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造管並重”實現持續發展——訪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澤寧

2022-02-25由 陝西大小事兒 發表于 林業

什麼是擇伐更新

“造管並重”實現持續發展——訪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澤寧

張澤寧檢視樟子松長勢。

經過70多年不懈努力,榆林“北治沙、南治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林業科技工作者探索研究總結出的一系列治沙造林技術,在提升造林成活率(儲存率)、提高生物群落髮育速度、提高林木覆蓋率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效。但是,位於乾旱、半乾旱區的榆林,基於地域風險和其他現狀風險,容易導致逆行演替,造成“二次沙化”。為此,記者專訪了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張澤寧,請他結合林業科技發展,介紹我市防治舉措和方法。

張澤寧介紹說,榆林地處乾旱、半乾旱區,地帶性乾旱缺水、土壤貧瘠、水土流失、風沙侵襲等環境脅迫,對林草地的穩定平衡和生態多樣性威脅巨大。同時,全市成過熟林亟待更新,草地退化嚴重,大面積深山遠沙植被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綠化任務很重,尤其存在大面積開發利用形成的裸露土地,極易形成“二次沙化”“二次水土流失”。70多年來,我市生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也存在“重造輕管”問題,沒有對植被的“防止早衰”“無間更新”等問題開展前瞻性研究,導致“二次沙化”成為今天的最大擔憂。

張澤寧表示,下一步要“造管並重”,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在提高生物群落穩定性上做文章。在汲取世界林業先進理念、技術(如近自然林業、徑流林業、無性系林業)的同時,結合榆林實際,從樹種選擇、造林方法、造林模式、撫育管理、更新改造、提質增效等方面開展研究,總結提煉構建具有榆林地域特色的林草事業持續發展技術體系。

重點在三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是林草地的科學綠化。要把過去高密度、集中連片營造純林造林模式,逐步過渡為合理稀植、科學混交、斑塊性造林模式,形成多物種、多層次、異齡化結構,防止早衰(退化)、提升防護效果、延長使用年限。二是對現有中幼齡林的修復,及時開展撫育管理、提質增效,改善群落數量、結構和功能,延長使用壽命。加強退化草原的修復治理,採取人工補播、圍欄封育等措施,提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三是林草地的更新提升,要實施植被覆蓋下的無間更新,杜絕傳統的大面積皆伐更新和全面整地更新行為,倡導“伐前更新”“目標樹控育更新”,鼓勵漸伐更新、擇伐更新、平茬更新與“殘留物育林法”相結合。探索人工干預下的自然更新。

透過轉變理念、提升技術,將“不斷造林種草”提升到“環境持續改善”高度,形成防控“二次沙化”的行動方案,建成具有榆林地域特色的林草事業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技術體系甚至理論體系,為實現“持續增綠、無間更新”以及“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宏願提供依據,達到未來林草地科學綠化、中幼齡林提質增效、成過熟林無間更新、退化草原全面治理的宏偉目標,從而避免“二次沙化”,實現持續發展。

記者魏麗娟 延丹採寫

本文來源:榆林日報

編輯:李小龍

【來源:榆林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