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粵林風采丨李玉峰:紮根深山12年的“蘭花使者”

2022-08-22由 嶺南24小時 發表于 林業

全供和財政全供有何區別

近年來,林業系統各級組織和廣大職工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投身廣東林業生態建設,充分展示了林業人的精神風貌和責任擔當,湧現出不少優秀典型人物。本網將持續推出“粵林風采”專題,介紹林業典型個人和集體相關事蹟,展現林業人的綽約風姿風采。

2010年,從華南農業大學畢業的李玉峰來到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工作,現任管理處保護管理科副科長。從大學畢業到如今,李玉峰紮根在河源深山,從事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保護、國家重點保護植物保育以及自然生態科普工作,一干就是12年。

粵林風采丨李玉峰:紮根深山12年的“蘭花使者”

這12年間,李玉峰與同事們踏遍紫金縣的每一座山,完成了紫金縣域植物生物多樣性調查,發現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兩個蘭科植物新種,參與完成的科研監測成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子刊《自然·植物》發表,填補全球蘭花植物進化研究空白,為河源乃至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潛心基層,十年如一日開展植物調查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白溪水庫附近,是我省 “物種基因庫”之一,這裡生長著大量特有珍稀植物。

2013年,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葉欽良,林業工程師、保護區工作人員李玉峰、鍾智明三人組成了植物調查興趣小組,利用業餘時間開展保護區內的植物本底調查。彼時,李玉峰還是一名剛出校門不久的林業大學生。

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有5755。5公頃,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好幾座,他們爬過每一座山,穿過每條溪谷。每天早上,帶上乾糧以及相機、伸縮採集杆、手鉗、帆布袋等常用裝備,李玉峰等人便就往山裡鑽。看到認不出來的植物,就拍照片、採標本、查資料,討論辨別是什麼科、屬、種。

“坐在辦公室裡,什麼都發現不了。所以,我們每次外出調查都是七八個小時,餓了就吃乾糧。”李玉峰說,“如果不喜歡這份工作,絕對幹不了。”

粵林風采丨李玉峰:紮根深山12年的“蘭花使者”

▲白溪科研團隊

植物調查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採集植物樣本、拍照留檔、製作標本、歸類儲存,都是很細緻的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標本庫裡設有“白溪專櫃”,裡面藏有李玉峰和他同事幾年來採集和製作的

近3000號植物標本

“從數量說,我們是單位面積輸送最多的團隊。”李玉峰說,標本庫就是植物科學研究的資料庫,可以為中國植物科學研究工作提供相當多的便利,極大地促進植物學科的進步。

建成河源首個省級自然教育基地

2019年,由李玉峰所在的保護區團隊撰寫的縣域植物專著——《紫金植物》釋出,該書收錄了紫金縣域內野生維管束植物1708種,隸屬於224科、813屬,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1種,包括一級1種、二級10種,僅野生蘭科植物就達73種,堪稱紫金“植物白皮書”。

李玉峰介紹,為完成書內生物多樣性調查,他們走遍了紫金18個鄉鎮的山山水水,調查了山嶺、溝谷、河流、農田等各類生態系統,共採集標本6000餘份,拍攝數碼照片2。2萬餘張,基本摸清了紫金縣野生植物資源本底。

2020年,紫金野生蘭花著作

《蘭生於野 紫金蘭科植物薈萃》

釋出,該書是紫金縣繼《紫金植物》後第二部縣域植物專著,也由李玉峰和同事們完成。

2020年7月,廣東公佈一批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名單,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榜上有名,成為自2018年廣東省全面啟動自然教育基地建設以來,河源市首個“廣東省自然教育基地”。

粵林風采丨李玉峰:紮根深山12年的“蘭花使者”

▲植物保育科普園

這背後,離不開李玉峰積極申報、進行科普園功能區劃,以及參與完成植物引種工作。據悉,白溪保護區是全省最早提出並實踐保育科普植物園理念的自然保護區。

白溪保護區自然教育基地位於白溪保護區管理處,白溪水庫旁。基地有自然展廳、珍稀植物保育科普園、自然教育徑以及生態文化廣場等;配套搭建有自然教育團隊和標準課程體系,目前開發的課程有以保護區明星物種紫紋兜蘭為主題的“ ‘兜’很美”,和以植物種子為主題的“跟著種子去旅行”。

粵林風采丨李玉峰:紮根深山12年的“蘭花使者”

▲自然展廳

揭秘“鬼蘭”,縣級科研團隊走向世界前沿

在紫金白溪,有一種蘭花不需要葉子、根和陽光,一輩子生長在地底下,如鬼魅一般,只有開花的時候才會伸出地面,被稱為“鬼蘭”。2018年3月,國際專業學術期刊《Phytotaxa》發表了葉欽良、李玉峰、鍾智明科研團隊在野外科考時發現的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兩個“姐妹”蘭科新物種。

粵林風采丨李玉峰:紮根深山12年的“蘭花使者”

▲廣東舌唇蘭

粵林風采丨李玉峰:紮根深山12年的“蘭花使者”

紫金舌唇蘭

“鬼蘭”如何生活,到底有何特殊能力?100多年來,全球的蘭花專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辦法尋找兩個相近的物種進行比較,以弄清楚蘭花真菌異養的分子機制。恰好,白溪“姐妹”蘭符合樣本標準。

廣東舌唇蘭和紫金舌唇蘭花的研究過程並不容易。“它神出鬼沒,給我們取樣帶來很大難度。”葉欽良說,“姐妹”蘭種子是塵埃狀,每年生長的地點都在變化,保護區團隊只能在往年蘭花出現過的附近,一點點慢慢尋找,猶如大海撈針。“它的花期只有1個月,要想找到它,不僅要準,還要快。”

於是,每年的4月底至6月初,葉欽良、李玉峰、鍾智明3人與時間賽跑,奔波於保護區核心區與辦公室之間,監測“姐妹”蘭動態,記錄破土、生芽、開花資料並進行資料分析。4年下來,步行總公里數達1200公里。

2022年4月,《有葉和無葉舌唇蘭基因組揭示真菌異養植物的進化》論文在《自然·植物》正式發表,這是廣東基層林業系統科學研究成果首次在《自然·植物》發表,也是河源市首次在該層級權威期刊中發表的研究成果。

該訊息隨即在全國各大平臺被流傳報道,全網閱讀量超過200萬人次,河源科研團隊、河源良好生態再次走進大眾視野。這次科研成果科研含量高、意義重大: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及《自然·植物》編輯高度評價,填補了全球蘭科植物進化研究空白,破解了100多年未解的“鬼蘭”進化之謎。

【來源:廣東省林業局_林業要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