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喝酒''死''得快?!你是不是例外?

2022-08-15由 極養科普實驗室 發表于 林業

水飛薊屬於保健品嗎

喝酒

引言:現今社會,喝酒對於很多人來說似乎無法逃避,那麼,究竟如何來應對呢?下面,極養君就和您來說一說‘關於喝酒的那些事兒’,希望大家能夠透過此文了解喝酒的那些門道,真正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喝酒臉紅的人的確不宜喝酒

喝酒

喝酒臉紅是因為乙醛在體內過度堆積而引起的。

還記得我們上一篇中說到的酒精代謝過程嗎?酒精裡含有乙醇。

乙醛是乙醇在乙醇脫氫酶作用下產生的代謝物,它有致癌的風險

。喝酒會臉紅說明這個人體內有高效的乙醇脫氫酶,在喝酒後體內可產生大量的乙醛。

乙醛能讓毛細血管擴張,臉部的毛細血管擴張就導致了臉紅的狀態。

說到這裡,大家不要忘記酒精代謝還需要一種酶,那就是乙醛脫氫酶,乙醛脫氫酶將可導致臉紅(致癌)的乙醛轉化為安全的乙酸,進一步代謝後排出體外。

如果一個人喝酒上臉,那就代表他體內乙醇脫氫酶的功能較為活躍,從而產生大量乙醛。與此同時,乙醛脫氫酶處於相對不足的狀態,導致乙醛無法代謝成為乙酸排出體外。

您可能不知道,

大致有近一半的亞洲人乙醛脫氫酶是缺乏的[1]。

喝酒

喝酒臉紅,是人體內可致癌的乙醛無法被分解而導致過度堆積所造成的。

喝酒臉紅的人其實是中毒了,他們是不宜飲酒。

喝酒臉泛白的人,容易急性酒精中毒

喝酒

喝酒臉泛白,這些人體內的2種轉化酒精的關鍵酶(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均處於缺乏的狀態。

這樣一來,喝下去的酒精主要靠肝臟裡的細胞色素P450(CYP450)慢慢進行轉化(在正常情況下,上述兩個關鍵酶代謝酒精的能力要顯著強於P450,也是機體代謝酒精的優先選擇)。這種人連基本的酒精都很難快速分解,只能透過體液的稀釋作用來延緩酒精的蓄積。

這些人由於喝酒不臉紅(不會產生過多的乙醛),通常被誤認為很能喝酒,也容易在高度興奮中飲酒過量。

它們往往喝到一個點突然就不能喝了(即體液的稀釋作用也不足以剋制酒精的累積),很快變得爛醉如泥,甚至昏迷。在急性酒精中毒中,這一類人佔了大多數。

對於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都缺乏的人群,喝酒過量對肝臟將造成很大傷害。

喝酒

小科普 >>>

CYP450

主要存在於肝臟和腸道中,其能氧化異源物,增強異源物質的水溶性,從而使它們更易排出體外。

如何喝酒才能做到千杯不醉?

喝酒

千杯不醉的人真的存在嗎?答案是Yes and No!

有那麼一小部分的人既有高活性的乙醇脫氫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脫氫酶,俗稱‘酒簍子’。這類人往往比酒桌上任何一個人都能喝,酒精對他們似乎並沒有太大影響。這些人喝酒時往往會大量出汗。

因為上述兩個酶都是高活性,酒精迅速變成乙酸進入三羧酸迴圈(TCA Cycle)而發熱,所以會大量發熱而出汗。

如果你跟‘酒簍子’槓上了,那隻能祝你好運了!好在這樣的人不多,大概10萬分之一左右吧。

但是,極養君要溫馨提醒各位‘酒簍子’,雖說您往往酒量精湛羨煞旁人,但是

大量出汗也容易造成脫水,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在喝酒時可採取‘一杯酒一杯水’的政策。還有,雖說您的肝臟能相對高效地分解乙醇,但是,過量的酒精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消耗是不容忽視的。

再有,如果您有仔細閱讀我們上一篇文章,您會知道:酒喝的越多,患上呼吸消化道癌症的機率就越高!

因為酒精本身(代謝掉了,不等於沒喝過)可以導致氧化應激,影響荷爾蒙、葉酸代謝,也可影響DNA的甲基化作用和肝硬化以及幹細胞病變的可能性。

嘮叨了這麼多,極養君希望各位酒仙們,

能少喝就少喝點。實在要喝,您先吃飽吃好,再喝酒。

好不?

現實是殘酷的,你多半不在這10萬分之一裡吧

喝酒

,那怎麼才能做到千杯不醉呢?

極養君沒有偏方給諸位,但確有一些喝酒的方法,可以讓酒沒有這麼快 “上頭”。

>>>>

空腹飲酒容易醉

通常,酒精進入體內有20%會在胃裡與食物一同被吸收,剩下的80%則進入小腸,透過腸壁被吸收入血液,並被送往肝臟進行下一步代謝。

空腹飲酒時,胃中沒有可消化的食物,酒精會快速透過胃部直達小腸,並直接進入血液被送往肝臟。

當食物在胃裡進行消化時,幽門是處於收縮狀態的,酒精在胃裡呆的時間越長,酒精被吸收進血液的速度就越慢。

進食與喝酒同時進行會讓酒精在胃中停留更長時間,達到減緩吸收的目的。

並且邊喝酒邊吃東西可以減慢喝酒的速度,間接的減少酒精的攝入量,可以說是一箭雙鵰。

記住:

酒的度數越高,喝酒的速度越快,血液中酒精濃度就越高,也越容易醉。

喝酒

>>>>

喝酒時選擇合適的下酒菜

高蛋白食物:

很多人喜歡吃一些毛豆之類的下酒菜,其實這是很好的選擇。

吃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可促使肝臟充分發揮它的排毒作用。

毛豆屬於大豆,是一種被稱為“植物肉”的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品。每100克毛豆中約含12克蛋白質。根據動物實驗發現,給予高蛋白餌食的小鼠體內乙醛的增加量比沒有吃高蛋白餌食的小鼠來的更少。此外,與毛豆一樣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雞肉、魚肉、蛋類等蛋白質豐富的食品都適合在喝酒時同時享用。

牛磺酸:

像墨魚、章魚、貝類等海鮮和貝類食品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更富含牛磺酸。

牛磺酸能夠促進膽汁分泌,幫助分解酒精的活性酶更好的發揮它們的作用。牛磺酸還可促進肝細胞再生,也是非常適合在飲酒時吃的食物。

喝酒

>>>>

飲酒時多吃蔬菜水果

酒精在代謝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飲酒時相應補充維生素豐富的蔬菜及水果等也是極好的選擇。

喝酒

>>>>

喝酒前先喝點牛奶?

網路上還有說法稱“喝酒前先喝點牛奶,能夠在胃中形成一層保護膜,抑制酒精吸收”,這種說法並不科學。

酒精分子極小,即使牛奶真的能夠在胃中形成一層保護膜,酒精也能直接穿透它被胃腸道吸收。與其說牛奶能夠阻礙酒精吸收,不如說它能夠保護胃黏膜,使其少受酒精的刺激。牛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護胃黏膜。牛奶、乳酪、堅果、酸奶等食物均可在喝酒前進行補充。

喝酒

>>>>

邊喝酒邊飲水不易醉

喝酒的時候由於酒精利尿,很容易排出大量尿液,導致脫水。這也是人飲酒後頭疼、頭暈的原因。所以,喝酒時勤喝水非常重要。尤其是當喝威士忌或白酒這種酒精濃度高的酒時,血液中酒精濃度很容易快速升高,肝臟負擔增大,因此飲酒的時候同時喝水是必不可少的。

喝酒

酒後嚴禁桑拿或劇烈運動

喝酒

酒後蒸桑拿或者洗熱水澡,都很容易因為大量出汗而導致身體脫水,致使血液中酒精濃度迅速升高,血液迴圈狀況變差。

脫水是引起腦卒中、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的原因之一。因此酒後嚴禁進行蒸桑拿、泡溫泉等容易讓體溫升高、身體出汗的運動。

除此之外,酒後激烈的運動也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由於心跳加速會促進血液迴圈,導致酒精不斷迴圈於體內。

酒精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無毒的二氧化碳和水等代謝物。二氧化碳可作用於肌肉,導致疲勞感難以消除。

總的來說,“喝了酒就別泡澡,要跑步就別喝酒”。

海淘那些解酒神藥也非萬能

市面上不乏有聲稱能解酒的神藥,更有些無良賣家用“千杯不醉”,“提升酒量,別人喝酒我喝水“之類誇大的廣告詞吸引無辜消費者。之前我們說過,

人體對酒精的分解,主要靠的是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這兩種酶。除非有一種補充劑可以包含以上兩種酶,或是改變人體基因的表達讓身體分泌更多酶,或者可以啟用這兩種酶,否則一切解酒神藥都是浮雲。

就小編所知,迄今為止,還沒有誰發明了這一類藥物。

喝酒

小編久居土澳,搜出澳洲市面上較為暢銷的一款解酒藥。話說土澳葡萄多,葡萄酒也是價廉物美,幾十刀就能買到口感極佳的奔赴了……(跑題了!)上圖是這款解酒藥含有的有效成分,其中包括:

喝酒

為什麼是維生素和礦物質呢?

因為酒精在體內代謝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維生素B1,B2,B3,B5等B群維生素,以及鋅,鎂,鉬等礦物質。

這款解酒藥的作用在於補充人體因代謝酒精而被迅速消耗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從而減輕飲酒產生的不良症狀。

不難發現,這款解酒藥裡

並沒有代謝酒精必須的兩種酶或者進一步活化這兩種酶

,頂多是讓酒精代謝反應正常進行,所以無法從根本上進一步提升酒精代謝的能力(頂多與正常水平持平)。亞洲人有相當一部分是缺乏這兩個酶的,這一類解酒藥不會有太大的功效。

此類補充劑雖說可以暫時緩解酒後的不良反應,但若因為用了此類補充劑而加大飲酒的力度,那是不可取的。

草藥又是為何呢?

市面上大部分護肝類保健品含有草藥的成份,常用的護肝草藥有以下幾種:

St Mary’s Thistle - 水飛薊

Kudzu vine - 葛根

Dandelion root - 蒲公英根

Schizandra - 五味子

這些草藥基本都有保護肝細胞,促進膽汁分泌的功效。長期使用可以促進消化,減少藥物或毒素對肝臟的傷害

。解酒類藥物裡含有這些草藥也是因為這個道理。熟悉中草藥的朋友應該知道,草藥見效慢,需要長期服用才會有較好的效果。一般在服用草藥的同時,應該儘量避免酒精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雖然解酒藥中的草藥有保護肝細胞的效果,但是其服用是短期的(喝酒前/喝酒時服用),而且是伴隨著酒精一起服用,因此,這些草藥的藥用價值是大打折扣的。

喝酒

極養君結語

所謂小酌怡情,大飲傷身。小編認為,能不喝酒,自然是不喝最好。若要飲酒,需量力而為。如果您喝酒容易上臉,或紅或白,那是您代謝酒精的能力欠佳(很多亞洲人都是如此)。您則更需慎重考慮飲酒的利與弊。選擇適當的飲酒方法,配合有利的飲食習慣,不要迷信所謂的解酒神藥,把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才是我們對待美酒應有的態度。

是繼續幹杯痛飲?

還是從此與酒精告別?

你可以選擇。

喝酒

撰寫|Leah M。S。

校稿|Haoran PHD 編審|Xinyin PHD, RD

設計|Fay

宣告:本文由《極養®視界》(JiYang_Vision)首次釋出,如需轉載需事先取得本平臺書面授權,並必須標明文章轉載出處;文章版權歸《極養®視界》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個人/機構不得擅自刊登或在其他媒體上轉載全部或部分文章內容。

Reference

[1] Tamara L。 Wall, Charles M。 Peterson, Karen P。 Peterson, Mona L。 Johnson, Holly R。 Thomasson, Maury Cole, & Cindy L。 Ehlers (1997)。 Alcohol Metabolism in Asian-American Men with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Aldehyde Dehydrogenas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