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新春走基層丨昆明東川:小小花椒樹 振興大產業

2023-02-06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林業

11月能育花椒苗嗎

本文轉自:人民網-雲南頻道

今年春節,忙了一年的劉申祥短暫放下手頭工作,“紮根”廚房,給家人和親戚朋友露了幾手。每炒一樣菜,他必放花椒。“有了花椒,菜才有味道。”

劉申祥家在昆明市東川區,他是當地一家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種花椒、加工花椒、賣花椒,是公司主營業務之一。去年,雖然規模化栽種的8000畝花椒沒到盛果期,但依然有250萬元的產值。隨著花椒逐漸進入盛果期,他期待今年的花椒產值能突破1400萬元。

新春走基層丨昆明東川:小小花椒樹 振興大產業

山坡上遍地是花椒樹。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地處滇東北的東川氣候乾熱,山地面積大,農業發展條件不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鄉村振興,當地變劣勢為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花椒產業,並將花椒列為“一縣一業”主導產業。2022年,當地新增高品質花椒種植面積1。71萬畝,提質增效2。44萬畝,全區花椒保有量達到11。59萬畝。

在東川,老百姓種花椒的歷史可追溯到好多年前,不過當時管理粗放,大夥很少修枝,採摘不規範,畝產量僅100公斤左右,畝產值四五百元,想靠花椒致富很難。

如何讓小小的花椒樹成為致富的大產業?“十四五”開局之年,東川區啟動花椒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採取“龍頭企業+農戶+基地”“大戶+農戶+基地”“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農戶+基地”等模式,全方位推動花椒產業發展。

透過招商引資,原先幹工程的劉申祥借“政策東風”,2020年流轉土地種花椒,準備打響東川花椒品牌的同時,帶著老百姓增收致富。

劉申祥從四川高薪請來專家對栽種在東川區烏龍鎮、紅土坡鎮的花椒品種進行改良,並對種植技術進行改進。“打個比方,一棵幾年的花椒樹該留多少枝條很有講究,什麼季節打什麼藥、施什麼肥也很有講究。”他說。

新春走基層丨昆明東川:小小花椒樹 振興大產業

彭成福正在搬運花椒。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種植技術提升後,花椒畝產量翻了幾番。“以前畝產量100公斤左右,現在三四百公斤,等進入盛果期,畝產量能達到600公斤。”劉申祥說。

劉申祥大刀闊斧發展產業背後,離不開黨委政府扶持。“每畝花椒苗政府補助500塊,每畝地補助500塊灌溉費,每畝地每年有300塊的提質增效費……”他一一列舉。

有政府扶持,劉申祥的信心更足。當地黨委政府提出走現代化、設施化、高階高品質的花椒產業發展路子,他覺得這話靠譜。2021年,烏龍鎮政府整合涉農資金建起花椒加工廠,劉申祥用好加工廠,延伸產業鏈,走規模化、品質化發展路子。

記者看到,在加工廠的產品展示廳,花椒麵、花椒油、花椒啤酒等花椒衍生產品琳琅滿目。“這既增強了新鮮花椒對市場風險的抵禦能力,也提高了利潤空間。”劉申祥的算盤打得挺精。

花椒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劉申祥每年除了向加工廠所在的碑棋社群支付租金,還優先使用碑棋社群的勞動力,走實利益聯結的路子。他算了筆賬:每畝地每年用15個工,每個工100元每天,每年僅支付務工人員工資就要1200萬元左右。

碑棋社群居民彭成福和妻子都在花椒基地務工,他負責管理花椒,妻子在加工廠做飯,兩口子月工資加起來有8000元,還能照顧家裡。“比在外邊務工好多了。”彭成福說。

新春走基層丨昆明東川:小小花椒樹 振興大產業

花椒製品。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這兩年花椒產業勢頭不錯,新的一年,劉申祥打算擴種2000畝花椒,再增加生產線,進一步做強深加工。他還打算在自創品牌上下功夫,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從種植到採摘,從加工到銷售,從發展生產到帶動就業,東川實現了果樹滿坡青山綠的生態效益、花椒飄香銷四方的經濟效益、種植加工就業忙的社會效益相統一,全產業鏈化的花椒產業讓當地獲益頗豐。

接下來,當地將抓住特色,調動群眾,面向市場,把花椒產業做優做大,讓小小花椒樹成為振興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