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三七中藥材種植技術知識產權難界定 律師:可約定排他性條款

2022-05-20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林業

田七苗怎麼種植

原標題:深一度|三七中藥材“下山”後的智慧財產權之爭

三七,又名田七,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被明代藥學家李時珍稱為“金不換”。資料顯示,雲南文山是中國最大的三七種植基地。三七一般需要三年生長期,短期內無法輪作。2000年以後,隨著需求增長,三七種植區逐漸從文山擴散到紅河、玉溪等地,目前貴州、廣西、四川也有少量分佈。

1月5日下午,四川大英縣玉峰鎮雙古磨村的一片三七種植園裡,50名村民正在採挖三七。按照種植要求,該片三七的採挖應該在去年10月中下旬啟動,但由於合作雙方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遲遲沒有動工。

“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局。”合作雙方均這樣感嘆。

原來,這片佔地面積50畝的三七種植園,由四川騰英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騰英公司)出資,大英百草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草園公司)提供技術展開合作。雙方2017年簽訂的合同顯示,出資方和技術方按70%和30%分配產量。

矛盾的關鍵在於,雙方合作期間,騰英公司又與第三方展開合作種植三七,百草園公司認為,這有違當年的合同條款,其種植技術的智慧財產權有受到侵害的風險。

但騰英公司負責人張華安認為,他們與第三方合作未對百草園公司的技術造成任何侵害,“不管跟誰合作,我們都是出資方,技術都是對方在負責。”

三七中藥材種植技術知識產權難界定 律師:可約定排他性條款

1月5日下午,大英縣雙古磨村三七種植園內,村民正在採挖三七。

① 一再拖延的三七採挖

出資方:

去年發了律師函,希望儘快完成

四川騰英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7年,屬大英縣全資國有公司,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蔬菜種植,生豬養殖,農村自來水等專案投資。

“公司現有員工90多人,投資專案很多。”1月5日,騰英公司負責人張華安表示,三七是投資最小的一個專案,如今卻搞得大家都“很糟心”。過去一段時間,百草園公司的法人代表鄧德山又是寫信,又是打熱線投訴騰英公司。

百草園公司的法人代表鄧德山於2020年12月30日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2012年從雲南回到四川大英老家,開始研究三七在低海拔的種植技術,並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生產標準,騰英公司與第三方的合作“踩到了我的底線”。

據張華安稱,前兩年當地一度看好三七產業,騰英公司也有過要大力投資該專案的討論。2017年8月,騰英公司與百草園公司簽訂合同,大英縣玉峰鎮雙古磨村的50畝三七種植園在當年秋天落地。根據合同,騰英公司出資125萬,佔70%收益分成,百草園以技術作為投資並負責管理工作,佔30%收益分成。

按照三七種植要求,該片三七的採挖應該在去年10月中下旬啟動,但因為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遲遲沒有動工。

2020年12月9日,百草園公司一方組織村民進行採挖。公司法人代表鄧德山表示這是為了測定產量的試挖,計劃就挖2分地,但騰英公司認為百草園公司方系盜竊行為,並報了警。此後在玉峰派出所、玉峰鎮政府工作人員的協調下,雙方達成協議,共同參與監督採挖過程,指定第三方雙古磨村村委會對三七進行採挖和儲存。

1月5日下午,在騰英公司工作人員的值守下,50名村民在大英縣雙古磨村的三七種植園裡採挖三七。但紅星新聞記者瞭解到,百草園公司方面的人最近三天並沒有在現場。

三七中藥材種植技術知識產權難界定 律師:可約定排他性條款

1月5日下午,村民正在清洗剛剛挖出來的三七。

騰英公司的工作人員稱,此前他們已挖了4天半,按照鄧德山的要求,為了保證及時清洗和烘烤,中途停了幾天,元旦節後又重新開挖。

對於採挖三七的協作方式,雙方均表示對方有意刁難,故意拖延採挖時間。騰英公司負責三七專案的朱林浠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為了配合鄧德山的意見,公司專門買來烤箱,安裝專用電線等,但鄧德山“出爾反爾”,說法和要求隨時在變。

但鄧德山卻認為騰英公司故意“整人”,要把三七爛在地裡,造成自己的損失,並在網上釋出言論指責對方“下套”“被人攻擊”等資訊。

對於這些言論,包括張華安在內的騰英公司多名工作人員給予否認,稱協商有律師在場,調解有派出所民警。“這完全是胡說。”

張華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作為一家國有公司,我們怎麼可能幹出這種事情。”

朱林浠表示,為了及時採挖三七,騰英公司做了很多妥協,但依然協商無果。對此,騰英公司於2020年11月26日給百草園方發了律師函,內容包括催促儘快完成對三七的採挖事宜。

② 糾紛背後的“技術封鎖”

技術管理方:

潛心研究的技術標準或被盜取

張華安表示,他們與第三方的合作未對百草園公司的技術造成任何侵害,“不管跟誰合作,我們都是出資方,技術都是對方在負責。”

張華安透露,對於三七產業,當地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包括地理標誌申請、找科研機構對當地三七產品做成分檢測等。政府方面還曾表達過請鄧德山作為產業的技術顧問,支付相應工資並辦三七種植培訓班。

另外,經雙方證實,因成本增加,中途騰英公司還追加了20萬元投資。

不過,雙方似乎在很多合作事宜上存在糾紛,其中包括“追加投資10萬元未到賬”。鄧德山稱因為資金不足,自己墊資了10多萬元。但騰英公司認為,百草園公司的賬務在審計上存在問題,包括曾經用專款購置了一輛4。5萬元的車。

2020年3月9日,騰英公司向百草園公司發了一封律師函,其中提到“2019年9月起,該種植園好幾個月沒有常駐現場的管理人員。”“經聯絡,從2020年3月1日起,鄧德山先生表示不再履行該協議,對該種植園不再管理。”

有村民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2020年期間,管理人員確實沒有像以往一樣頻繁出現在園區,園內雜草也沒有及時清理。

對此,鄧德山直言,因為可能存在智慧財產權被侵害、盜取的可能,自己的確與騰英公司在2019年底產生了很大矛盾,但最終還是履行了協議。因為資金困難,到2020年8月底以後,在管理、施肥等成本方面進行了控制。

“財務上的問題都是故意找茬。”在鄧德山看來,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己對騰英公司方面進行了“技術封鎖”。

鄧德山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騰英公司存在多項違約行為,其中包括“商業機密不得向第三方洩露”“三七種植專案進一步拓展,雙方均為優先合作物件”等條款。因為騰英公司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於2019年下半年與來自雲南的三七種植戶龍清明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大英境內另闢了一片50畝的三七種植園。

鄧德山表示,這個行為“踩到了我的底線”。他說自己2012年從雲南回到四川大英老家,潛心研究三七在低海拔的種植技術,這些年過來耗費大量成本,終於形成完整的技術標準,並在川渝地區多地推廣。目前利用他的技術,共有2000畝左右的種植面積。

鄧德山介紹,眾所周知,三七主產於雲南文山,但三七短時間內無法輪作,文山種植三七歷史悠久,土地資源有限,成本高企。龍清明也向紅星新聞記者證實,這些年文山等雲南主產區的三七種植成本偏高,三七種植已經向雲南玉溪、貴州六盤水等地區擴張,但基本上還是在雲貴高原的氣候環境下種植。

三七中藥材種植技術知識產權難界定 律師:可約定排他性條款

鄧德山站在自己種的三七園裡,這是剛剛下種的三七苗。

鄧德山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騰英公司違約在先,引進第三方合作伙伴,存在盜取其種植技術的可能。按照合同條款,自己將相關資料彙編成冊提交騰英公司,並且騰英公司還有兩名技術人員參與管理學習。

對此,騰英公司負責三七專案的朱林浠給予否認,並稱他和另一個同事負責該專案,主要是協調管理,技術細節從未掌握,公司也沒有拿到成冊的技術資料。

除了雙古磨的合作,騰英公司在大英縣隆盛鎮後壩村還開了一片種植園,鄧德山未佔技術股,但提供了技術支援,安排了兩名徒弟進園工作,矛盾激化後,兩名技術人員也於2020年初撤離。

鄧德山表示,如今自己正在重慶申請川渝地區三七種植的技術專利,以便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益。他的確於2020年多次向上級主要領導寫信反映情況,稱騰英公司違背契約,專案難以成功。

③ 三七種植技術之爭

合作第三方:

種了20多年三七,不知他的技術模式

三七種植從文山向周圍擴張由來已久,但來自雲南的三七種植戶龍清明此前並沒有聽說川渝地區有搞成功了的。他說最初是經過一個朋友的介紹,然後在大英縣農業部門的撮合下,與騰英公司展開的合作。

在龍清明看來,自己的合作表足了誠意,騰英公司佔51%股份,他佔49%股份。雙方共同出資,自己沒有技術股分成,並有成本不超過3萬元一畝及保底收益條款。

關於為什麼到四川投資種三七,龍清明表示,自己在雲南種了20多年三七,有技術和經驗方面的自信,再加上自己老家又是四川安嶽,所以得知大英在推進三七產業,決定先“種一小片”爭取實現“產業轉移”。

龍清明表示,三七種植技術要求很高,需要“像照顧嬰兒一樣”經管。自己從開始下種到日常經管都是親力親為,雖然自己在雲南還有種三七,但過去一年裡有10個月呆在四川。他也覺得在四川種三七是一種挑戰,“但如果種成功了,那我就出名了。”

三七中藥材種植技術知識產權難界定 律師:可約定排他性條款

大英縣隆盛鎮,騰英公司與龍清明合作種植的三七。

龍清明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並不認識鄧德山,也不知道他的種植模式,他是80%按照“雲南技術”來做的,根據四川的氣候環境作出了20%的調整。但從搭棚、施肥、施藥,到地裡鋪松針等流程都是“雲南模式”,並且肥料、農藥、原材料均是從雲南運過來的。

張華安也強調跟龍清明的合作,沒有使用鄧德山的技術,完全用的是不同的生產標準。“種三七也好,種水果也好,來投資的我們都歡迎。怎麼我跟龍清明合作種三七,就侵害了百草園的智慧財產權了?”張華安說,他們各用各的技術,作為投資方,我們並沒有參與技術領域的問題。

■律師觀點:

種植技術知識產權難界定

可走司法途徑解決

四川泰和泰律師事務所高階合夥人、律師黃春海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百草園方提到的智慧財產權,應該是技術秘密的問題。技術秘密跟其他智慧財產權不一樣,版權、商標、專利等,都有清晰的權利客體,技術秘密不對公眾公開,首先需要一個較為複雜的認定。

種植方法或者技術訣竅,本身是一種工藝流程,這個東西是怎麼存在體現的,是什麼方式告訴合作伙伴,又如何透過合作伙伴告訴第三方,這些過程比較清楚、明確的情況下,才能主張自己的權利,但要掌握這些證據又是比較困難的。

黃春海說,作為個案,當事人如果要主張權利,可以委託律師介入,掌握更多細節才能作出判斷。當然,如果技術方案本身有創新,成功申請專利,可以透過專利保護主張權利。

四川省律師協會維權委員會委員、律師馮駿分析認為,合同中的“優先合作權”並沒有強制性,無法要求合作方不與第三方進行合作,因此在條款中並沒有實質意義。

就當事雙方的情況來看,是否存在智慧財產權被侵害,首先要看技術是否是專有技術,或者是具有智慧財產權法律意義上的技術。

三七中藥材種植技術知識產權難界定 律師:可約定排他性條款

大英縣隆盛鎮種植的三七。

可在合同中約定

合作的排他性條款

馮駿同時建議,民法典時代,事先約定的合同條款是一切事務的重中之重。雙方完全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合作的排他性條款,使自己成為合同相對人的唯一合作伙伴。如合同相對人違約,約定嚴肅的懲罰制度,以使自己合法利益最大化。

馮駿同時表示,中藥藥品本身不能申請專利,但改良種植等方法可以視為專用技術,也可以向國家智慧財產權局申請發明專利。當然這種申請程式相對漫長,是否被授予專利權也是未知之數,但無論如何,在合同條款中事先明確約定雙方的責、權、利,才能更有效地保障雙方的權益並避免不必要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