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淺談水土流失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2022-09-05由 當代環保人 發表于 林業

防止水土流失我們怎麼做

隨著我國城市化程序的不斷髮展,水土流失逐漸變成城市建設和管理中日益突出的問題,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著重考慮的因素之一。這是因為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規律地,無節制地開發水土資源,造成今天日趨嚴重的水土流失,嚴重影響了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水土流失是人類不合理開發、濫用水土資源產生的嚴重後果。由於人類的不當活動,在自然作用力(降雨、徑流沖刷)的作用下,引起的水土資源的流失和生態景觀的破壞,具有特殊性、普遍性、多樣性和嚴重性的特點。

1水土流失的影響因素

影響土壤侵蝕的因素錯綜複雜,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是自然環境諸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結果。影響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是降水、地形、地質、土壤型別和植被等,其中地形、地質、土壤型別和植被等方面是潛在因素,而降水是主要動力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發生的潛在因素,而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則是產生水土流失的主導因素。人為破壞植被、陡坡開荒、開山採礦和基礎設施建設等破壞水土資源的行為,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而且呈現出隨著人口不斷增強的趨勢。長期以來,人為違背自然規律的不合理活動是誘發和加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現在人口增長過快及人為破壞,形成了兩個難以逆轉的惡性迴圈。一是“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迴圈。人口增長快,環境人口容量嚴重超載,不斷破壞植被開墾荒地,過度利用自然資源,導致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不能發揮生態防護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劇,生態環境惡化。二是“越窮積累越少,積累越少越窮”的惡性迴圈。另外,濫挖、濫伐等人為破壞活動和近年來生產建設專案不注意水土資源、自然植被和水土保持設施保護,人為造成新增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造成的後果

2。1導致土地退化

試圖流失透過破壞耕地使人們失去賴以生存的基礎,威脅國家糧食安全。我國人均佔有耕地面積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突出,嚴重的水土流失又加劇了這一矛盾。我國因水土流失而損失的耕地平均每年約100萬畝。北方土石山區、西南岩溶區和長江上游等地有相當比例的農田耕作層土壤已經流失殆盡,母質基岩裸露,徹底喪失了農業生產能力。

2。2導致江河湖庫淤積,加劇洪澇災害

水土流失導致大量泥沙進入河流、湖泊和水庫,削弱河道行洪和湖庫調蓄能力。黃河水患的癥結在於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是造成調蓄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由於水土流失使上游地區土層變薄,土壤蓄水能力降低,增加了山洪發生的頻率和洪峰流量,增加了一些地區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機會。

2。3惡化生存環境,加劇貧困

水土流失破壞土地資源、降低耕地生產力,不斷惡化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制約經濟發展,加劇貧困程度,不少山丘區出現耕地困難,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與貧困也就變得互為因果、相互影響了,水土流失最嚴重地區往往也是最貧困地區,我國大多貧困縣和貧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嚴重區。多數革命老區水土流失嚴重,群眾生活困難。

2。4削弱生態系統功能,

加重旱災損失和麵源汙染,對我國生態安全和飲水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水土流失與生態惡化互為因果。水土流失導致土壤涵養水源能力降低,加劇乾旱災害;同時,水土流失作為面源汙染的載體,在輸送大量泥沙的過程中,也輸送了大量化肥、農藥和生活垃圾等面源汙染物,加劇水源汙染。全國現有重要飲用水源區中作為城市水源地的湖庫,大多處於水土流失嚴重區。水土流失還導致草場退化,防風固沙能力減弱,加劇沙塵暴;導致河流湖泊萎縮,野生動物棲息地消失,生物多樣性降低。

淺談水土流失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3。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3。1因地制宜,確定防治目標和關鍵措施

根據各地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分類指導,分別確定當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目標和關鍵措施。黃土高原區,應以減少進入黃河的泥沙為重點,將多沙粗沙區治理作為重中之重。措施配置應以坡面梯田和溝道淤地壩為主,加強基本農田建設,荒山荒坡和退耕的陡坡地開展生態自然修復,或營造以適生灌木為主的水土保持林。長江上游及西南諸河區,重點是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產力。在溪河沿岸及山腳建設基本農田,在山腰建設茶葉、柑桔等經果林帶,在山頂營造水源涵養林,形成綜合防治體系。東北黑土區,應有效控制黑土流失或退化的趨勢,使黑土層厚度不再變薄,生產力不再下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治理措施應以改變耕作方式、控制溝道侵蝕為重點。西南岩溶區,重點是搶救土地資源,維護群眾基本的生存條件。應緊緊抓住基本農田建設這個關鍵,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水土資源,提高環境承載力。西北草原區,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合理和有效利用水資源,控制地下水位的下降。對已經退化的草地實施輪封輪牧,有條件的建設人工草場,科學

淺談水土流失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合理地確定單位面積的載畜量。對主要風沙源區實施重點治理。

3。2實施推廣小流域綜合治理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被實踐反覆證明為非常成功、有效的一條技術路線,應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在當前我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情況下,生態建設應儘快改變偏重單項措施的做法,加大綜合治理力度。特別是應把坡耕地和侵蝕溝綜合整治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優先解決群眾生計問題,實現綜合效益,以彌補以往建設的不足。

3。3充分發揮生態自然修復能力

淺談水土流失的影響及防治措施

發揮生態自然修復能力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一項有效措施。在人口密度較小、降雨條件適宜、水土流失比較輕的地區,可以採取封育保護、封山禁牧、輪封輪牧等措施,推廣沼氣池、以電,煤,氣等代替木柴的輔助措施,促進大範圍生態恢復和改善。在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可以把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有機結合起來,透過小範圍高標準的人工治理,增加旱澇保收基本農田、人工草場,解決農牧民的吃飯、花錢問題,為大面積封育保護創造條件。

結語:總體來看,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區域性地區治理效果明顯,水土流失強度有所降低。同時,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防治經驗,技術路線成熟。我們認為,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區仍將面臨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在城市化、工業化程序中,開發建設強度加大,新的水土流失不斷產生,未來防治形勢嚴峻。水土保持不僅關係當前社會經濟發展,也關係到子孫後代的生存發展,必須把水土保持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堅持不懈地抓下去。

內容轉自:土木工程網

©版權宣告:平臺尊重作品版權,精選作品均已註明作者和來源,網友分享作品屬於原作者所有。

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刪除或修改。如需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須註明來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