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你想讀《資治通鑑》卻沒有時間?不妨從讀這本書開始

2022-07-19由 乘風的橡樹 發表于 農業

鑑於往事有志於治道的史書是什麼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史學煌煌鉅著,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故以此賜名。該書起於周威烈王2

3

年,止於後周顯德6年,共2

94

卷,約3

00

萬字,若算上元代胡三省的注,恐怕要超過5

00

萬字。

對於這樣一本煌煌鉅著,如果想要通讀,沒有一定的決心,真的堅持不下來。有人曾說若能堅持每天一卷,那麼不到一年便可讀完。說起來很容易,但實施起來卻困難重重。

另外,由於通鑑嚴格按照時間敘事,有時一件事前後歷時數年,中間穿插其它事件,則會顯得脈絡不那麼明晰。有沒有一本能將通鑑中的內容按事件分類,將精華提煉出來,去除枝節,突出主線的書呢?

你想讀《資治通鑑》卻沒有時間?不妨從讀這本書開始

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本《通鑑選》。筆者家中有這本書5

0

年代的版本,當年上高中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其中喜歡的內容不知看了多少遍。現在的新版本則裝幀考究,文字清晰。

談到這本書,先要聊一聊本書的作者。本書作者瞿蛻園,名宣穎,字兌之,號蛻園。電視劇《走向共和》中那位在庚子國變後被慈禧任命為軍機大臣的瞿鴻禨便是其父。瞿蛻園自幼飽讀詩書,學養極高,曾就職於段祺瑞執政府。但其自述人生兩大汙點,一是親歷三一八慘案,卻未能阻止;二是曾在華北日偽政府任職。解放後他被中華書局聘為編輯,1

973

年去世。

本書從通鑑中選取十餘個故事,突出主線,去除無關內容。如趙襄子滅智伯、魏文侯與吳起、趙充國議屯田、劉晏與楊炎、契丹滅後晉等。

另外本書的前言特別引人,直奔主題,沒有一句廢話。特別是當作者論及通鑑的缺點時,鑑於此書成書於5

0

年代,我以為他會從階級侷限性入手,誰知作者完全拋開階級鬥爭不談,單純從選材內容等說起。如通鑑不提屈原;司馬光不取怪力亂神卻取漢高帝斬白蛇等。

書中選取的故事給我印象很深的有“趙充國議屯田”。趙充國是漢宣帝時的將軍,當時西域動盪不斷。他鑑於派出小股部隊於事無補,派出大軍則“艱於轉輸”,於是建議國家派兵在西域屯田,這樣戰時為兵,平時為民,可以解決駐軍的補給問題。宣帝明白這一建議的合理性,但也強調國家財政的困難,而且認為此舉見效過於緩慢,希望趙充國能找到更加快捷、省錢的方法。但趙充國堅持己見,反覆陳說。君臣之間就這一問題文書往來,不斷拉鋸,其中不乏精彩段落。最終宣帝被趙充國說服,同意了他屯田戍邊的建議。而這一措施也被後代政權所借鑑,影響至今。

另一個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契丹滅後晉”。當年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借契丹兵力滅後唐,並尊契丹皇帝為父,他便是兒皇帝。石敬瑭死後,其子石重貴即位。在大臣的慫恿下,他斷絕了與契丹的臣屬關係,表示只稱孫,不稱臣,並揚言“有十萬橫磨劍,足以相待。”結果契丹主大怒並興兵討伐,後晉一戰亡國,石重貴全家都成為了契丹的俘虜。這一案例足以給後世治國者以深刻的教訓,石重貴在此事件中是典型的不知己也不知彼,處理兩國關係,單憑一腔熱血,卻忽視了兩國之間最重要的實力對比。不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有所作為,什麼時候應該韜光養晦,最終落得身死國滅,貽笑千古。

總之,這本書選編的其它故事也非常精彩,非常值得閱讀,尤其推薦有志於閱讀資治通鑑的讀者作為通鑑的入門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