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馬伊琍在女人 30+中稱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你認同嗎?

2022-01-13由 漢堡觀察社 發表于 林業

華北浪革還有前景嗎

馬伊琍的這句話,

你把它放在前後的語境裡去理解,它就沒有這麼極端。

馬伊琍在女人 30+中稱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你認同嗎?

馬伊琍同樣說了,“懷孕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男性生理上出現問題,也需要女性的理解”、“如果創作者過分強調女性,就拋棄了男性”。

但是,為什麼我在微博上只看到了一句“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呢?單獨將這句話單獨選出來,斷章取義地營造一個熱搜,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人們的傾向。

這是這個時代的政治正確,

這是“做自己”、是“獨立女性”。

我認同,一個女性可以選擇不生孩子,可以選擇不婚,可以選擇不和家庭捆綁。但是我不能認同,一個女性應該丁克、應該不婚、應該沒有家庭。

馬伊琍在女人 30+中稱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你認同嗎?

所有的獨立女性都是一個模板,都是一種生活方式,都是一樣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

這就特別荒謬了,

因為如果可以用一套嚴格的標準來定義獨立女性,那麼獨立女性就變成了一種批次生產的流水線產品 。

馬伊琍在女人 30+中稱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你認同嗎?

這些所謂的“獨立”、所謂的“做自己”就沒有讓你更自由,它只是在定義你。

或者說,它變成了一種新的禮教。

所以才會有人去papi醬的微博下面,瘋狂謾罵,質問她的孩子為什麼不姓姜。

人們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馬伊琍在女人 30+中稱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你認同嗎?

一個性壓抑的民族一旦開始性對立,恐怕也不那麼容易剎車。

人們只知道性壓抑是一種禮教,

但是卻少有人意識到性對立也是一種禮教。

很多東西只是披上先進的外衣,其實本質都是相同的。只不過需要適應不同時代的口味,做出不同的詮釋,但是功能沒有任何不同。

只是不同的“韭菜”需要不同的“刀”而已。

馬伊琍在女人 30+中稱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你認同嗎?

“大風起於青萍之末”,

當今很多問題的根源可能還是在於社會的割裂,貧富差距的擴大。

近年來,“奮鬥逼”、“小鎮做題家”這些詞彙的出現,本身就反映了一種社會情緒。

華北浪革的《縣城》爆紅網路,而製作精良的《後浪》,收穫一波全網群嘲。

資本家苦口婆心地告訴你“996是福報”,

一群失意的年輕人,卻在豆瓣小組“985廢物引進計劃”中找到了認同感。

年輕一代根本不再相信雞湯,不再相信努力會有回報。他們或者是提前躺平,或者是陷入消費主義陷阱,用透支未來換取光鮮亮麗的現在。

今天的女性要打倒男權,男性高喊入關,

馬伊琍在女人 30+中稱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你認同嗎?

其實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要給自己人生的失敗找一個答案。

人們需要一個簡單的論斷,而根本不在乎它是否極端。

我們只是想找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或者說找一個“假想敵”。似乎只要打倒這個敵人,所有的人生困境都會迎刃而解。

但是這根本不是真正的矛盾點,

你的敵人也不是某一個“男人”或者說某一個“女人”,不是男權也不是女權,

你的問題不是去一趟可可西里、看一場流星雨,

無所顧忌的消費、玩極限運動,

不生孩子或者不組建家庭就能解決的。

你的問題不在於做不做“自己”,而在於有沒有“他們”。

“他們”告訴你,你現在沒有過上你想要的生活是因為你還沒有“做自己”,你問他什麼是“做自己”,

於是他給你安排了一篇又一篇的公眾號文章,炒作了一個又一個的熱搜。

而你按照那個標準終於活成了“自己”,一個不婚、不育、自由自在、揮金如土,但還是窮、和周圍的“其他人”也沒什麼不同的自己。

你終究還是沒有做成“自己”,你活成了“他們”。

而活成“他們”的對價,早已被“他們”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