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前實控人陰影難消,30億追債仍無果,華映科技28億定增告吹

2022-02-10由 介面新聞 發表于 林業

華映科技會退市嗎

前實控人陰影難消,30億追債仍無果,華映科技28億定增告吹

記者 |

郭淨淨

編輯 |

1

12月8日,華映科技(000536。SZ)股價平開早盤小幅震盪,前一日大跌6。91%。而在12月6日,華映科技公告稱,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未獲得證監會發行稽核委員會的稽核透過;截至公告日,公司尚未收到證監會的正式書面檔案。

華映科技相關工作人員對介面新聞記者表示,公司目前尚不清楚此次發行稽核的具體細節,只是收到訊息後按要求進行公告披露。“從我們目前接收到的資訊來看,應該是證監會發審委員對公司前兩輪反饋意見中涉及前實際控制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前實控人中華映管破產曾致上市公司鉅虧近50億

華映科技是1993年就登陸A股上市的老牌上市公司,其前身是閩東電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閩東電機”)。2010年1月,公司實施重大資產重組,非公開發行5。56億股股份收購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華映管”)旗下四家液晶模組公司各75%的股權,重組後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中華映管和大同股份有限公司(皆為中國臺灣上市公司)。公司於2011年1月更名為“華映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變更為“華映科技”),成為全球重要的核心平板顯示零部件專業製造商。

從財務資料來看,完成重組後,該上市公司的歸母淨利潤立即從2009年的712。5萬元拉昇至2010年的3。49億元,此後直到2017年其盈利額保持在1。52億元(2015年)至3。96億元(2016年)之間。但其實際控制人中華映管財報卻顯示,2013-2017年其淨利潤分別為新臺幣-48。53億元、-39。81億元、-87。62億元、-17。76億元和29。85億元,合併財務資料亦是四年虧損一年盈利。

進入2018年後,華映科技業績陡變,當年在營業收入持續增長的同時,該公司一季度虧損1。42億元。對於虧損原因,該公司彼時解釋稱,從2017年第三季度開始,公司子公司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簡稱“福建華佳彩”)第6代TFT-LCD生產線專案量產並攤提折舊。

這一年,福建華佳彩都是該上市公司給出的主要虧損源頭。然而,華映科技這一年的一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及三季度報告卻顯示,該公司應收賬款中應收實際控制人中華映管款項從2018年3月30日的2。72億美元(折人民幣17。11億元)增至2018年9月30日的3。99億美元(折人民幣27。42億元),其中逾期款項金額從3月底披露的0。63億美元(折人民幣3。98億元)增至9月底公佈的1。89億美元(折人民幣13億元)。

這一年8月28日、10月7日、12月13日,華映科技當時的財務總監、副總經理、獨立董事分別辭職。隨後,該公司時任董事長、監事繼續辭職。華映科技的風險逐漸顯現。

直到當年12月14日,華映科技才釋出實際控制人重整的風險提示公告稱,中華映管與其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大)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控股股東,簡稱“華映百慕大”)均發生債務無法清償之情事,中華映管之往來銀行依據授信合約將有權宣告中華映管違約,所有未到期借款將需立即償還,將更加劇中華映管之營運資金缺口,且將引致全體債權人加速對中華映管催討債務,致使中華映管營運資金嚴重不足而被迫停產,有暫停營業或有停業之虞。

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合併報表中應收取中華映管的應收賬款餘額為31。31億元,其中全額計提壞賬準備27。84億元;同時,該公司該報告期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40。9億元,直接導致其當年鉅虧49。66億元。

然而,當年其審計報告顯示,年審會計師表示,華映科技未提供就剩餘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可回收性評估的充分證據,在審計過程中,亦無法就上述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的壞賬準備的計提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無法對上述應收款項的可回收性實施替代審計程式,因此無法確定是否有必要對相關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的壞賬準備專案作出調整。

2019年2月12日,中華映管召開董事會宣稱,認定中華映管對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力,中華映管與華映科技及其子公司已非母子公司關係,自2018年12月底不再編入合併報表。此後,伴隨著中華映管重整申請失敗、陷入破產,華映科技相關股份逐步被司法拍賣或轉讓。

2019年,華映科技再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及信用減值準備共計12。32億元,這一年其繼續虧損25。87億元。2020年4月29日,連續虧損兩年的華映科技,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淪為“*ST華映”,並被調出融資融券標的證券名單。

華映科技2009年以來盈利情況。

損害消除?監管疑慮猶存

2020年11月,華映科技實際控制人重新變為福建國資委。據悉,公司原控股股東華映百慕大所持有的華映科技15,300萬股股份(佔華映科技總股本5。53%)、12,960萬股股份(佔華映科技總股本4。69%)交付渤海信託抵償債務;作為信託受益人的公司股東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透過渤海信託計劃擁有上述華映科技28,260萬股股份權益。完成後,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及其相關方合計持有華映科技695,833,534股股份權益,佔華映科技總股本的25。16%;華映百慕大持股數降至404,689,715股,持股比例降至14。63%。

2020年,華映科技歸母淨利潤扭虧為盈至6。11億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其仍虧損11。99億元。2021年5月11日,該公司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然而,進入2021年以來,華映科技業績再次轉惡,截至今年9月30日虧損1183。05萬元,扣非後虧損額增至3。32億元。

需要關注的是,在釋出業績轉好的訊息後,華映科技於2021年4月16日披露定增預案。據此,該公司擬向包括控股股東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在內的不超過35名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829,809,840股,預計募資不超28億元,主要用於金屬氧化物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IGZOTFT-LCD)生產線擴產及OLED實驗線量產專案(20億元)、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8億元)。其中,公司控股股東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同意並承諾認購不低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總數的10%。

然而,華映科技此次定增,仍難以擺脫原實際控制人中華映管的影響,公司在此後證監會下發的數輪反饋意見中連續被問詢關於中華映管的情況。在2021年11月最後一輪問詢中,華映科技還被追問:原實際控制人中華映管陷入經營危機的時間節點,在中華映管出現經營危機跡象後,華映科技持續向其供貨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採取哪些措施催收款項或避免損失擴大,時任董監高是否勤勉盡責,如未勤勉盡責,是否已對其追責;相關承諾方未履行承諾的原因,未來是否還有履行的可能;是否存在“上市公司的權益被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嚴重損害且尚未消除”的情形等等。

在11月15日披露的回覆函中,華映科技對上述問詢予以否認。其中,該公司強調,中華映管對公司的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均為經營性往來所產生,不存在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的情形;公司已透過中國大陸及中國臺灣的司法渠道,主張債權並提起業績補償訴訟,在現有法律框架內消除中華映管因申請重整、破產而無法按期支付債務對公司的影響。同時,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已經取得了公司的控制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中華映管事件對公司控制權穩定的不利影響已經消除。最後,公司透過調整發展戰略,以顯示面板業務為核心,擺脫中華映管事件對公司模組業務帶來的影響,2020年度及2021年1-9月,公司經營情況同比均大幅改善,中華映管事件對公司業務造成的不利影響已經消除。

據悉,2019年1月,華映科技向福建省高院提起訴訟,要求華映百慕大根據其所作出的承諾,承擔業績補償責任,並隨後追加大同股份及中華映管為共同被告;同時,公司向福建省高院申請凍結了華映百慕大所持有的全部華映科技股份。2019年4月26日,公司根據2018年度經營狀況、審計結果以及華映百慕大在收購公司時所作出的業績補償承諾,向福建省高院申請將訴請金額追加至30。29億元。目前,該案件仍在進行中。

但從12月6日的證監會發審會結果來看,監管層對華映科技的現狀仍存有疑慮。

另需關注的是,華映科技此次定增募投專案,主要是由子公司福建華佳彩在莆田市涵江區投資120億元建成了第6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生產線及OLED實驗線專案。截至2018年6月,華佳彩已實現每月3萬片LCD大板的設計產能;同時,在原有LCD面板生產線的基礎上購買部分關鍵工藝裝置,擴充產能,同時調整產品組合,使產品趨於小型化和多樣性,同時還包括OLED從實驗線進行量產。該專案完全達產後,計算期平均稅後利潤為9941萬元,內部收益率(稅後)7。83%,靜態投資回收期(稅後)8。02年(含建設期)。

針對此次定增募投專案,華映科技相關工作人員對介面新聞新聞稱,“現在公司在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今年持續推進技術和工藝改造,爭取最大限度提升自身產能。這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我們也是全力以赴,希望能透過稽核;目前定增無法推行,原計劃募投專案的投資進度可能會有所推遲。”

從股價表現來看,自2018年以來,華映科技股價一度跌至2020年5月中旬1。21元/股低谷。目前,該公司股價有所回升,但2021年12月7日,其股價從谷底回升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