標誌著學生理解水平的提升。

檢驗理解的教學評價的幾個策略

“探究”型任務

“探究”型任務即對新知做進一步的拓展或推廣,或對新知與相關的舊知進行比較與辨析,發現與總結其中的規律。比如,學習完分數的乘法後,讓學生計算:2435×,20×40,20×0。4,0。2×0。04,並探究這些乘法(分數乘分數、整數乘整數、整數乘小數、小數乘小數)之間有什麼聯絡和共同規律,學生透過歸納和概括會發現,乘法的實質都是計數單位的累加。

檢驗理解的教學評價的幾個策略

“遷移”型任務

“遷移”型任務即將已學知識(或方法、思維)遷移到學習新的知識或解決新的問題中去。比如,學習完速度後,可以用這樣的“任務”來檢測學生的理解水平:“小紅5天看完了一本300頁的書,小黃6天看完了一本348頁的書,問小紅與小黃誰看書看得快一些?”“一堆土石方有300立方米,甲工程隊10天可以運完,乙工程隊15天可以運完,兩隊同時運,幾天可以運完?”這是兩個不同於行程問題的新的問題情境,也是學生後期要學習的工程問題,但這幾個問題的本質都是“單位時間內的量”(總量÷時間),在行程問題中表現為“速度”,在工程問題中表現為“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