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民間工匠“蓑衣匠”:巧工葉草成五彩 雪雨寒霜好護身

2022-09-19由 菏澤線上 發表于 林業

蓑草哪裡有賣

民間工匠“蓑衣匠”:巧工葉草成五彩 雪雨寒霜好護身

蓑衣起源於秦漢,流行於唐宋,沒落於當今。

《詩經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就記錄了春秋戰國時代,百姓在下雨天穿蓑衣出行。唐代詩人柳宗元的名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是描繪一位老翁在寒冷的雪天,頭戴斗笠、身穿蓑衣,坐在江中的一葉孤舟上釣魚的場景。

蓑衣,最初是勞動者用一種不易腐爛的草(民間稱為蓑草)編織厚厚的像衣服一樣能穿在身上用以遮擋風雨的雨具,蓑衣的名字由此而來。

黃河兩岸的蓑衣匠編蓑衣,多用帶褲的高粱葉子編成,這須在高粱尚未砍倒之前,仔細地一葉一葉地從高粱稈上剝下來,捆好放在屋內陰乾。待農忙過後,把十分柔韌的高粱葉子取出來做蓑衣,其編制方法是:在地上畫一個半圓,從最外處編起,逐漸向裡收,最後編成領口。一般蓑衣橫著有60個結,豎有25個扣,整整齊齊,一個也不能亂。

另一種是用稻秸稈編織而成。蓑衣匠把較硬的稻秸稈捶軟,再把稻稈外面的毛葺草剝去,然後就用這種帶柔韌性的稻秸稈編織蓑衣。先將稻草用捆紮木棍捆成“蓑衣墩子”掛起,再將編好的蓑衣領子套在蓑衣墩子下方,之後邊結蓑衣草邊生扣,如同織毛衣一般,層層編下來。

兩種編制蓑衣的工藝大同小異,都非常繁瑣,每個環節必須全為手工製作,更需要嫻熟的技巧,一針一線地編織。蓑衣外邊是垂下的蓑衣草或高粱葉子,裡邊是一個個繩結。

蓑衣匠編制蓑衣完全依靠手工,一件手工蓑衣最少需要兩天時間完成。蓑衣匠農閒時就會給周圍鄉鄰編一些蓑衣家用,偶爾也到集市賣,成為家裡收入的主要來源。

蓑衣穿在身上不僅夏秋能遮擋風雨,冬天裡也能蔽雪禦寒,過去無衣穿的貧困人家還可以用來當衣服穿。秋伏大汛期間,幾乎天天下雨,人們常常是蓑衣不離身,穿梭在抗洪搶險笫一線,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隨著上世紀七十年代化纖產品出現後,斗笠和蓑衣這些造福人類的用具,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但勞動人民的智慧永遠在璀璨的星空中,熠熠閃光。策劃/運齋 慶堂 文/彭忠 圖/妍言 永革 世江 麗敏 來源牡丹晚報

編輯:沐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