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李清照晚年一首詞,淡泊高遠,其中一聯韻味無窮

2022-01-19由 濟滄海291 發表于 林業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什麼意思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今山東濟南人。其父李格非,是“蘇門四學士”之一,李清照可謂是“家學淵源”。18歲時嫁給當時的禮部侍郎趙挺之的幼子趙明誠。夫妻二人在青州歸來堂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共同收藏編撰金石圖書,情投意合,鶼鰈情深。

“靖康”之變後,夫妻二人南渡避難,兩年後趙明誠病故。李清照孤苦無依,流離江南,其間頗多坎坷,但仍代替趙明誠完成了其所編寫的《金石錄》。

易安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期與後期,其前期的詞作多寫閨情,刻畫少女的內心的世界極為細膩秀麗;後期詞則充滿憂憤、哀沉,字裡行間透露出憂慮家國的情懷。

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尊李清照為“詞家一大宗”。而易安也自述為:情深語摯。

李清照晚年一首詞,淡泊高遠,其中一聯韻味無窮

今天我們品讀的《攤破浣溪沙》即為易安晚年時的一首佳作。

攤破浣溪沙

宋 李清照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白香詞譜》中記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添字浣溪沙》,雙調48個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

病起蕭蕭兩鬢華

本詞開篇一句,詩人描寫自己人至晚年,不僅僅兩鬢斑白,且多有抱病。彼時趙明誠已去逝,留下詩人獨自一人,暮年蕭瑟、孤苦的現狀與淒涼的心境相疊加,萬千況味奔湧,而詩人只用了兩個疊字“

蕭蕭

”來表現,淡淡地一帶而過。

李清照晚年一首詞,淡泊高遠,其中一聯韻味無窮

臥看殘月上窗紗

夜深人靜,詩人纏綿於病榻之上,看到窗外一彎殘月漸漸升起,照在窗稜上。

此一句讓我聯想起韋莊的《清平樂》裡有兩句詞:“

夢覺半床斜月,曉窗風觸鳴琴

”。同樣是寫斜月當窗,韋莊寫閨中思婦,相思不絕,看到月光灑在床上,期望的是能夠和心上人琴瑟和鳴。

而李清照這樣寫用意何在呢?我們看後兩句。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古人有做“熟水”的習慣,飲用熟水袪病強身。而“豆蔻熟水”的做法即是將七枚豆蔻投入到盛有滾水的瓶、壺等器具內,並封住口,燜制一會兒即成,豆蔻性溫,能袪寒除溼,古人認為這是其醫用價值。因此本句也承接了詞首一句“病起”,說明詩人抱病期間煎制豆蔻熟水,這就是日常之事。

“分茶”即為“沏茶”。唐時人喝茶時要煎或者烹,到了宋朝變成“沏茶”。而茶對中藥有一些分解作用,因此詩人在服用熟水之時不飲茶。

李清照晚年一首詞,淡泊高遠,其中一聯韻味無窮

至此,上片四句中,除了第一句我們能感受到詩人晚年的一點兒境況以外,其餘三句,都是平淡之語——深夜於病榻上仰望殘月,日常煎些熟水來服用,不能飲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因為畢竟“飲茶”一事關聯著一些特別美好的回憶——當年李清照夫婦居住在青州之時,二人校勘金、石、書、畫之餘“賭書烹茶”來遊戲取樂,《金石錄後序》中有記載,

"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

否角

勝負,為飲先後"。

李清照常勝出,

"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清代大才子納蘭性德在其《浣溪沙》中就有一句詞引用了本典故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如此看來,這本是詩人用來對比此時的孤苦無依與當年的伉儷情深,可這淒涼的晚景,詩人卻用平淡之語寫來,反倒更具打動人心的力量,就好象幼安的詞中所說:“

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李清照晚年一首詞,淡泊高遠,其中一聯韻味無窮

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下片此一聯句,為本詞中的金句。

古人刻苦讀書,多半是為了取功名謀利䘵,光耀門楣,因此“頭懸樑,椎刺股。”而當“讀書”之事變得極為“功利”的時候,其間的樂趣自然會大打折扣。而詩人此時已是暮年,“讀書”沒有那麼大的功利之心,只是自小養成的習慣,自然而然地去做,也正因為如此,更能發現“讀書”的樂趣。除此以外,筆者理解,此中還有一層意思:當人活到一定的年紀,經歷過諸多的坎坷不幸後,其視角與心態都不一樣了,此時的李清照,歷經風雨離散,聰慧如她,更能品味出書中更多的內涵與妙處,因此,詩人說“枕上詩書閒處好”,此一句,關鍵在一個“閒”字,

將一切爭逐放下、將一切得失看淡,方能拾得一個"閒"

李清照晚年一首詞,淡泊高遠,其中一聯韻味無窮

“門前風景雨來佳”更是進一步闡釋:風和日麗是一種美景,而有風有雨何嘗不是另一種美?只有經過大起大落、悲歡離合之後,才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周邊,才能發現別樣的美。

正如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中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李清照晚年一首詞,淡泊高遠,其中一聯韻味無窮

本詞的結末兩句:

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醞藉,即“蘊藉”,含蓄包容之意。木犀花即是桂花。花朵細小如米粒,有黃白兩色,稱金桂銀桂。花開之時,清香四溢。

辛棄疾的一首《清平樂》中有詠桂花的詞句:

"大都一點宮黃。人間直恁芳芬。怕是九天風露,染教世界都香。"

辛幼安明寫桂花香遠韻高,只借助秋天的風露即可香飄四海,而暗寫自己抱負遠大,以物明志。

而李清照對桂花也特別青睞,她的一首《鷓鴣天》中有一句:“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在李清照的眼裡,桂花不僅僅是一株普通的花樹,她已具有了更多人的品格:包容廣博,清芬雅韻。

詩人於年老之時,雖然久病、孤苦,卻獲得了內心的恬淡安詳,讀書、賞雨、內涵無限,同木犀花一樣,

"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晚年一首詞,淡泊高遠,其中一聯韻味無窮

本首詞,幾乎通篇淡語,但這淡語絕不是索然無味,相反,更能從中品味到詩人歷盡坎坷,飽經風霜,遭遇國破家亡等無數磨難之後依然有頑強而獨立的精神核心,其晚年的精神世界是如此淡泊寧靜,闊大包容。這對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封建社會中的女子來說,是多麼不易的一件事,因此,易安,千百年來,僅此一人。

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贊李易安"獨闢門徑"。的確,在中國燦若星河的文化大家中,李清照是熠熠生輝的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