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中藥採收與產地初加工進一步規範 白芷等3種中藥細化稽核

2022-02-27由 華夏時報 發表于 林業

白芷產地在什麼地方

[華夏時報網]

中藥採收與產地初加工進一步規範 白芷等3種中藥細化稽核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中醫藥產業已成為國家新經濟增長點。資料顯示,僅2015年,我國的中醫藥工業總產值就已達7866億元,佔醫藥產業規模近1/3,中藥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然而,伴隨著中藥的快速發展,相關中藥質量不但沒有因此水漲船高,反而由於入場者眾、中藥材的生產和管理過程不規範而導致質量參差不齊,警惕“中醫將亡於中藥”的呼聲不絕於耳。

因此,建立起科學的規範體系迫在眉睫。

11月21日,由中國中藥協會主辦、漢廣集團承辦的中國中藥協會團體標準《中藥材採收與產地初加工技術通則》及《白芷等3種中藥材採收與產地初加工技術規範》(下稱《通則》,《規範》)標準審查會在北京召開。

“中國中藥協會的標準化工作一直在不斷探索中開展。今日要開展審查的正是其中部分標準。為方便審查工作開展,協會將這些年探索後形成的管理辦法提供給參加審查的專家,負責審查的專家應當對照管理辦法,結合國家對標準的相關管理規定展開審查。”中國中藥協會秘書長、全國中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桂華表示。

據介紹,《通則》及《規範》由漢廣集團聯合中國中藥公司、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至信中藥材飲片有限公司、湖南農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等單位共同起草並於2017年5月16日正式立項。這是對中藥材生產標準體系的有益補充,其制定和頒佈對於規範化中藥材採收和產地加工環節,確保優質、穩定、可控的中藥材實現標準化生產具有重大意義。

審查會上,由來自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10餘個單位的專家組成的標準審查委員會對《通則》及《規範》進行了現場審查。審查委員會聽取了專案組標準制定情況彙報,審閱了送審稿的標準文字、起草說明、徵求意見彙總表及驗證報告等檔案資料,並對送審稿文字進行了逐章逐條地審查,提出意見。

經過討論,審查委員會成員認為,《通則》和《規範》符合標準制修訂工作程式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和可行性,對提高藥材質量、規範市場、促進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審查委員會一致同意在會後依據質詢環節的修改意見進行逐條修改後形成報批稿。

“制定《通則》的目的就是要為中藥材種植和加工從業者所做的工作提供技術規範。從目前來看,採收和產地初加工是中藥材質量控制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但之前並沒有規範這個環節的總體技術規範。之所以做這個工作,正是希望透過制定通則最佳化從採收到產地初加工過程中的眾多要素。”《通則》編寫情況彙報人、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教授魏勝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通則》通過後,將由中藥協會向全國發布。

“我們希望《通則》的出臺能讓全國的中藥材種植和加工從業者以後能在生產中有據可依,進而保證藥材品質,使得該環節上下游的從業者、企業能夠最終受益。”魏勝利表示。

據瞭解,《通則》的提出主要針對長期以來中藥材採收與加工行業規範空白的現狀。目前中藥材採收與加工多以藥農小作坊式加工為主,存在著無規範採收、經驗性加工、隨意性包裝、家庭式儲存情況,尚無統一的標準化的採收加工技術規範。該《通則》的提出,有利於中藥材規模化種植和產地工業化加工的發展,對保證中藥材質量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規範》中遴選的3種道地藥材均存在主產地缺少相應的採收與產地初加工技術規範或標準的問題。

2016年,中藥標準化專案在京啟動,國家發改委將對該專案投入經費7。37億元。根據專案規劃,我國60種大品種中成藥和100種臨床常用中藥飲片有望於2018年實現全程質控。

據悉,《通則》起草者之一的漢廣集團成立於2011年,是中國首家集種植、產地初加工、全國銷售網路於一體的中藥材初加工企業。自成立以來,漢廣集團勇於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多次組織行業專家和一線工作者共同參與、起草及制定行業標準、技術規範,積極推進中藥材初加工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和完善。目前已完成了兩項國家標準的起草工作,並制定了全國首個道地藥材產地加工技術規範。未來,將新增制定60餘個單品種的採收與初加工技術規範。

檢視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公眾號: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