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因渾身長滿尖刺,從不受待見,農民見到都躲開,殊不知如此珍貴

2022-04-25由 鄉村田小園 發表于 林業

草蒺藜又叫什麼

在山區農村,最常見的就屬野花野草了,不管是田間地頭還是馬路邊,甚至是房前屋後,放眼望去,各種植物盡收眼底。而在眾多的植物中,有一種能夠開出黃色小花的植物,非常普遍,且生命力頑強,在極度貧瘠的土壤裡它也能旺盛生長,但顏值不高,從不受人們待見,因它渾身都長滿尖刺,農民見到都躲開,成了名副其實的害草,它的名字就叫“蒺藜”。

因渾身長滿尖刺,從不受待見,農民見到都躲開,殊不知如此珍貴

蒺藜是一種野生的半藤蔓植物,多生長在乾旱的荒地、山坡或居民點附近,分佈廣泛,幾乎全國各地均可見其身影。可能大家聽到蒺藜這兩個字時會覺得比較陌生,但要是你看到它的樣子,就能立馬知道它是哪種事物了。蒺藜這個名字相信大家比較少聽,但是大家一定聽過狗娃刺或者旁通,其實它還有很多別名,比如:屈人、名茨、休羽、升推等,很多古籍中都有記載著蒺藜的大名。

因渾身長滿尖刺,從不受待見,農民見到都躲開,殊不知如此珍貴

在瞭解蒺藜的功效和作用之前,我們先認識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蒺藜。因為不瞭解蒺藜的人,很多時候會把蒺藜和白蒺藜搞混淆,可不要小瞧只有一字只差,效果真的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可馬虎不得。白蒺藜,又叫沙苑蒺藜、沙苑子、潼蒺藜等,和蒺藜不同一個科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寫道“潼蒺藜,結莢長寸許,內子大如芝麻,狀如羊腎而帶綠色,今人謂之沙苑蒺藜。”意思是說,這個白蒺藜的種子長得像羊腎,按照“以形補形”的說法,中醫上認為白蒺藜有補腎的功能。

因渾身長滿尖刺,從不受待見,農民見到都躲開,殊不知如此珍貴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蒺藜,又叫刺蒺藜、蒺藜子等,為什麼叫它刺蒺藜呢?李時珍曾寫道:“蒺,疾也,藜,利也,其刺傷人甚疾而利也。”意思是說這蒺藜,長得可不討人喜歡,一不小心就可能會中了它的陷阱。但雖如此,蒺藜的價值作用還是非常大的,它可以散風祛溼、瀉肺明目,還可以有效治療頭痛、目赤多淚、風癢、溺血腫痛、腎虛遺精等疾病。但刺蒺藜多為野生,數量很少,比白蒺藜更少見。

因渾身長滿尖刺,從不受待見,農民見到都躲開,殊不知如此珍貴

其實蒺藜在我國古代早已被廣泛運用,主要是作為一種民間食用藥材,用來治療一些病症。根據中醫書記載,蒺藜這種果實切開以後,可以在切斷面看見黃白色的油性種仁,這些種仁可以用來食用。古時遇到荒年,有用蒺藜炒黃去刺,磨成麵粉狀,做成餅或者蒸食以度饑荒。在以前的歷史典故中,蒺藜通常作為一種珍貴的、帶有傳奇色彩的食物出現。

因渾身長滿尖刺,從不受待見,農民見到都躲開,殊不知如此珍貴

比如其中有一個比較有名的典故,是講在漢朝時期,漢室後裔劉秀在兵敗以後,外出逃亡,在被王莽追趕的情況下,日夜兼程,三天三夜不曾進食。後來實在撐不住,被累倒。但是在荒山野林中也沒有什麼可以充飢的食物,他又沒有力氣去打獵。此時,絕望的劉秀只能以身邊的“野草”充飢,他本來覺得逃不過一死,先填飽肚子再說,哪怕被毒死,也好過被俘虜。

因渾身長滿尖刺,從不受待見,農民見到都躲開,殊不知如此珍貴

但是劉秀髮現有一種植物不僅可以吃,而且裡面也含有豐富的汁水,可以用來解渴。本來劉秀因為心情焦急,身心俱疲,以致肝火上擾,目赤多淚,頭暈目眩,但是吃過這種植物以後,發現不僅肚子填飽了,還變的耳清目明,不久就恢復了力氣。

因渾身長滿尖刺,從不受待見,農民見到都躲開,殊不知如此珍貴

為了以備不時之需,劉秀又採集了許多這種野草帶在身邊,餓了渴了就拿出來吃,就這樣憑著這小小的野草竟然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成功躲過了追兵和官兵的追查。在安定下來以後,他專門拜訪名人志士,想知道這種草到底是什麼東西,原來這種又能用來食用又具有一定治病功效的植物就是白蒺藜。關於蒺藜的典故有很多,除了劉秀皇帝的救命草之外,還有永樂公主的美容茶,講的都是蒺藜。

因渾身長滿尖刺,從不受待見,農民見到都躲開,殊不知如此珍貴

而關於它的藥用價值,就有更多記載了,《神農本草經》中屬於上上品藥材,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錄,蒺藜有明目止癢的作用,以前很少有關於這個功能的報道。但現在咱們國內的藥學家已研究發現,蒺藜的果實中有一種叫“白蒺藜醇苷”的物質,他可以促進視網膜神經細胞的存活。這巨大的發現,會讓蒺藜開啟一個“新的世界”,讓它在保護視力、治療青光眼發揮更大的作用。

因渾身長滿尖刺,從不受待見,農民見到都躲開,殊不知如此珍貴

作為一種隨處可見的荒地野草,殊不知有如此大的作用,其實在大自然的眾多植物中,很多都具有珍貴的價值作用,只等我們去發現,比如這“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