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複雜物理系統的他們

2022-08-07由 孤蘭娛樂 發表于 林業

後向散射係數怎麼計算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複雜物理系統的他們

據諾貝爾獎官網訊息,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一半頒給了

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

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

表彰他們“地球氣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變性並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

另一半頒給了

喬治·帕裡西 (Giorgio Parisi)

表彰他“因為發現了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中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

喬治·帕裡西(Giorgio Parisi,1948-) 是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現羅馬一大物理系教授(University of Roma I ‘‘La Sapienza’’)。他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量子場論、統計力學以及複雜系統。Parisi 獲得榮譽無數,包括1999年Dirac獎,2002年費米獎,2005年Heineman數學物理獎和2021年沃爾夫獎等等。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複雜物理系統的他們

圖片來自沃爾夫獎主頁[1]

Parisi早年的工作是在QCD和粒子物理場論方面,著名的貢獻有部分子密度的QCD演化方程(Altarelli-Parisi方程)。統計力學方面,他得到了自旋玻璃 Sherrington-Kirkpatrick 模型的精確解。他和Kardar,張翼成提出的KPZ(Kardar-Parisi-Zhang)方程,在統計物理、固體物理、偏微分方程等領域均有十分巨大的影響力。

1970年Parisi在 Nicola Cabibbo的指導下從羅馬一大畢業。Cabibbo本人是著名的粒子物理學家,弱作用中的混合角就是以他名字命名(Cabibbo角)。隨後Pariasi在義大利弗拉斯卡蒂國家實驗室(Laboratori Nazionali di Frascati)、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國高等研究院(IHES)、巴黎高師等地工作,1981年到1992年他在羅馬二大(University of Rome Tor Vergata)任教授。

簡單瀏覽Parisi的谷歌學術個人主頁,能看到他的引用次數已經超過9萬。2021年沃爾夫獎的頒獎詞[1]寫道:

“……他是近幾十年來最具創造力和影響力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的工作對物理學不同分支有極大的影響,包括粒子物理、臨界現象、無序系統、以及最佳化理論和數學物理”

QCD演化理論

1977年,Parisi 和 Altarelli一起發現了核子中的夸克和膠子分佈的演化方程[2](又稱DGLAP方程,為獨立發現這個方程的三組工作的五個人姓氏首字母)。強相互作用的QCD理論中,部分子(夸克和膠子的統稱)的分佈函式隨能標和參考能標(截斷)相關,這個分佈函式是描述深度非彈性散射截面的重要因子。Parisi與Altarelli用簡潔的微擾場論辦法給出了分佈函式隨能標變化的演化方程,是QCD理論與強子實驗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結果。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參考[3]。

統計力學:自旋玻璃

凝聚態物理中,自旋玻璃是一種有隨機性的磁量子態。我們通常所說的磁自旋,一般是三維空間中指向兩個磁極的自旋,比如說在鐵磁性物質中,磁自旋指向同一個方向;反鐵磁性物質中,相鄰的自旋會交錯朝向相反的方向。相比之下,自旋玻璃是一種 “無序的” 磁量子態,自旋取向隨機,沒有固定模式,自旋之間的耦合係數也是隨機的,“玻璃”一詞正刻畫了這種無序的性質,因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玻璃是就是典型的非晶體,沒有晶格結構,各種物理性質都區別於晶體。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複雜物理系統的他們

圖片來自wikipedia詞條[6]

自旋玻璃中的原子間耦合(化學鍵)由大致上相同數目的鐵磁鍵和反鐵磁鍵混合而成,相比指向完全有序的體系,這種幾何上的扭曲被稱作受阻挫。這種結構帶來的結果是,自選玻璃的穩態構型並不是最低能量構型,因此常常被稱為“亞穩態”。

1975年David Sherrington 和 Scott Kirkpatrick 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精確可解的自選玻璃模型,它的形式是類似於伊辛模型(Ising model)的兩體耦合,但耦合係數是一個高斯分佈,且兩體不需要是相鄰的,體系中任意兩個自旋都相互耦合。隨機性和全體-全體相互作用(all-to-all)帶來自旋玻璃複雜的結構。

在1979到1984年的一系列工作中,Parisi引入了複本對稱破缺(replica symmetry breaking)的概念並將其應用到上述自旋玻璃模型(Sherrington-Kirkpartick模型)中去,給出了平衡態的解。隨後的眾多作者的一系列工作,包括Mezard,Parisi,Virasoro等等,發現了阻挫自旋玻璃相的非遍歷本質等等性質。對這種新物質結構的討論引發了統計物理中深刻的發展,後續在各種無序體系中有廣泛的應用,例如Replica方法在神經網路的研究中的使用。

KPZ方程:介面增長

雖然隨機過程的研究已經有很深刻的數學體系,例如對布朗運動的微分方程描述等。但大自然中還有許多機率現象是人們沒有理解的,比如我們要說的介面增長: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取一張四方的白紙,均勻點燃它朝下的邊,然後觀察燃燒部分和未燃燒部分的邊界自下而上地移動。又比如,一個一維(或者二維)的平臺上,自天花板不斷均勻掉落一些小顆粒,這些小顆粒在平臺上堆積的表面隨著時間流逝而增長(像極了一個大型的俄羅斯方塊有木有~)。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複雜物理系統的他們

“俄羅斯方塊”給出一維的介面增長。圖片來自Corwin的講座[5]

這個介面變化的過程,數學上可以用一個高度函式來描述,這個函式隨著時間演化而變化,因此是空間座標和時間的函式。Kardar,Parisi和張翼成於1986年提出用如下的偏微分方程來描述[9]: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複雜物理系統的他們

這個過程區別於一般的布朗運動方程的地方在於,它是一個非線性方程,上面公式中的h對x導數的平方項是非線性的。如果我們拋開這個非線性項,剩餘的部分裡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複雜物理系統的他們

是一個高斯噪聲,期望值為0,時間空間的關聯函式也為0,我們得到的就是個普通的隨機熱方程,可以透過傅立葉變化求解。這個非線性項也是KPZ方程核心的項,刻畫了高度函式的區域性的梯度對邊界增長的貢獻。換言之,區域性看介面會有沿著法向的增長,這個增長投影到高度函式上就會給出一部分貢獻。KPZ方程給出了一個特別的普適類(KPZ universality class),漲落的標準差(或簡單理解稱邊界區域的寬度)是按時間的三分之一次方演化的(growth exponent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複雜物理系統的他們

)。KPZ普適類廣泛出現在許多統計模型中,甚至近年來隨機量子么正電路的研究中也會有類似的效應[10]。

也正因為非線性項的存在,數學上高度函式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複雜物理系統的他們

的光滑性變得很糟糕,方程的解的數學定義上就有了問題。這類奇異的偏微分方程仍然在研究中,奧地利籍數學家Martin Haire就因對KPZ方程的突出研究,獲得了2014年的菲爾茲獎。這部分的討論詳見[6]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複雜物理系統的他們

Mehran Kardar, 伊朗裔著名統計物理學家,現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圖片來自[11])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複雜物理系統的他們

張翼成,現瑞士弗裡堡大學教授(University of Fribourg),研究包括統計物理、經濟學、網路與複雜系統等(圖片來自[12])

其它工作

除了上述最著名的一些統計物理的工作以外,Parisi在場論、計算物理等方面也有重要建樹,比如場論中的平面圖大N-展開,統計場論,格點QCD等等。他的《統計場論》也是領域裡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著作。Parisi的工作中處處有著統計力學的簡潔和近似的思想。

參考來源:

[1]沃爾夫獎主頁 https://wolffund。org。il/2021/02/09/giorgio-parisi/

[2]Altarelli, G。; Parisi, G。 [\“Asymptotic freedom in parton language\”](https://dx。doi。org/10。1016%2F0550-3213(77)90384-4)。 *Nuclear Physics B*。 **126** (2): 298–318(1977)

[3]http://www。scholarpedia。org/article/QCD_evolution_equations_for_parton_densities

[4]Wikipedia, Kardar–Parisi–Zhang equation。

[5]https://www。math。columbia。edu/~corwin/IHPTalk1。pdf

[6]https://mp。weixin。qq。com/s/04LOs-jvGuYwkqjhv4Ymjw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in_glass

[8]https://chimera。roma1。infn。it/GIORGIO/interviews。html

[9]Phys Rev Lett。 56, 889(1986), Dynamic Scaling of Growing Interfaces

[10]A。 Nahum etc。, Phys Rev X 7, 031016(2017)

[11]http://www。mit。edu/~kardar/

[12]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A0%E7%BF%BC%E6%88%90/10062983?fr=aladdin

作者: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