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送你8次免費課,瞭解麥冬深入髓(八)——開心暖胃門冬水

2022-03-16由 中國數字科技館 發表于 農業

麥冬煮水要煮幾分鐘

按語:開啟本草之旅,妙識各味中藥。透過品藥味,知化用,悟大道:“聞天下之道,察萬物之本,知陰陽之化”。

一枕清風值萬錢,

無人肯買北窗眠。

開心暖胃門冬飲,

知是東坡手自煎。

這首詩大家都比較熟悉,它就是北宋大文豪蘇軾(1037-1101年)的《睡起,聞米元章冒熱到東園,送麥門冬飲子》。

說起兩個朋友之間送麥門冬熟水這件事,他們一個是米芾(1051-1107年)米元章,另一個正是蘇東坡。

有人解說此詩,蘇軾生病在東園,米元章前來探望,給蘇軾送上了門冬飲。這可是北宋時盛行的一款保健飲料——麥門冬熟水。

這一段公案實在應該解決了,那就是——他們到底是誰給誰送的麥門冬熟水呀?

麥門冬熟水很受蘇軾的青睞。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軾在儀真(今揚州儀徵)染疾,居於北沙東園。而當時米芾在江淮間,任發運司屬官。這期間,米芾多次拜訪並看望東坡居士,有一次就出現了送麥門冬飲子這件事。這正是東坡在詩中所記述的。

東園所在地曾有真州、儀真、儀徵多個名字,這座歷史小城古來名氣遠大於今。宋人劉宰“儀真來往幾經秋,風物淮南第一州”的詩句是對當時繁華真州的真實寫照。繁華時代自然少不了園林,宋代真州建有東園,“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臺起其北。”這是一座林木蕭森、樓臺掩映、鳥語花香、水闊空明的山水名園。

話說蘇軾生病在儀徵東園,好朋友米芾多次來看望他。人皆說米芾有點瘋瘋癲癲,就在一個大熱天的午後,別人大多都在睡午覺的時候,他卻有了反常的舉動。也許他是忽然牽掛起老朋友蘇軾的病情來了,到後因怕蘇軾沒睡醒,就先到園子中看會兒景;也許他突然要到東園中來尋找書畫的靈感,先看美景,然後再尋訪老朋友蘇軾。反正不知是哪個緣由,他頂著一頭的暑熱,跑到了東園。這裡,恰恰離蘇軾的居處不遠。蘇軾剛剛睡醒午覺,聽僕人說米芾來到了園子裡。想到大熱的天氣,蘇軾立馬湧上了對好友的關心:我喜歡喝的麥門冬飲,正好有熬好了準備喝的,趕緊派人給米先生送去,讓他先解解渴。就在僕人離腳要走之際,蘇軾還不忘記再加囑咐,告訴米先生,這可是我親手熬煮的噢。

午睡後剛好頭腦清醒。此情此景,幾句詩在蘇軾的腦海中產生了。於是,他鋪紙運筆,揮毫而就。

作為書畫家的米芾不僅看望好朋友蘇軾,還能順便遊覽東園的美景,真是一舉兩得。然而,並不是他熬了門冬飲這東西,帶著來看望蘇軾的病。而是蘇軾比較喜歡喝麥門冬飲這種熟水,自己經常備著。由此而讓米芾在午後享受到了東坡居士親手煎煮的麥門冬飲。

看到這兒,再讀讀東坡的詩句,確切無疑。那麼,從今往後,還會有人解說,是米芾送麥門冬飲子給蘇東坡嗎?

蘇軾喜飲麥門冬飲子,他對麥門冬的藥性也十分熟悉。在《蘇軾文集》中,有一則他寫給友人錢世明的尺牘,其文雲:

一夜發熱不可言,齒間出血如蚯蚓者無數,迨曉乃止,憊甚。細察疾狀,專是熱毒,根源不淺,當專用清涼藥。已令用人參、麥門冬、茯苓三味煮濃汁,渴即少啜之,餘藥皆罷也。……

從信中看得出,蘇軾對麥門冬飲子的青睞。在他看來,這是對付熱毒很有效的一種“清涼藥”。其製作要配伍使用人參、麥門冬和茯苓,煎成濃湯備用。蘇軾在確信自己屬於熱毒致病的情況,專門選用了這種中藥飲料,口渴了就喝它。蘇軾的藥方也就被總結記錄了下來,諸如下述:

治齒縫出血成條:人參八分,麥冬、茯苓各一錢。水煎溫服。(蘇軾麥門冬湯)

因此,他在暑天送這種飲料給米芾,自然也是為幫友人消除暑熱毒氣。還可以看到的一個細節是,蘇軾喝的麥門冬飲子,有時是他自己親手煎制的,送給米芾時就是這種情況,也顯出蘇軾待人的寬厚親切。

若溯源麥門冬與其他草藥配在一起煎湯,用於消除熱毒,其應用歷史遠早於宋代。初唐時藥王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即已有若干的成方,如“解五石毒”所用有“生麥門冬湯”、“麥門冬湯”,是對付服石之後“散發”時的“煩熱”等症狀,其中“麥門冬湯”用到生麥門冬和人參,與蘇軾的麥門冬飲子相近。這種代茶飲服用方便,頻頻飲服,如飲茶般口渴時即飲。

代茶飲更適合養生的便利。《千金翼方》“退居·飲食”一節中介紹“食後將息法”,也用到了類似的中藥飲料:

中食後……啜半升以下人參、茯苓、甘草等飲,覺似少熱,即吃麥門冬、竹葉、茅根等飲……秋冬間暖裹腹,腹中微似不安,即服厚朴、生薑等飲。如此將息,必無橫疾。

藥王孫思邈提倡食療祛疾,用在藥治之前。在“飲食”一節他開宗明義地說:“所有資身,在藥菜而已。料理如法,殊益於人。”提倡在日常飲食中恰當地利用食物的屬性,或補養或滋潤或瀉火,讓體質得到增強。

到了宋朝,飲子這種養生方法發展成為日常生活風俗,成為宋朝人普遍運用的熟水。不僅民間應用普遍,還成為官方的一種“福利”,官員辦公場所可有多種熟水供給。要提供就要保證質量。北宋仁宗(1010-1063年)曾經下令,讓專門負責宮廷飲料等事務的翰林司為“熟水”鑑定優劣等級,品鑑的結論是:紫蘇熟水“能下胸膈滯氣,功效最大”,因此為最上品,沉香熟水次之,麥門冬熟水又次之。這三種熟水被認為是在口感與保健效能等方面最優的飲品。這樣一條所謂“御宣熟水”的資訊,在南宋陳元靚《事林廣記》(據日本元祿十二年翻刻本)有記述:

仁宗敕翰林定熟水,以紫蘇為上,沉香次之,麥門冬又次之。

因此我們說,麥門冬飲子並不是蘇軾個人的愛好,而是那個時代最流行也最重要的飲料之一。宋代楊無咎《清平樂·熟水》詞,對此熟水有贊:

“開心暖胃。最愛門冬水。欲識味中猶有味。記取東坡詩意。笑看玉筍雙傳。還思此老親煎。歸去北窗高臥,清風不用論錢。”

蘇軾的麥門冬飲子還對後世臨床給予了重要啟示。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在此基礎上發展為“五汁飲”(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門冬汁、藕汁或蔗汁),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口乾心煩等症。

既可入飲,也可入膳。在藥膳中,麥冬是潤燥養胃、生津滋補的麥冬瘦肉湯、麥冬排骨湯、生地麥冬粥、黨參麥冬瘦肉湯等藥膳方的主角。

書帶草,麥門冬,能入飲,能久服。

本文來自《中國中藥》雜誌,文章配圖純屬科普,圖片來自網路,如有問題,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