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鄭板橋堅持不畫梅花的原因,是為了哪個人?

2022-04-03由 貼吧女僕長 發表于 林業

為什麼梅花不好畫

鄭板橋堅持不畫梅花的原因是為了哪個人?

鄭板橋早年去山東做官前,在蘇州桃花巷的東頭開了一家畫室,以賣畫為生。而當地有名的畫家呂子敬,則在巷子的西頭開著一間畫室賣畫。而鄭板橋只畫蘭、竹、菊等幾種花草,唯獨不畫梅花。

鄭板橋堅持不畫梅花的原因,是為了哪個人?

三年後,鄭板橋要離開蘇州了。臨行之前,呂子敬來為鄭板橋送行。按照當時的禮節,畫友分別,要以丹青相送。於是,鄭板橋當即揮毫畫了一幅梅花。看到這幅氣韻不凡的梅花,呂子敬才恍然大悟,他感激地對鄭板橋說:“鄭兄之所以不畫梅花,原來為的是給我留口飯吃呀。”

都說“同行是冤家”,鄭板橋卻“有錢大家搛”,堅持不畫自己也擅長的梅花,目的是為了給同樣是以賣畫為生的“冤家”呂子敬“留口飯吃”,怎能不叫呂子敬非常感激呢?同時,更能彰顯鄭板橋非同一般的高尚品格,這種品格,是常人難以做到的。無論古代、現代和將來,都顯得彌足珍貴,都應該大力倡導的。特別是物慾橫流、世風日下的當代,這種品格更顯得彌足珍貴。

人們畫蘭花,一般都寄託一種幽芳高潔的情操。如楚國詩人屈原就以“秋蘭兮清清,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這樣的詩句來詠蘭。但蘭花入畫則比梅花晚,大概始於唐代。南宋初,人們常以畫蘭花來表示一種宋邦淪覆之後不隨世浮沉的氣節。

鄭板橋堅持不畫梅花的原因,是為了哪個人?

元代以鄭所南畫蘭花最為著名,寓意也最為明確。據說他坐必向南,以示懷念先朝,恥作元朝貳臣;他畫的蘭花,從不畫根,就像飄浮在空中的一樣,人間其原因,他回答說:“國土已被番人奪去,我豈肯著地?”因此,欣賞繪畫,也是必須瞭解歷史背景的。而清人畫蘭,則以“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最為著名的了。鄭板橋是一個注重師法自然的人,他畫過盆蘭。

但尤嗜好畫“亂如蓬”的山中野蘭,為此,他曾自種蘭花數十盆,並常在三春之後將其移植到野石山陰之處,使其於來年發箭成長,觀其挺然直上之狀態,聞其濃郁純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蘭“葉暖花酣氣候濃”的貞美實質。

竹入畫,大略和蘭花相當,也始於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畫家王維、吳道子等都喜畫竹。據說到了五代,李夫人還創墨竹法,傳說她常夜坐床頭、見竹影婆娑映於窗紙上、乃循窗紙摹寫而創此法。到宋代,蘇軾發展了畫竹的方法,放棄了以前的畫家們的雙勾著色法,而把枝幹、葉均用水墨來畫,深墨為葉面,淡墨為葉背。在眾多的畫家中,鄭板橋的畫竹也堪稱為一絕。

對於畫竹,鄭板橋曾寫下了自己的體會:“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此機也。

獨畫云乎哉!”因此,從竹子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啟示,激發情感,經過“眼中之竹”,轉化為“胸中之竹”,藉助於筆墨,揮灑成“手中之竹”即“畫中之竹”。

對於鄭板橋為什麼不畫梅花?沒有專家考證,所以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在這裡只能說,梅花雖好,但是壽命沒有竹子長,老鄭板橋的興趣全在竹子上而沒有在梅花上而已!

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在到揚州之前住在蘇州。他在蘇州城的桃花巷東頭開了一家畫寓。以賣畫為生。當時在桃花巷的西頭,畫家呂子敬也開了一家畫寓。呂擅長畫梅花,並標榜自己畫的梅花是‘遠看花影動,近聞有花香’。

鄭板橋來到蘇州後,只畫竹子,山石,就是不畫梅花。而且若有人請鄭畫梅花時,他總是笑道:“我畫的梅花比呂先生差遠了。走吧,我領你去找呂先生求畫去。”

鄭板橋堅持不畫梅花的原因,是為了哪個人?

呂子敬是個落第秀才,上有爹孃,下有老婆孩子,自己又多病,生活十分艱難。他畫梅花栩栩如生,每個花瓣都活靈活現。鄭板橋總是當著眾人高度評價呂子敬的畫。“呂先生畫的梅花,我再學十年八年也趕不上。”

有個回家養老的吏部尚書,精通翰墨,鑑賞力很強。十分欣賞鄭板橋的書法和畫。他出五十兩銀子的高價,以《梅花幽谷獨自香》為題來到鄭的家裡求畫。

老尚書聽到這話,就拿著銀子找呂子敬去了。

自從老尚書找呂子敬畫過梅花後,呂子敬覺得他的畫比鄭板橋的強多了,時不時地自我誇耀,說在蘇州城裡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的。一些朋友們把呂子敬的話帶給鄭板橋,板橋只是一笑了之。

鄭板橋在蘇州住了三年後,要搬到揚州去。臨行前,呂子敬前來送行。文人送別總是以自己作品相贈。而鄭板橋贈給呂子敬的,卻是一幅梅花。

呂子敬看著鄭板橋作畫,驚得張開的嘴好一陣子沒有合上。他愣了半天,才囁喏著說:”鄭兄有如此高超的畫梅技藝,何不早早教我?”“怕呂兄謙讓,再也不肯畫梅,畫酬就會少收許多。”鄭板橋平靜的回答道。

至此,呂子敬恍然大悟,感激的說:“鄭兄所以不畫梅花,為的是給小弟留口飯吃!”

板橋精通書畫,推辭生意,不畫梅花不是因為梅花畫得不好,而是要與鄰友善。在現代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處處出風頭,為他人著想更是一種氣度和修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