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向八十年代的粵西年例致敬

2022-08-07由 鳳樓女主人 發表于 林業

竹筒怎樣去毒

在我的思憶中,八十年代的粵西年例,永遠是鄉村最隆重最幸福最亮麗的風景,也是我童年最歡樂的一頁!

有兩個主角,一個是奶奶,一個是母親,從小學到高中,每年春天都帶我們兄弟姐妹去幾個地方吃年例;奶奶每年雷打不動帶我去她的孃家——吳川市淺水鎮和她的女兒家——化州市同慶鎮吃年例,母親每年雷打不動帶我去她的孃家——化州市城郊公社和她的姐姐家——化州市下郭區吃年例。

跟奶奶去吃年例,是走路去的,穿過山間泥路,田間小路,穿過一條條村莊,我們一隊人,在奶奶的帶領下,列隊前進,頗有《八十七神仙》圖卷中眾仙列隊去朝聖的歡欣快樂。春風拂面,野花爭芳,我們在大飽口福前,先盡情飽覽鄉野春光。當然,享這種福是要作出努力的,我們徒步幾個小時去到親戚家,過一夜,次日還要徒步回來,做年例當晚的村莊,張燈結綵,演出粵劇,熱鬧不凡,不過,演粵劇(當地鄉人喚做做大戲)的是奶奶的孃家村莊,姑姑家村莊小,不過二三十戶人,村中又無鉅商富賈,哪有財力請得起大戲班?放場露天電影已經皆大歡喜了!

向八十年代的粵西年例致敬

那些年,奶奶的孃家侄子們因為在廣州做建築包工頭,屬最早富起來的一批人,不但經濟能力在鄉下稱雄,而且奶奶有九個兄弟姐妹,她孃家有五位哥哥,每位哥哥都有幾個孩子,做年例大團聚時人聲鼎沸,盡顯丁財兩旺的氣勢,年例的菜式,也相當不凡,燒豬,蒸豬婆參,大蝦……琳琅滿桌,不像我家,一盤白切雞,一條糖醋塘魚,炒幹尤,炒豬肉,剩下就是自己種的青菜了!奶奶孃家不但年例菜式多,人氣旺,而且資訊量巨大,最主要的資訊,是奶奶的幾個侄仔在廣州如何如何發大財,一個月屋租多少萬,一輛私家小汽車多少錢,侄婦穿的一雙鞋多少錢,哪個侄子去讀大學了,他們還在廣州擁有私家游泳池和網球場。

有一年,奶奶的一個侄仔給奶奶一個大紅包,內含三千元!奶奶的大哥叮囑她把這筆“鉅款”存進銀行,這是奶奶一生中拿到的最大的一個紅包!那是八十年代啊,一個公辦教師一個月的工資才幾十元!想想這三千元的含金量!奶奶把錢交給我存進銀行,一年的利息有一百多元。奶奶在世時,她的幾個親生子女,從來不曾給她那麼大的紅包——畢竟他們財力有限,因此,奶奶那個大哥,向全世界宣佈:奶奶兒子在縣城的一幢樓,比不上他兒子的一扇門!奶奶百年歸老後,我們再也不去她孃家吃年例了。後來,奶奶的一個嫂子做百歲大壽,奶奶那個移民到加拿大的侄仔匯錢來大擺宴席,但我們已經無緣赴宴了,那段歷史永成追憶了!

向八十年代的粵西年例致敬

至於姑姑家的年例,菜式就簡單多了,但我們和表兄弟姐妹們年齡一致,在一起玩得非常開心,年例時大家可以拋開功課和家務,有專項時間在一起玩,相當於我們的狂歡節了,所以,這年例,實際上也是我們最寶貴最正宗的兒童節,有得吃,有得玩,還有“衫帶錢”,六一兒童節是學校給我們搞的,穿校服,唱歌遊行,熱得周身汗,家裡連雞蛋都不煮一個,快樂指數和年例相比,那是高佬摔跤——差得遠!而奶奶,一到姑姑家就稱王稱霸,儼然半個女主人,因為她經常長住姑姑家,我們步行幾個小時到達姑姑家時,奶奶一點也不累,馬上到廚房裝一碗瘦肉湯端來給我吃,吃完叫我去玩,我和老表們最喜歡到村邊的橄欖塘捉魚,弄得手腳全是泥,傻傻地嬉笑個夠,才肯上桌吃飯。由於姑姑的活潑能幹,她在家裡說話一言九鼎,姑丈好像是她僱來的僕人,對她言聽計從,百依百順,所以我們在姑姑家心情非常舒暢,在物質貧乏的年代,精神上是賓至如歸的,更難得的是,在我們的家,奶奶經常厲聲呵斥我們樂哉,養油,木佛之類,但到了姑姑家,奶奶只厲聲呵斥姑姑的孩子——因為要透過外婆的力量,加強教訓;卻不肯呵斥我們,因為我們早已被她在自家嚴格加工過了!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中國的經濟,正進入春天覆蘇的階段,農民的勞動積極性高,粵西地區,大部分人一家大小的溫飽已經解決,對未來,正充滿美好的嚮往和信心,當時,我們家和親戚家,已不是純粹的農民家庭,已著手做一點能賺點錢的生意,邁入半農半商的經濟模式,我們當時非常重視做年例,因為我們需要一份樂觀的心情,去積蓄力量,去為生活拼搏!做年例的意義,遠遠不止於物質享受。我們需要藉助做年例的儀式,點燃生活的熱情,和最愛的親友相聚一堂!我長大後的人生,遭遇了各種困厄艱辛,但我依然樂觀,我想是童年時代給我帶來的正能量的心理底氣吧!

向八十年代的粵西年例致敬

最後,讓我向粵西年例致敬!向我心中這道最美麗的鄉村風景緻敬!向八十年代為我熱心做年例的長輩親人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