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漢朝人服兵役,所有20歲以上男子,一生要服兩次兵役,每次1年

2022-04-18由 小鳳說說史 發表于 林業

漢朝北軍究竟有多少兵力

在漢代,所有二十或二十三歲以上的男子,都要在郡國登記,成為徭役徵發的物件,這叫“傅”。然後一直到五十六歲才能解除徭役,這叫“免”。根據文獻,似乎每個成年男子一生最少要當兩年兵。

漢朝人服兵役,所有20歲以上男子,一生要服兩次兵役,每次1年

一年服役於所在的郡國。駐防於北方邊郡的,大部分被訓練成“騎士”;內郡的則成步兵,叫“材官”;江、淮以南的則成水軍,叫“樓船”。服役期間,如何編組,如何訓練,一無可考,只知道西漢時,每年秋天的八月或九月,地方的郡守和都尉會將他們集合起來,考核他們騎射、駕車、戰陣或水戰的技巧,這叫“都試”。

史書中雖不乏舉行都試的記載,我們卻不易估計如此短暫訓練的效果。郡守之下,只有一位,頂多兩三位負責軍事的都尉。他們如何在一年之內,將“不知尺籍伍符”的農家青年化為訓練有素的戰士?為什麼都試要安排在秋收農閒時舉行?是不是意味在地方服役的,平常還得在田裡幹活,秋收後才有閒暇操演?這些問題,都無法確切回答。

漢朝人服兵役,所有20歲以上男子,一生要服兩次兵役,每次1年

但從漢人服膺的“三時務農,一時講武”的古訓看來,並不是沒有這樣的可能。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魏國有司奏“古四時講武,皆於農隙。漢西京承秦制,三時不講,惟十月都試”云云(《晉書·禮志》下),奏文中都試月份雖不同於其他記載,““三時不講”一語,頗可幫助我們瞭解漢代郡國兵訓練之有限。從“講武皆於農隙”又可知道,糧食生產似乎比訓練更為重要。

另外一年的服役,在京師的叫“衛士”;在帝國邊境戍守的叫“戍卒”。京師有擔當守衛的南北軍。其衛士人數兩漢不同,在數千至數萬人之間。戍卒的數量也不大。

兩漢邊防一向以北方與西北方最吃緊,可是從居延和敦煌等邊陲遺址以及文獻上估計,部署在北方約三千五百公里防線上的戍守兵力不會超過一萬人。宣帝時,趙充國曾說:“北邊自敦煌至遼東萬一千五百餘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數千人。”(《漢書·趙充國傳》)。趙充國是當時的將軍,熟於邊事,所說當有根據。

漢朝人服兵役,所有20歲以上男子,一生要服兩次兵役,每次1年

漢邊戍卒只能算是哨兵。漢代真正用來對付內外動亂的主力是臨時自郡國徵調的部隊。這種部隊只有天子有權徵調,地方郡國接到天子虎符,合符而後出兵。通常北方邊郡出騎兵,內郡主要出步兵。另由天子任命一位或數位朝臣為將軍。

戰爭結束,部隊遣歸郡國,將軍亦返舊任。舉例來說,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秋天,宣帝為救烏孫,伐匈奴,調“關東輕車銳卒,選郡國吏三百石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又令“御史大夫田廣明為祁連將軍,後將軍趙充國為蒲類將軍,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及度遼將軍範明友,前將軍韓增,凡五將軍,兵十五萬騎,校尉常惠持節護烏孫兵,鹹擊匈奴”(《漢書·宣帝紀》)。

漢朝人服兵役,所有20歲以上男子,一生要服兩次兵役,每次1年

總之,徵調軍隊在本始二年的秋天,五將軍從長安出發已是第二年的三月。十五萬關東兵從徵調到分途出發,耗費了最少五個月。結果,匈奴聞漢兵大出,早已奔走逃逸,“五將少所得”。祁連和虎牙兩將因“逗留不進”,獲罪自殺,而所有的軍隊在五月罷遣。

這種臨事徵集、隨即解散的軍隊,既缺長期密集訓練,又無固定組織,官不知兵,兵不知將,其戰鬥力與戰鬥精神不可能與常備職業軍相比。戰鬥力有限,則必寄望於以量取勝,兩漢出兵動輒十餘萬或數十萬。

兩漢也有屬較長期服役性質的軍事編組。例如,武帝時的七校(屯騎、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東漢時的五營或北軍五校。還有期門(後更名虎賁)、羽林之類,都應不止服務一兩年。

漢朝人服兵役,所有20歲以上男子,一生要服兩次兵役,每次1年

他們雖偶爾出征,但基本上都是京師、宮廷或皇帝的衛隊。期門和羽林除了護從皇帝,也是皇帝身邊的郎官,隨時擔任皇帝指派的其他任務。郎官的性質基本上和“職業軍人”是兩回事。七校或五校有些由胡人組成,他們或許可算是“職業軍人”。武帝七校人數不可考,東漢北軍五校,一校有七百至一千二百人。其餘羽林之類,時有增減,在數百至千餘人間。以這樣的數量,即使參加遠征,似乎也不可能構成主要的戰鬥力量。

漢朝人服兵役,所有20歲以上男子,一生要服兩次兵役,每次1年

東漢光武帝時,廢除都試,也曾一度省罷郡國掌理軍事的都尉,使郡國兵原本有限的訓練更趨廢弛。為了軍事的需要,募兵漸多。所募稱為應募、應募士、募士、勇敢、勇敢士或奔命等等。例如,明帝曾募兵戍隴右,代價是每人三萬錢。此外,東漢還大量利用罪犯和外族出征,其服役條件如何,不甚清楚。不少死罪囚犯是因皇帝恩典,減死赴邊充軍。

漢朝政府鼓勵他們帶著妻兒父母到邊地落戶屯墾,這叫“佔著所在”。漢邊還有所謂的田卒。這些人都不可能是一年一更,而是晁錯所說的“常居者”。他們或為謀生而應募,或長期服役,但非專以戰鬥為務,仍稱不上是真正的職業軍人。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