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常熟人的姓、名、字、號是怎麼來的?地位級符號的含義是什麼呢??

2021-06-10由 中年鬢雪 發表于 林業

地位級符號是什麼意思

在初中語文教材《核舟記》中有一句話“虞山王毅叔遠甫刻”,課本中對“虞山王毅叔遠甫”的解釋是“常熟人王毅字叔遠”,“甫”,男子美稱,多附於字之後。這個註釋涉及到了古人的姓、名和字。

而在中學語文課本中,對很多古代文人的解釋中都會涉及到本人的字和號。大多數學生只是機械地背下來,但不清楚裡面的區別,下面就這些內容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姓。從“姓”這個字以及不少古姓以女字作為偏旁(如姬、姜、嬴、姒、妘等)來看,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就已經有姓的區分了。根據古書的記載“紀世別類”(班固《白虎通義》)可以推測早期的姓是一種族號,它不是個人的也不是某個家庭的稱號,而是整個氏族的稱號。在氏族社會中,應該存在許多不同的氏族。我們現在所說的“百姓”這個詞,一開始可能是指眾多的氏族。另外在氏族社會中,同姓不婚,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近親不通婚。

到了奴隸社會,“百姓”是指貴族,奴隸是沒有姓的,即使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一百的平民百姓也是沒有姓的,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有名無姓。因此姓在那時是區分階級地位的標誌之一。

在我國的上古時期,不僅有姓,還有氏。二者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簡單地說,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比如“姬”是周人的姓,姬姓下面又有孟氏、季氏、孫氏等。姓是不變的,而氏的變化是很大的,有的隔一兩代就可能發生變化,例如大家都熟悉的伍子胥,本來以伍為氏,他被殺後,子孫後代逃到齊國避難,改為王孫氏。

總之,姓是固定的、不能改變的,氏是可以自立的,自立的情況也很複雜,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以居住的地方名為氏,如東門襄仲(東門)、北郭佐(北郭)、南宮敬叔(南宮)西門豹(西門)等。

(2)以受封地的地名為氏,如屈原(屈)、解狐(解)等。

(3)以自己做的官名為氏,如卜偃(卜)、司馬牛(司馬)、樂正克(樂正)等。

(4)以祖先的字或諡號為氏,如孔丘(宋公孫嘉之後,嘉字孔父)等。

戰國以後,人們往往以氏為姓,姓氏逐漸合二為一,到漢代,就統稱為姓了,而且從上層社會到一般的平民百姓都可以有姓了。

另外,上古同姓不婚,姓是用來別婚姻的,因此在戰國以前,男子只稱氏,不稱姓,女子必須稱姓。為了別婚姻,貴族婦女的姓比名更重要,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區別,則在姓上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孟姜、伯姬、季羋等。

關於“姓”的介紹,大體就是這些,下一篇文章介紹名、字、號。

(本文是根據自己在大學時所學的內容整理而成,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