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春食②|趙老師是一株蒲公英,她陪伴我們長大

2022-08-14由 青海線上網 發表于 林業

砂礫石是什麼意思

春食②|趙老師是一株蒲公英,她陪伴我們長大

編者按:

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春光明媚,杏桃開花,處處清新明朗、欣欣向榮。每個季節的味道都是大自然的恩賜,生活中也難有比吃“春食”更令人憧憬的事,一切新鮮的都是春天賦予人間的舌尖盛宴。尤其在清明雨後,山中花開,田間長野菜,正是吃春食的好季節。

青海地處高原地區,雖不比江南野菜豐富,但也有很多野菜帶給人們味蕾上的滿足,更讓人們在記憶中留下了春日樂趣和難忘的故事。茶配花食,再吃一口鮮香的野菜,享受春天的味道,不讓春天留遺憾。從即日起,青海線上網和青海讀書會聯合推出春日踏青尋找青海“春食”系列文章,邀筆友寫盡春天的故事,挖掘春食文化,尋找自然的味道。

青海線上網(文/肖生珍)草長鶯飛,微風拂柳,春回大地,天地間到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山野間,田地裡,最先展現春色的應該就是知名的、不知名的野菜了,而挖野菜,就是中國人春天來了的最大訊號。

中國人吃野菜歷史很悠久,在《詩經》中就已經有了記載,而古人就愛吃野菜,薺、薇、葛、覃、蕨等,《詩經》裡提到的野菜有20多種。甚至古時候還有“挑菜日”,這就是全民出動挖野菜的日子。唐代詩人鄭谷曾在詩裡寫道:“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曾經的人們吃野菜是為了吃飽肚子,而現在的人吃野菜是為了嚐鮮。不論是大人們喜歡用來包包子的地皮菜,還是被小孩子裝在瓶子裡醃製的“辣辣根兒”,都是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天氣變暖和了。

在我的印象中,最常見的野菜就是苦苦菜還有生長在各個角落的蒲公英,在《本草綱目》中就有對蒲公英的記載:“地丁,江之南北頗多,他處亦有之,嶺南絕無。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莖、葉、花、絮並似苦苣,但小耳,嫩苗可食。”說它味苦,嫩苗可以吃,除此之外,據《唐本草》《神農本草經》《中藥大辭典》等歷代醫學專著記載,蒲公英還可以用來利尿、清熱解毒,治療瘡毒、腦膜炎、流感、肝膽病等。

春食②|趙老師是一株蒲公英,她陪伴我們長大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的小學在城市邊緣的一個村莊,那時候沒有橡膠跑道,沒有光滑的水泥路,操場上是砂礫石塊,遠處長滿了比我們還高的野草。在花園小路的磚縫裡,時不時地冒出幾株小草,有時候開著黃花,有些調皮的男生還要故意踩掉。

在我一二年級時有位年輕漂亮的女老師,身材纖細,個子高挑,穿著時髦,瓜子臉上一對丹鳳眼很是好看,現在看來我覺得她有點像倪妮。

有一天午休時我們發現她在花園裡溜達,就問她:“趙老師,你在這兒幹啥?”

“挖蒲公英呀。”

“那有啥用?”

“它對降火可有用了。”

那時候哪裡懂降火是什麼意思,看老師喜歡幾個小夥伴就陪她一起找,大家彎著腰,嘴裡唸叨著:“在哪呢,在哪呢?”然後隨便一拔,“老師老師,你看我拔的這個是不是?”老師一看噗嗤笑了,“你只揪了它的葉子,而它最有用的地是根兒,要輕輕地把根兒拔出來。”

春食②|趙老師是一株蒲公英,她陪伴我們長大

圖片來源於網路

起初大家用小木棍兒把它周圍的土刨開,但是因為心急還沒刨到底就想把它拔出來,總是拔斷。有一天,不知是誰從家裡帶來了把小鏟子,一鏟子一個,快得很。

我回家騙媽媽說,學校勞動課要拔草,老師讓我們帶鏟子。第二天就帶去了半個巴掌大小的鏟子,中午休息,下午放學,都要幫老師挖一些蒲公英,一兩根,兩三根,然後包在塑膠袋裡送給她。

那時候的我們年幼,覺得這個東西老師喜歡,我們就想幫她,而也是那段日子,上課時嚴厲的老師也變得親切和藹,她帶我們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尋找蒲公英,告訴我們各種野菜野草的名字,大家都被曬得通紅,睜不開眼睛,而那種快樂是往後的每一課堂上沒有體會到的。

曾經她講到一篇課文,情到深處時她說:“咱們也約定一個時間,到時候還在這個操場集合,我看看大家那時候是什麼樣子。”再過了一兩年,她做了媽媽,產假之後我們再沒見過她,可能是去了別的學校吧。

曾經我們在書上鄭重其事地記下約定好見面的日期,時間久了,書不見了,那個時間我也忘記了,可能她說的是10年以後,也可能是20年以後。

在我的印象裡,她依舊是那個時尚、高挑、愛玩兒的女老師,幫同學揩鼻涕,給女孩子扎辮子,帶我們跳繩踢毽子……

春食②|趙老師是一株蒲公英,她陪伴我們長大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後來,我上了大學,宿舍樓後面有一大塊兒草坪,裡面長滿了蒲公英,黃色的花還有毛茸茸的球,風一吹它們就乘著降落傘飛向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趙老師就是一株蒲公英,她陪伴我們長大,一陣風吹來,我們就去往了不同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