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晉祠殿宇壁畫橫跨多個朝代,人物靈動自然極具動感

2022-08-22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林業

袁波是什麼朝代的人

中國古建築博物館、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寶庫重要組成部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在山西,能享有如此盛譽,也就只有中國古建築時代序列和型別序列完整的集約載體——晉祠了。晉祠的古建、彩塑、雕刻、園林等,堪稱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而部分殿宇的壁畫也是中國藝術瑰寶。本期《山西青年報》帶你走進山西太原晉祠,到聖母殿、關帝廟、公輸子祠等處,感嘆精美建築之餘,欣賞極具藝術價值的壁畫瑰寶。

晉祠殿宇壁畫橫跨多個朝代,人物靈動自然極具動感

晉祠殿宇壁畫橫跨多個朝代,人物靈動自然極具動感

晉祠殿宇壁畫橫跨多個朝代,人物靈動自然極具動感

01

聖母殿水母樓仙人出宮場面靈動

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懸甕山麓、晉水發源處,是祭祀西周初晉國第一任諸侯姬虞的祠堂,是集中國古代祠祀建築、園林、雕塑、壁畫、碑刻藝術為一體的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建築、園林、雕刻藝術中7世紀至12世紀間極為輝煌壯美、璀璨絢爛的篇章。

晉祠的文化遺存極為豐厚,有宋元明清時期的殿、堂、樓、閣等各式建築100餘座,宋元以來雕塑100餘尊,鑄造藝術品30餘尊,歷代碑刻400餘通,詩文匾聯200餘幅,古樹名木96株。此外,聖母殿、水母樓、關帝廟等古建中的壁畫也是全國稀有。目前,壁畫存量約為1000餘平方米,均附於古建築。

聖母殿是為奉祀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所建,殿內所塑聖母像在宋金元三代曾作為水母供奉,並封號為 “顯靈昭濟聖母”,廟額曾更名為“惠遠祠”。明代嘉靖年間,因為在聖母殿南側建了一座水母樓,才將此殿內的聖母像恢復為邑姜。

聖母殿內的壁畫內容,表現的是十二溪仙赴蟠桃會。其中的十二溪仙,推斷為侍奉王后或太后的十二女官。雖然該殿後來恢復為侍奉聖母邑姜,但殿內壁畫上聖母的形象仍為水母,壁畫由色線勾勒,以石青、石綠、赭石、硃砂為設色。

聖母殿南側水母樓內的壁畫,均體現在南北兩壁和西壁上。北壁上的畫面是八位侍女簇擁在水母前後,水母正出宮巡幸的畫面。仙人造型靈動自然,上空的祥雲翻滾著,畫面富於動感。南壁則表現了水母迴歸的畫面。只見水母前後各有一名水府侍吏,並有侍女相隨。畫面的構圖與北壁相近,但氣勢較為和緩,仙人微微露出愉悅的表情。

晉祠殿宇壁畫橫跨多個朝代,人物靈動自然極具動感

02

武聖關帝廟早期連環畫雛形

中國古代有奉祀孔子的文廟,與之相對的還有武廟。明清時期,武廟演變為關帝廟。在晉祠,也有一座關帝廟,大殿內外共繪有兩處壁畫。其中,殿內的牆壁上竟繪有76幅關羽故事圖,每幅都有榜題,內容繁多。

細心的遊客會發現,這些故事是《見賢》《敬馬》《結義》《上馬銀》等。壁畫內人物形象繁多,可以說各種人物造型盡收於畫面之上,是我國早期連環畫的雛形。同時,還囊括了雲峰霧照、懸崖陡壁及城池民舍、建築園林。戰場之上戰馬奔騰,各展雄姿;疆土紛爭,朝野廝殺遍佈畫面。壁畫上的人物形象雖然尺寸不大,但造型精美,形態體貌根據主題而變化,服飾冠戴因時空而更替。

現存山西各地的關帝廟中,大多繪有關羽故事壁畫。這些壁畫大多出自鄉土畫工之手,晉祠關帝廟的壁畫堪稱其中之佳作。

關帝廟殿外北壁上還繪有一幅 《天龍山畫卷》,高約2。5米,長約9米,是粉底墨筆山水畫,距今約有200多年。由於長期經受外部環境的考驗,大部分畫面已模糊不清,依稀可辨別出遠方的山水、近處的樓屋小溪,西北角上還寫有“天龍山”字樣。

晉祠殿宇壁畫橫跨多個朝代,人物靈動自然極具動感

03

公輸子祠東嶽祠人物山水生動有趣

在晉祠聖母廟南側,有一座供奉著魯班的祠宇——公輸子祠,紅牆青瓦,居高臨下,清淨莊嚴。公輸子祠坐西向東,正殿三間,建立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乾隆年間重修。

殿前柱頭的雀替鏤雕著粗壯的金龍頗為壯觀,兩面山牆墀頭上用磚雕刻的花飾也十分精緻。殿內供奉著公輸子像,南北壁上有壁畫。據初步鑑定,壁畫繪製於清代,內容多為神話人物,面積約30平方米。2015年,太原市晉祠博物館對公輸子祠內部及壁畫進行了保護性修復。

位於晉祠北部的東嶽祠內也繪有壁畫。2011年,在對東嶽祠大殿進行修繕時,工作人員偶然發現了牆壁白灰層下的壁畫,面積約80平方米。其中,東西山牆是壁畫的主體部分,主要講述的是陰間七十二司斷案的故事。北面牆壁上對稱繪有東嶽大帝像,南門正門兩側對稱繪有門神像。經專家考證,壁畫創作年代可能為明代。

東嶽祠壁畫布局合理、生動有趣,繪有眾多人物、山水、祥雲等,像連環畫一樣。該壁畫是明代民間繪畫的上乘之作,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晉祠殿宇壁畫橫跨多個朝代,人物靈動自然極具動感

04

沉浸式打卡“晉祠三絕”

有人說,“三晉之勝,以晉陽為最。而晉陽之勝,全在晉祠。”也有人說,“不到晉祠,枉到太原。”既然來到晉祠,那麼一定要打卡“晉祠三絕”。

三絕之一的難老泉,俗稱 “南海眼”,出自斷岩層,終年湧水,泉水常年17攝氏度。泉上的亭子懸掛著清代學者傅山所題的“難老泉”三個字。

聖母殿內的侍女像,也是三絕之一。聖母殿內尚存的40餘尊彩繪塑像中,除聖母像兩側的小像是後來增補的外,其餘都是宋初原塑。大殿正中幔帳內的聖母,頭戴鳳冠,面部慈祥,雙腿盤坐在木製的方座上,蟒袍沿膝蓋垂下。侍從都是各有專職,身份、性格也是無一雷同,為宮廷生活寫照。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盤龍八條,傳說為宋代遺物。

三絕之一的周柏唐槐,都是晉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是周代種植的柏樹,茂盛蔥鬱,位於聖母殿北側,原先有兩株,如今只剩一株。唐槐是唐代時種植的槐樹,位於水鏡臺前,是晉祠古樹中最繁茂的一株。

晉祠古建築、壁畫,為遊客帶來了濃濃的晉韻。在古建之外的沁人荷香、光影交織,也順勢構成了一幅獨特的盛夏畫卷。遊客穿梭於美景中,感受著晉祠古建築的磅礴莊重,“沉浸式”體驗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原標題:《晉祠殿宇壁畫橫跨多個朝代,人物靈動自然極具動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