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南雄發現大規模一級保護植物野生蓴菜

2022-09-13由 廣州日報 發表于 林業

蓴菜產地在哪裡

“在南雄主田鎮山區的高峰村和密合村,我們發現了面積約17畝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野生蓴菜。此前在廣東,它只發現分佈於乳源南嶺有約50株。經過考察國內其他知名蓴菜產地後我認為,在南雄發現的野生蓴菜群落規模為全國最大。”廣東省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科技術員鍾平生今天向廣州日報記者披露了他的重大發現。

6月8日上午,廣州日報記者在鍾平生的帶領下,冒雨朝著重山環繞的南雄主田鎮深山進發。山路彎彎繞繞、重重疊疊,一路不時可見連日暴雨所造成的痕跡。越往山中走,人跡愈加罕見。在一處雜草叢生、僅有一條阡陌小路可通的半山池塘中,一片“睡蓮”狀的植物在水面隨著風雨輕輕搖晃。

記者俯下身來仔細觀察發現,一片片橢圓形的“成年”葉片如呈銅錢型佈滿水面,其根莖在水中延展,錯綜複雜。而在水中載沉載浮的嫩葉兩頭尖尖,中間向內蜷縮,全身還包裹著一層晶瑩剔透、軟嫩Q滑的果漿狀膠質。這便是被中國古代文人譽為“江南水八仙”中最為爽滑可口的野生蓴菜。

“這個池塘遠離人煙,地處高海拔山區,周圍沒有工業汙染,水質已基本達到了國家一類水質標準。”鍾平生告訴記者,平原地區一般的河湖水塘很難養活它,因為蓴菜性純不耐汙染,必須得長在水質達到國家一類、二類標準的天然水體中。

雖然人工栽種的蓴菜是江南名聞遐邇的特產名菜,但野生的蓴菜卻被我國列為一級保護植物。蓴菜早在先秦時就已經是知名蔬菜,古人發現它經常長在極潔淨的水中,所以稱“其性純而易生”而得名“蓴”。

據鍾平生介紹,早在2014年,他在南雄當地進行植物調查時就在青嶂山的“天池”中發現了這種珍貴的植物。此後,他在日常工作中陸續在高峰村和密合村發現了這種珍貴植物的身影。“有一次是在一個小山村的一口池塘裡發現了野生蓴菜。村民們不知道它是什麼,以為只是野生水草,還把它撈起來用於餵豬,甚至將它丟棄。”

他經過調查發現,南雄市主田鎮山區的高峰村和密合村分佈著數量稀少、面積約17畝的野生蓴菜。廣東此前只在乳源南嶺發現了50株、野生資源數量在國內排第三位的野生蓴菜。目前,鍾平生正在著手進行蓴菜的人工培育繁殖工作。

為了搶救性保護這片綠色寶庫,為南雄市未來對此重要戰略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打基礎,南雄市農業農村局種子站經調查研究,初步規劃出24。2公頃(364畝)的土地以建立蓴菜種質資源保護區。

據瞭解,按照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區劃要求,南雄正計劃將野生蓴菜生長地川井、山塘坑、黃塘區劃為核心區,相關池塘周邊集雨區內的355畝山林及水田區劃為外圍保護區,規劃範圍涉及主田鎮高峰村、窯合村。

鍾平生說,蓴菜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是國家重要的蔬菜戰略資源。目前,我國已在杭州西湖、四川馬湖、湖北恩施建立了三個蓴菜種質資源保護區進行保護和開發。

“我希望透過設立種質資源保護區進行搶救性保護後,下一步透過人工培植擴大其種群,使其在南雄山區達到2000畝的種植面積,從而進一步進行產業化的開發。”鍾平生說,“隨時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山區很多村莊都已經出現空心化的趨勢。我希望透過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參與高產值、高附加值的蓴菜種植,讓這一個個古老的村莊重新‘活’起來。”

近年來,南雄市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功能定位,著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創新生態環境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取得較好的成效,進一步築牢了綠色生態屏障。

“作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蓴菜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十分苛刻,這也證明了我市的生態環境十分優良。”該市有關負責人表示,南雄將加大對野生蓴菜的保護力度,同時探索開發蓴菜的培育、種植、銷售,“蓴菜是珍貴的水生蔬菜,其應用價值集中於醫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發展前景良好。”

當前,南雄市正在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規模化發展蓴菜產業,既是該市推進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現實需要,也是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推動南雄高質量發展新的有效途徑。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卜瑜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卜瑜

通訊員:董子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