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龍搶珠

2022-01-14由 滄海一粟古代志怪故事 發表于 林業

虎蠶和桑蠶有什麼區別

龍搶珠

池州石埭縣六都,李氏家族世代在這居住,依山傍水,人口眾多。這裡沒有名勝可遊覽,山不太高,林不太密,適合散步解悶。孩子們也喜歡上山採花草遊戲。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龍搶珠

乾隆年間,一個孩子上山玩耍,發現山坳石縫裡發出光芒,低頭仔細看,有個雞蛋大的珠子。撿回家後,一天到晚拿著玩。到了晚上,這顆珠子把屋內照亮,就好像點著蠟燭,孩子高興的對父母說:“這個東西可以代替蠟燭!”父母拿過來觀看,驚奇的說:“世界上哪有這麼大的珠子?”

訊息傳出後,親朋好友都來觀看,嘖嘖讚歎,都說是稀世珍寶。孩子的父母怕珠子被偷走,珍藏起來,不輕易讓人看。小孩哭著要拿著玩,父母也不允許。從此,這家事事如意,不久就成了富戶。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龍搶珠

一天,有個相貌清奇的道士來化緣,自稱是扶風黃山宮來的。這家人起初不願施捨,道士在門口坐了七天,什麼也沒吃。主人看出道士不是普通人,就慷慨的贈送財物,道士不收。以為是嫌少,再次多給,道士還是不要。問他想要什麼,道士說:“我們宮中什麼都不缺,只是少一顆珠子。”主人說:“別的東西都可以,這寶珠是我起家的東西,哪能輕易施捨?”

道士看主人態度堅決,不再說什麼,飄然離開。族人看到他得到寶珠後快速致富,都想沾點光。一起到了他家,說到:“你得到寶珠,所有人都知道了,所以道士從遠處來索取。這樣下去,早晚會落入別人之手。古人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如果朝廷知道了,下旨收繳,不但珠子保不住,恐怕還得降罪。不如把它放到李氏家族的祠堂裡,大家湊一千兩銀子給你做補償。這樣,就算皇上知道了,不過是獻出去,不可能治這麼多人的罪。而且,寶珠雖然歸公,也還是有你的一份。這樣是不是挺好?”

這人覺得有理,既能得到好處,又沒有禍患,就答應了。寶珠放入祠堂,各房的長子輪流看守。

當年,李氏家族考中很多秀才,田地豐收,做買賣的也生意興隆。接著又出了幾位舉人,村子裡人人都喜氣洋洋,早晨晚上都能聽到歡笑聲。大家如約湊了銀子送去,並且定於某日演戲謝神。

到了那天,用玉盤把寶珠放在供桌上,叩拜供奉,然後派十個人看守,開始演戲。當時,天色晴朗,萬里無雲。戲劇演到一半,忽然起了黑雲,雷電交加,大雨滂沱。雲中出現青黃兩條龍,先是盤旋飛舞,片刻後青龍衝下雲霄,把寶珠吸走。黃龍也飛下來,看到珠子被青龍吸取,急轉頭追趕,兩條龍在空中打鬥起來,風聲怒號,雨下得更大。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龍搶珠

不多會,龍尾垂下來,掃倒了一半的房屋。地上淤積的水像個大湖,破碎的木料和屍體混雜漂到附近的河裡,以致堵塞了河道。悽慘的景象讓人心驚。

作者說:李氏因為這顆珠子興旺,又因為珠子遭禍,半個家族的人被害,當時得到異寶就該送回原處。那個道士應當就是龍變的。

【原文】池州石埭縣六都,為李族世居之所,依山傍水,煙灶成千,地無名勝可供游履,不過霽岫晴巖,散步醒悶,眾兒童無非涉嶺趣巔,尋花采草而已。乾隆年間,一童登山入坳,過石隙,有光炫耀奪目,俯而覷之,有一珠,大如雞卵,拾之而歸,喜笑玩弄,行不離手。至晚,童擎珠由暗室過,滿房雪亮,恍如秉燭,對父母曰:“此物可以代燈。”

  其父母向其掌取,就燈視之,曰:“世上焉有如許大珠?”

  試其光,果如童言。由是喧傳一時,鄰里鄉黨,無不競來鑑賞,嘖稱稀世之珍。聽諸言之讚美,防小人之計取,收而襲什藏之,不敢輕以示人。即其子記憶索取,號泣相隨,亦不與焉。自後事事泰適,業業亨通,不久即成富室。一日,有道士龍準虎頷,蠶眉虯鬚,踵門募化,稱系扶風黃山宮來。初則不願施捨,任其盤踞坐誦;及至七日不食,信為三清變化,慷慨助金,不受;疑其嫌少,又加助之,仍然不受。問曰:“子不募金,募何物乎?”

  道曰:“清門中無珍不備,元寶不全,只少頷珠一顆,請舍之以補宮缺,以增神光。”

  即復之曰:“他物均可施捨,惟此一珠,乃吾起家之寶,寧甘輕以施諸?”

  道見意決,不復啟唇,飄然而去。族眾見其得珠,而家驟富,思欲共藉珠光,而同臻樂境。群往其家,說曰:“汝之藏珠,天下已共曉矣,故道士遠來募化。企幕紛紜,終必落人之手。《傳》雲:‘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倘風聞於朝,奉文徑取,爾亦不得不獻,且恐加以懷寶之罪。不如歸於公祠,某等同湊千金,與汝售之,使族眾均沾其潤,則他人不得覬覦,即或君上知之,不過獻之而已,不能治眾人之罪。況珠雖歸公,而子仍有份,豈不大美。子意以為若何?”

  若人聽其言近情理,得利且可免害,許之。眾乃湊金出其珠,而入之於祠,議歸族房長專為管守。是年童多入庠,農獨加豐,商賈倍利。迨後登賢書、入詞選者,相繼迭起;喧笑之音,溢於衢巷。群商大慶,俱各如分出銀。筮日,編棚建醮,設供演劇。用雕樓玉盤,供珠於神前,派令十人看守。

醮事已畢,正在演劇,天色澄清,四際無塵;倏然黑雲隊起,雷電交加,急雨滂沱。雲中有青黃二龍,凌空飛舞。俄而青龍直入神壇,吸珠直上雲霄。黃龍亦飛入神壇,見珠無,急轉頭飛去。但聞風聲怒號,雨勢驟灑,兩龍互鬥。

不多時,而兩尾下地一掃,民房去其大半,地化為湖;遠近河中,桁椽木物,與死屍漂流,擁塞水道,舟楫難行。見之者莫不慘惻。此蓋龍搶珠也。籲!李氏之興也,由於珠;而其敗之也,亦由於珠。當其時,小子得之,老者自應還之,乃反以為發祥之具,斂銀歸公。彼道士者,蓋即其龍之化身,遠來募化,又復慳而不與,致滅害半族,自取其禍,是亦不足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