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2022-05-18由 小陳茶事 發表于 林業

白茶味道有什麼主要特點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入夏後,不少茶客對煮茶的熱情,絲毫不減。

畢竟,煮茶很方便。

煮出一大壺熱茶後,稍微晾涼,放著備用。

茶湯溫飲,風味無窮。

就像盛行於兩廣、福建的煲涼茶那樣,夏天煮點茶消暑,亦是不錯的選擇。

但近期有茶友提到,他在煮老白茶時發現了一件怪事。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原話內容,大致如下。

“最近煮五年左右的老白茶,發現煮久後湯中有大量亮晶晶的物體翻滾,不知道是什麼?這種湯非常好喝,濃稠醇厚,果香十足,就是那亮晶晶的物體不知是啥?不是白毫……”

這就奇怪了。

品茶,如欣賞美食那樣,注重色香味俱全。

要是在喝茶時,發現湯中出現大量不明懸浮物,難免會讓人留下心理疙瘩。

哪怕這壺茶的湯感再醇,果香再足,也無法消彌心中巨大的困惑。

所以,這些亮晶晶的懸浮物,真身究竟是什麼?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2》

根據經驗,這種亮晶晶的物體很可能是葉片表面的蠟質層碎屑。

茶樹按照植物學分類,屬於山茶科山茶屬。

山茶科的植物,葉片擁有鮮明特點——邊緣有鋸齒,葉表細胞壁厚,葉片屬於革質,角質層發達。

茶樹鮮葉摸起來就像柔軟的皮革那樣,質地柔韌。

和薄且柔韌的桑樹葉(屬紙質葉片),和粗糙毛躁的狗尾巴草(屬草質葉片)摸起來,手感明顯不同。

並且,隨著茶樹生長,葉片發育越是成熟,葉片角質越厚。

迎著光,能看到葉片表面是亮晶晶的,閃著光澤。

因此,茶樹葉片的角質層,也有這樣的別稱——

蠟質層

蠟質層的存在,對茶樹生長有不少好處。

蠟質越厚,意味著葉片的防禦功能越健全,

具有一定防水、防蟲咬的作用,保護茶樹葉片,從而確保茶樹光合作用等生長機能的正常運轉。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白茶裡,拋開銀針不談,因為白毫銀針的原料以粗壯的芽頭為主,芽頭旁僅有緊緊相貼的葉殼,並沒有葉片。

論葉片的細嫩程度,白牡丹>春壽眉>秋壽眉。

因為葉片細窄,白牡丹的嫩葉上少有蠟質層的出現,相反是葉片背面還留有不少茶毫。

和秋壽眉相比,春壽眉依舊保留著幾分春茶的鮮嫩特點,蠟質層並不顯眼。

秋壽眉的葉片上,蠟質層相對厚實。

形似薄膜般的蠟質層,覆蓋在葉片上,具有一定防水性。

葉片保留相對完整,少有斷裂缺損的秋壽眉,沖泡時不易泡濃、泡苦,正是因為這層蠟質層薄膜的功勞。

蠟質層好比是防洪堤壩,能避免茶味物質過快、過多、過量浸出。

當你用蓋碗泡茶時,即便出湯速度稍慢,也不至於將茶湯泡濃。

這一優勢對剛開始用蓋碗泡茶,沒有熟練掌握蓋碗快出水沖泡技巧的新手來說,無疑十分友好!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3》

茶,來源自天然的一片葉。

作為植物的一種,在白茶葉片上能找到不少功能分割槽。

比如,負責安保、保衛的保護組織——角質層/蠟質層。

發育狀態成熟的茶樹葉片,葉表蠟質層變厚。像秋壽眉的葉片就遠比白牡丹葉片來得厚實、葉片正面更光滑,蠟質層厚。

比如,負責生產、儲存養分的營養組織。

葉片透過光合作用能產生不少營養物,經過轉化分配後,這些營養成分被儲存在葉肉深處。

當我們在沖泡/煮茶時,內在的營養物質和茶味物質不斷浸出,才能形成滋味出色、回味美妙的茶湯。

再比如,提供輸導,架構網路的纖維組織等。

這些網格狀的纖維,好比是葉片內部的運輸兵,能實現水分、營養以及茶樹新陳代謝廢棄物的有效輸送。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然而,長時間的暴力煮茶,會破壞葉片自身結構的完整性。

通俗來說,

持續高溫加熱,白茶葉片易煮爛。

等到葉片煮爛後,植物組織細屑在熱湯內反覆翻滾。

浩浩蕩蕩的暴力久煮後,茶湯就跟榨出來的新鮮橙汁那樣,能看到明顯的果肉渣滓殘留。

而煮老白茶,尤其是煮秋壽眉餅這類的老茶時,葉片表面薄膜般的蠟質層在分崩離析後,因為分量輕、體量小、受重力影響小,難免會漂浮在茶湯裡。

迎著光看去,會讓人覺得茶湯裡有著亮晶晶的物體在翻滾!

這屬於正常現象,並不代表白茶品質有問題。

在喝茶時,大可放寬心。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4》

老白茶,可以煮著喝。

但在

煮茶時,不建議茶友們盲目久煮、熬煮。

因為煮茶時間過長,茶湯味道會變濃。

白茶喝的是鮮香醇爽,而不是濃烈刺激。

長時間高溫下,持續暴力煮出來的茶湯,茶味物質一次性全部浸出。

將原本茶味豐沛,足夠支撐煮出2-3壺濃淡適中/茶味甘醇的老白茶,全部濃縮成一壺。

並且,在反覆沸騰下,湯水還會被蒸發不少。

剩餘在壺內的熱茶,只會越變越濃、越煮越苦,茶湯變得十分重口味。

從喝茶體驗看,濃茶不僅不好喝,並且多喝無益!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另外,

老白茶煮久後,茶香也會被揮發浪費。

品質有保障的老白茶,香氣表現是十分精彩的。

藥香沉穩、陳香雋永、還時常會伴有粽葉香、稻穀香、幹荷葉香等。

若是已經壓成茶餅的壽眉,在內質豐沛、陳化良好前提下,還能得出珍貴的棗香。

這些層次豐富、馥郁迷人的諸多茶香,在煮茶加熱過程中,會不斷飄散出來,使得四周的環境盈滿茶香。

但煮茶時間過長,會導致香氣大量飄散到空氣裡,而剩餘在茶湯裡的茶香餘量有限。

最終在喝茶時,喝到的茶湯裡少有馥郁落水香!

一言概之,為了喝到理想茶味,煮茶不能盲目久煮。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5》

煮老白茶,煮多長時間才合適?

一壺茶的時間,可長可短,沒有標準答案。

一切都要以具體情況來定。

比如,火力大小。

是大火煮開,還是小火慢煮?

是電陶爐加熱,還是傳統的炭爐慢煨?

比如,湯水容量。

煮一壺茶是煮300毫升,還是500毫升,還是600毫升?

再比如,茶味物質含量。

是煮高山茶,還是平地茶?

是直接煮幹茶,還是煮用蓋碗泡了6、7衝後的白茶葉底?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可見,在煮茶這件事上,充滿了諸多變數,在煮茶時間上不能一刀切。

內質豐沛的好茶,短時間內就能浸出大量茶味。

直接煮幹茶時,先燒水,等到壺內連續冒起水泡後,投入幹茶。

茶水比例大約是,煮一壺300-400毫升的茶水,投入幹茶2-2。5克即可。

投入後,等到湯麵滾沸,即可關火。

稍稍靜置,等到茶湯表面不再滾沸,便可倒出茶湯飲用。

原則上,煮茶喝,等煮到茶湯滾沸即可。

沒有必要反覆煮開,來回熬煮!

煮老白茶為什麼會煮出“懸浮物”?早了解早受益,別忽視

《6》

行文至此,這樁茶界懸案總算告一段落了。

煮老白茶時,看到茶湯內翻滾著這類由於蠟質層、葉肉組織等碎屑懸浮物。

不必過於恐慌,那既不是雜質,也不是髒東西。

見怪不怪,喝茶才能更安心。

不過,這些破裂的蠟質層、葉片細屑的出現,也剛好能提醒——煮茶時間超時了!

該趁早關火,不要再繼續煮下去。

適可而止,煮茶時間適宜,更能煮出甘潤、醇美、濃淡適宜的好茶味。

更多關於煮茶的知識

白茶怎麼煮更好喝?村姑陳總結4大煮茶誤區,煮茶一點都不難

煮茶時,幹茶和葉底分別怎麼煮,村姑陳出招了,這樣煮茶好喝百倍

夏天煮白茶,要用開水煮茶好,還是用冷水煮茶比較好?

六大茶類這麼多,究竟哪些適合煮茶?一次性說完煮茶的那些事

煮茶工具不會挑?養生壺、玻璃壺、粗陶壺,哪個是煮茶的一把好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