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2022-08-27由 韌性生長2022 發表于 林業

網路流行語金針菇是什麼意思

作者 | 張煉心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泰戈爾《錯覺》:

河的此岸暗自嘆息:“我相信,一切歡樂都在對岸。”

河的彼岸一聲長嘆:“唉,也許,幸福盡在對岸。”

世界並非總是如其所示,很多時候都加上了我們的主觀加工。

日劇新寵《凪的新生活》豆瓣評分達9。3,女主大島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是一個非常在意別人想法的人,一直在揣摩他人的心理中過得謹小慎微。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有一次買菜時發現店員結賬時多收了她錢,但因為店裡人多,店員看起來好凶,並且擔心自己被別人誤認為想訛人,她便準備吃一次啞巴虧,直接走掉算了。

但是想想又不甘心,當她鼓足勇氣向店員指出錯誤的時候,店員不僅沒有兇她,沒有告她訛詐,還一個勁兒道歉,退回了多收的錢,還額外贈送了一袋金針菇。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這個世界並不總是它展現出來的那個樣子,俗語說得好:

“耳聽不一定為真,眼見不一定為實”。

也許我們會萬般糾結,就像一堆衣服不知道穿哪件一樣不知道如何迴應,但是讓你糾結的、不快樂的往往不是這個世界本身,而是你自己的胡思亂想。

就像楊定一博士在《不合理的快樂》中說:

“我們把自己的一切念頭當作真實,甚至把它們看作煩惱,這才是我們不快樂的來源。”

楊定一博士,美籍華人,醫學博士,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康奈爾醫學院生化博士,對整體療法有獨到研究,出版了多部“生命系列”的作品。

在《不合理的快樂》這本書透過中醫學、生理學、神經科學等角度全面論述什麼是不合理的快樂,以及如何達到真正的永久的快樂。

生命那些遠超過人可以理解、歸納的部分就是不合理的,而所謂合理的反而是一個侷限,我們的不快樂常常就是那些看起來合理的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說,

我們之所以會有煩惱,常常是因為作繭自縛。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隨時都不愉快,就會產生不愉快的迴路

最近網路又有了流行語,叫做“我emo了”,百度一下,發現emo就是Emotional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喪、頹廢、抑鬱等負面情緒。

當代年輕人好像很容易陷入emo當中:

考核沒透過,emo了;

成績不理想,emo了;

愛人要離婚,emo了;

……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但emo招之即來,卻不是揮之即去,科學研究表明,長期的emo對大腦損害很大,會損傷大腦神經結構,經常的emo會塑造你的神經迴路,讓你遇到事情就習慣性轉向陰鬱。

就像楊定一在《不合理的快樂》中所說:“假如我們隨時都在不愉快,自然就產生一個固定而僵化的不愉快回路,而讓不愉快的反應愈來愈快、愈來愈大。”

也就是說大腦和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不斷的重複一些情緒會強化特定的神經路徑,讓同樣的情緒反應更快,更強烈。

長期emo的人,很少處於快樂的狀態,他們神經傳導快樂的路徑很少被啟用,反過來就很難體會到快樂。

所以如果你想變得更快樂,就要重複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動,讓自己腦部的快樂的神經路徑更為活化,那麼我們的愉悅感就更容易被察覺。

楊定一在本書中說:“新的習慣建立了,舊的習氣自然也就消除了,這其實就是學習的神經元機制。”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當你不快樂的時候,就不要老想著不快樂,可以試試讓自己開心起來,假裝微笑。

心理學上做過一個實驗,55名男性和65名女性共120名參與者,將一支筆咬在上下牙之間,這樣他們的臉部肌肉維持著微笑的表情。

實驗結果表明:微笑的動作刺激了大腦杏仁核,使其產生了正面情緒。

快樂還可以傳染,如果你對別人微笑,那麼別人即便會迴應你一個不自然的微笑,那麼你也會收到快樂的投射,你這一天也是快樂的。

“相由心生”,當你沉溺於emo的時候,你的表情可能會嚴肅,不妨每天照鏡子來調整自己的面部表情,讓自己練習微笑。

當你微笑的習慣建立了,你的“場”也就變了,你變得快樂了,也會吸引很多快樂的人到周圍。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注意力擺在哪,就在哪裡化出一個現實

有句話說

好:

“你的注意力在哪,能量就會流向哪裡,哪裡就會被放大。”

美國教育家 Rita Pierson 在TED 公開演講時說她曾經做了個測試,20道題目,有個男孩錯了18道,她在他卷子上寫了“+2”,還給他畫了一個大大的笑臉。

那個男孩問:“為什麼給我畫一個笑臉?”Pierson說:“因為你正漸入佳境,你沒全錯還對了兩個!以後你會做得更好對嗎?”那個男孩很開心地說:“是的老師,我可以做得更好。”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Pierson把注意力引到了那兩道正確的題目,放大了男孩的優點,讓男孩在快樂中找到了自己本可以更優秀的那一面。

楊定一在《不合理的快樂》中說到:

“注意力建立了我們的現實。”

我們的注意力到哪,哪裡便存在:

關注買房時,哪裡都是房地產廣告;

想要提升自我,發現某音有各種賣課的;

剛懷孕的婦女,去哪都能看到很多孕婦。

這就是“視網膜效應”——社會心理學認為的一種收集資訊的誤差,我們更容易收集到自己所關心的那部分資訊。

楊定一說:

“注意本身就帶來侷限,我們只有落入一個小角落,才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上面。”

很多人不快樂就是因為把注意力侷限到了眼前的一個小角落——好、壞、是、非、對、錯、倒黴、可憐、幸運……

甚至是小角落的陰暗面——壞、非、錯、倒黴、自私、委屈……

我們坐井觀天,卻還以為天就這麼小,我們管窺蠡測,還以為生命的真實就是這樣。

我們的世界其實是我們的狹隘的感官加念相虛構出來的,我們無法看到真實的世界,也無法看到生命的一體,我們被我們的狹隘和短視搞得不快樂,時常在人間受苦。

那麼如何逃避這種因注意力的侷限而導致的不快樂呢?

用楊定一博士的話來說就是“活在不確定”。

享樂適應原則告訴我們:隨著環境變化而帶來的快樂會隨著環境的日趨穩定而恢復到平常狀態。

如果我們一直活在不確定中,我們就會一直保有新鮮感,我們的快樂也永遠不會因為習慣而減少。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任何念頭都是妄想,而這認知不等於我

如果你給你男(女)朋友打電話,但是打了四五個他(她)都沒接,這時候你會怎麼想?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產生很多負面聯想:

他(她)會不會出車禍了?

他(她)是不是不愛我了?

他(她)是不是正在跟其他異性鬼混?

他(她)是不是生我氣了?

……

200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普通人每天會在腦海裡閃過1。2萬至6萬個念頭,其中80%的念頭是消極的。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雖然在人類千萬年的演化過程中,在長期的危機四伏的生存狀態下,我們調動負面情緒是為了更好

防範未來的危機。

但是我們錯把這些負面情緒當成真實,就導致楊定一博士所說的那種,“不光對自己看不清,對別人的個性、行為和動機做了一種偏差的判定。”

在契訶夫的筆下,庶務官切爾維亞科夫和一群人在臺下觀賞著戲劇,可是他一個不小心將噴嚏打到了別人的頭上,這個人還是三等文官!

切爾維亞科夫為自己的冒犯三番五次地道歉,打擾了這個文官看戲,他極其不耐煩地說了一句“滾出去!”把切爾維亞科夫嚇得不輕,就這樣死了。

切爾維亞科夫的死,是源於自卑心理對他人的過度解讀,“他嘴上說忘了,可看我的眼神多麼尖刻啊。”

“我一定要向他解釋清楚,我完全是無心的。這可是自然規律,不然他會覺得我是故意啐他。”“他完全不想跟我講話!他真的生氣了!”

他的判定偏差讓自己不快樂,甚至陷入了誠惶誠恐的境地,為此喪了命。

那麼一個人如何擺脫念頭的困擾呢?

楊定一說解藥比任何人想的都簡單,就是把心理層面的時空慢下來,甚至停止。

當一個人的注意力特別專注和集中的時候就會進入這種狀態,這種“忘我”的狀態又被稱作“心流”,一個自信的人容易進入心流狀態,同時進入心流狀態的人,往往身心舒暢,它給予人正向的反饋。

一個進入心流狀態的人可以透過人間的種種限制,活出生命的無限潛能,堪比莊子“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的境界。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寫在最後

西尾維新在《花物語》中寫道:

“別去在意他。那些人又不是你。一會考慮這個一會考慮那個,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聰明瞭?”

生活的10%取決於你的遭遇,剩餘90%取決於你對此作出的迴應。

如果想快樂就讓我們的注意力不要耗費在無用的負面路徑上,就像大島凪一樣,斷舍離,素面可以朝天、爆炸頭不用燙直,擺脫了過分解讀空氣的日子,每一天都是暢快的呼吸。

楊定一:人之所以不快樂,很多時候是主觀加工了太多劇情

正如楊定一博士在《不合理的快樂》這本書中所說:

“要得到快樂,就只記得快樂。”

想要快樂嗎?來讀讀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