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豬肉不香了?到底是豬變了還是你變了?

2023-01-01由 真真商論 發表于 林業

蟻后帶翅膀能產卵嗎

說起豬肉可是中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紅燒肉、罈子肉、東坡肉、獅子頭……八大菜系中榜上有名的名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據統計豬肉佔據中國人肉類消費70%以上。

豬肉不香了?到底是豬變了還是你變了?

別看吃的人多人均消費量也高,可是豬肉的口碑卻在逐年下滑。

網上也經常有網友吐槽說豬肉不好吃了。那麼豬肉不香了是錯覺嗎?到底是豬肉真的不香了,還是我們嘴巴挑剔了?

一、決定豬肉好吃的關鍵——脂肪

要說豬肉好不好吃脂肪是關鍵。

肉質檢測中最重要的專案之一就是肌內脂肪。早有研究表明,豬肉的感官品質、食用質量都與其肌內脂肪有關。

豬肉不香了?到底是豬變了還是你變了?

肌內脂肪不僅是豬肉鮮嫩多汁的物理因子,還是產生風味化合物的前體物質。

用通俗的話講就是,用肌內脂肪適度豐富的豬肉做出來的菜餚,那才叫香糯酥爛唇齒留香,才能香飄十里饞哭隔壁小孩。

要是不信咱們來看看幾個例子:

金華

豬肌內脂肪達3.70%,用它做的東坡肉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東北民豬肌內脂肪達到5。22%,豬肉酸菜燉粉條鮮香可口讓人胃口大開……

豬肉不香了?到底是豬變了還是你變了?

這些地方豬種就是我們印象中的香香豬肉啦,不過遺憾的是現在市場上的豬肉多數都是引進的國外豬種。

根據實驗資料顯示,地方豬種肌內脂肪含量多數為5。92%而國外豬種只有2。66%。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舍

棄地方豬種而引進國外豬種呢?

豬肉不香了?到底是豬變了還是你變了?

二、土豬退圈,洋豬出道

中國土豬的主流顏色都是黑色,不然怎麼會有“烏鴉站在豬身上——誰也別嫌誰”這樣的俗語。

在古代豬還有“黑麵郎”、“烏金”這樣的稱呼,可見在傳統觀念中豬就是黑色的。

豬肉不香了?到底是豬變了還是你變了?

不過到了上世紀50年代,這個觀念就逐漸被顛覆了。

因為洋豬開始引進,50年代引進蘇聯大白豬;60年代引進英國約克夏豬、丹麥長白豬;70年代引進美國杜洛克豬……

國外豬種不同於黑色土豬通體呈白色。

除了顏色之外的差異,國外豬種的生長更短,出欄更快,這一點對於中國來說至關重要。

因為改革開放後富起來的中國人發現豬肉不夠吃了。要知道中國土豬的成長週期需要1年甚至更久而洋豬隻需要6個月。

豬肉不香了?到底是豬變了還是你變了?

久而久之,更符合中國市場的洋豬就成為了主流,養土豬的人就越來越少,我們印象中豬的形象就是白胖白胖的。

這時有的朋友會發出疑惑:“不對呀,從小我吃的豬肉都是白色,那為什麼還是感覺小時候好吃,現在不好吃了呢?”

這就牽扯出另外一個原因了——豬吃的健康了。

三、精飼料餵養之後,豬肉不香了

記得小時候吃完飯就要餵豬,兩大勺玉米糠再加上些剩菜湯拌在一起就可以了。

有的時候我心情好,回家的路上還會摘些莧菜和螞蟻菜給豬豬們加餐。

豬肉不香了?到底是豬變了還是你變了?

那個時候豬養的時間也長,基本都要1-2年才殺來吃。豬的樣子跟現在也不同,肚子圓滾滾胖乎乎的。

現在沒有人餵豬吃玉米糠、螞蟻菜了,這些東西倒是成為了咱們桌子上營養豐富的“綠色食品”。

現在的豬吃的都是搭配好的精飼料,小豬有豬仔料,母豬有母豬料,更科學也更營養。

這樣豬

6

個月就能出欄,體型好看瘦肉率高。只是這樣的豬肉味道就不香了。

豬肉不香了?到底是豬變了還是你變了?

總結

原來總覺得長輩們覺得豬肉好吃是因為小時候沒吃過好東西,現在看來沒見過“市面”的是我們。

豬肉不香了,並不是錯覺,也不是我們變了,確實是豬變了。

不過現在很多地方豬種都已經成規模養殖,大家要想吃到好吃的豬肉還是很容易的,就是這個價錢嘛可能略高一些。

豬肉不香了,你的體會是怎樣的呢?你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