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中醫的下病上取、腑病治髒:紫菀宣肺通便,麻黃宣肺治瀉

2022-08-17由 張機醫學書友會 發表于 林業

紫菀屬於什麼類中藥

中醫的下病上取、腑病治髒:紫菀宣肺通便,麻黃宣肺治瀉

紫菀是止咳常用中藥之一。它辛而不燥,潤而不滯,降而不損,所以李中梓稱它是“金玉君子”。

紫菀還有通大小便作用。據《千金方》記載,“治婦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華水服三指撮。”《本草通玄》記載“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兩立效”。《藥品化義》更明確地指出:“因其體潤,善能滋腎,蓋腎主二便,以此潤大便燥結,利小便短赤,開發陰陽,宜通壅滯,大有神功。”

醫史也有記述,史載之未成名時,曾用紫菀一味治癒宋朝權臣蔡京的便秘宿疾,因此聲名鵲起。我們治療大小便不通,也喜用紫菀,取其宣肺氣以通便,寓“提壺揭蓋”之義。

1979年暮春,一老婦以便秘(已一週)求治。細詢後,知她宿有咳喘、痰多舊疾此次因感冒而復發。考慮患者素體虛衰且年越七十,精氣早虧,不任攻下。況病由感冒而起,邪束於肺,肅降無權,故見上症。治之之法,當宣肅肺氣,開上焦以洩下焦。

處方:紫菀15克,枇葉、前胡、杏仁、桑皮、香豉、鬱金各10克,甘草3克,服一劑,次日大便通暢。

臨床體會,外感肺失通調而致便秘者或老人、氣血衰弱不宜攻下患者,用紫菀、杏仁、枇杷葉為主,常可達到通便而不傷正的理想效果。

今春診姓唐老婦,小便不利(尿量<1000毫升/日),伴頭暈、心悸、短氣、言語無力、面色無華,舌質淡紅苔薄,脈細弱,擬為氣血不足,斡旋無力,方取補中益氣湯健脾益血升提中氣,加紫菀潤肺而通調膀胱。服兩劑,小便顯著增多。

嘗見吾師任繼學教授以單味紫菀治療便秘,頗有效驗。餘百思而不解其意,遍查藥書,亦皆未雲紫菀有此功效。

後讀《宋人醫方三種》,該書首頁有“史載之傳”一文其中一案雲:“蔡元長苦大腸秘,醫不能通,堪診脈已,曰:請求二十錢。元長曰:何為?曰:欲市紫菀耳。末紫菀以進,須臾遂通。元長大驚,問其說。曰,大腸,肺之傳送。今之秘無他,以肺氣濁耳。紫菀清肺氣,此所以通也。”

由此看來,紫菀治便秘原屬下病治上,腑病治髒之法。近讀《臨證指南醫案》得知葉天士也精通開肺氣、通大腸之法。所用之藥,除紫菀外尚有杏仁、瓜蔞皮、枇杷葉等。後人華玉堂對葉案評曰,“蓋腸痺之便閉,較之燥屎堅結,欲便不通者稍緩,故先生但開降上焦肺氣,上竅開洩;下竅自通矣,若燥屎堅閉,則有三承氣、潤腸丸、通幽湯及溫脾湯之類主之。”可知開上通下之法並非通治便秘之法,只宜於氣機不通所致者。葉氏又云:“丹溪每治在肺,肺氣化則便自通”,可見此法由來已久。

宣肺通便之法,古今皆用之,其理亦明。然而宣肺止瀉之法,則鮮為人知,且頗不易理解。餘師治療慢性結腸炎久瀉不愈時,除重用山楂消食化積、車前利水止瀉、赤石脂收斂固澀外,每加前胡一味。問其理,但云肺與大腸相表裡之故也。考前胡善宣肺降氣,而肺主一身之氣,肺氣得宣則腸中之氣順,裡急得緩,便意得除,瀉利自止。

又讀邵念方所著《臟腑證治與用藥》知邵氏善用麻黃配葛根、山楂治急性水瀉,以麻黃配訶子、五味、肉桂、黃連治慢性腹瀉,每獲良效,邵氏亦用肺與大腸相表裡釋其機理,認為“麻黃能開肺利水”,“開提肺氣則託舉大腸,利小便則實大便。”麻黃既能宣通肺氣,進而調大腸氣機。又能急開支河,分利腸中水溼,故用治洩瀉,法當有效。

紫菀、杏仁等通便,麻黃、前胡等治瀉。所治之病,雖截然不同,所用之法,則皆屬下病上取、腑病治髒。充分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念。

本文第一篇摘自《黑龍江中醫藥》,撰文/俞宜年。第二篇摘自《中醫雜誌》1986年7月,作者/袁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