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發腫瘤防癌體檢怎麼做?同濟專家教你搭建癌症“護城河”
2023-02-06由 長江日報 發表于 林業
腳長了瘤子是不是癌症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4日訊 (記者江夢晴 通訊員常宇)
2023年2月4日,是第23個世界癌症日。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防癌早篩已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有人認為防癌早篩就是定期體檢,有人熱衷於體檢的時候加各種專案。什麼是防癌早篩,怎麼做才科學?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袁響林教授結合我省高發腫瘤,針對高危人群給出早篩建議,教大家搭建防癌的“護城河”。
根據湖北省癌症防治中心釋出的最新資料:2018年,全省腫瘤登記地區發病前3位分別是肺癌、女性乳腺癌和肝癌。死亡前3位分別是肺癌、肝癌、胃癌。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在光明網發表的分析文章
(2022年)
中指出,目前中國癌症的特點是“窮癌”下降,“富癌”上升。以前中國低發而發達國家高發的所謂“富癌”,比如結直腸癌、乳腺癌等,呈現持續上升趨勢。這些癌症的發病跟現代式“富貴”生活方式有相當的關係,特別是肥胖、久坐缺乏運動、精神壓力大等。
袁響林教授指出,對於大多數癌症來說,透過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提高預後,延長生存時間。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高發腫瘤的高危人群?如何科學早篩?袁響林教授指出:
一、肺癌的高危人群是:
吸菸≥20包/年、長期接觸二手菸、有職業暴露史
(接觸石棉、鈹、鈾、氡等)
、得過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有COPD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的人群,可以做低劑量螺旋CT檢查。
二、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是:
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有遺傳乳腺癌風險基因如BRCA1/2、既往有乳腺導管、小葉原位癌、30歲前接受過胸部放療的人群, 檢查專案可以選擇乳腺超聲及乳腺鉬靶檢查。
三、肝癌的高發人群是:
慢性肝炎
(乙肝、丙肝)
病毒攜帶者、患有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過度飲酒的人群,可以做甲胎蛋白
(AFP)
和腹部超聲檢查。
袁響林教授提醒,多數癌症篩查推薦從40歲開始,但高危人群需要提前。
連結:
“醫問醫答”:早篩後如果有異常,怎麼看報告?
1.體檢查出肺部小結節怎麼看?
體檢報告中“肺部小結節”經常出現,許多市民會擔心肺結節會不會惡化,需要手術切除嗎?袁響林教授建議大家關注8毫米和2釐米這兩個關鍵數值。實性結節,6毫米以下不用在意;6至8毫米之間的,每半年做一次CT,如果連續兩年沒有變化則無大礙;8毫米以上的每3個月做一次CT。亞實性結節
(部分實性結節和磨玻璃結節)
,6毫米以下可以不隨訪,或至多半年透過做CT隨訪一次;6毫米以上半年隨訪一次,至少要連續關注5年。
2.報告中腫瘤標誌物升高了怎麼辦?
腫瘤標誌物,是反映腫瘤發生、發展,監測腫瘤對治療反應的一類物質。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高不一定是癌症。關鍵是看趨勢,也就是看它是不是一直在升高,應定期複查,可複查幾項常用的腫瘤標誌物,動態觀察數值的變化趨勢如何。
首先,及時到醫院複查,複查前避免感冒、炎症、飲酒、經期、勞累等影響因素。其次,應該多指標聯合應用以提高檢出率,多個腫瘤標誌物升高需引起重視,必要時結合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病理檢查。最後,做好動態隨訪,觀察腫瘤標誌物趨勢,數值動態持續升高則需要引起重視。指標確實大幅度升高,或多個指標升高,建議儘快到腫瘤科就診。
健康人群如果發現腫瘤標誌物單次檢查升高特別明顯,數倍或數十倍於正常值的上限,或反覆檢查,數值動態持續升高,則表示體內癌變可能大,一定要進一步檢查作鑑別診斷。
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卵巢癌、腸癌史等病史,對應的腫瘤標誌物升高,則要密切監測,進一步檢查。
惡性腫瘤患者如果治療前腫瘤標誌物升高,說明腫瘤病期晚,可能已經發生轉移,治療效果比較差。治療後檢查腫瘤標誌物,主要判斷腫瘤進展及療效監測。若持續直線上升,可能是腫瘤復發或轉移,這時一定要馬上諮詢醫生,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否要改變治療方案。
【編輯:餘麗娜】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