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2022-08-06由 太平山田娃 發表于 林業

寬扁的拼音怎麼寫

漢字的字形,古樸、端莊、優美、飄逸……,

漢字是字也似畫

,橫豎撇捺、一筆一劃,無不滲透先民的智慧與書寫者的情感。這便由寫字上升為書法。漢字書法是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本期我們交流漢字的字形演變(請大家閱讀完全文後,長按文末二維碼,關注“漢字探源”微信公眾號,閱讀全文約8分鐘。下期文言實詞探源二,將於6月9日釋出,敬請關注)。

劉志成先生在《漢字學》中指出:“漢字字型是出現在不同歷史階段並被廣泛使用的不同字元字形”。漢字的字形

以隸書為分界線

。 隸書出現之前的文字都稱為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國古文、大篆、小篆),隸書之後的文字都稱為今文字(包括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一、甲骨文

甲骨文顧名思義,是指

刻在烏龜的龜甲或者豬、牛等動物肩胛骨上的文字

,其作用是主要用於戰爭、祭祀等大型活動的占卜,具體應用在商代後期。甲骨文字形的特點為

象形程度高,方向不穩定

,有時向左、有時向右。如下圖: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出土甲骨照片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甲骨文書法

二、金文

金文是指

鑄造在青銅器上的文字

。主要應用在商代後期和西周時期。金文的字形特點

依然是象形程度高,不過已經有了具體可感的線條化、平直化的趨勢

。如下圖後母戊鼎上鐫刻的“後母戊”幾個字: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後母戊鼎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後母戊”三字拓片

三、六國古文

六國古文主要指

戰國時期通行於秦國以外的齊、楚、

、韓、

、魏六國的文字,也就是戰國

古文

。 其特點為

字形很不統一,筆畫草率,簡體、俗體大量湧現

,秦國統一後廢除。如下圖: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戰國時期 楚國 竹簡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布幣

四、大篆

廣義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狹義指籀(zhòu)文,也就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指先秦時期刻在外形似鼓的石頭上的文字(唐初發現,共10枚)。

石鼓文是由大篆向小篆衍變中,但又尚未定型的過渡性字型,在書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大篆的特點是

字形基本採用長方形,整齊嚴肅,端莊凝重,筆力穩健,極具古樸雄渾之美

。如下圖: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石鼓文拓片

五、小篆

小篆是秦國使用的文字,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書同文”的政策,於是小篆成為通行全國的文字。小篆的特點是

字型規整勻稱,字形有所簡化,象形程度進一步降低

。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皆取史籀大篆,或省改,謂之小篆”。小篆是取自大篆,將大篆簡化、整齊而形成。秦國小篆代表為李斯的《倉頡篇》、趙高的《爰歷篇》、胡毋敬的《博學篇》。小篆如下圖: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李斯小篆

六、隸書

隸書是

古文字與今文字的分水嶺

,產生於戰國晚期,發展成熟於西漢時期,是兩漢時期通行的主要字型。隸書字形進一步簡化,把小篆彎曲的線條改為平直的筆畫,使書寫變得更加簡便,使漢字的象形程度大大降低。隸書的特點是

將筆畫變圓曲為方直,結體寬扁,逆筆突進,波磔(zhé)呈露

。如下圖: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隸書石刻拓片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隸書書法

七、草書

草書大約產生於漢朝初期,早期的草書是

快速書寫隸書的變體,所以稱為“草隸”,後來又叫“章草”

。漢代末期,章草脫去了隸書筆畫的痕跡,於是形成一種

筆勢連綿迴繞、偏旁相互假借的“今草”

。 唐朝時又出現了一種筆畫更加放縱、難以辨認的“狂草”。現在一般所謂的草書指的是“今草”。如下圖: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王羲之 遠宦貼

八、楷書

楷書產生於漢朝未期,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楷書的特點是

點畫形態豐富,徹底擺脫了篆書的影響,構形單一。

由於它的

字形端正,筆畫平直足為楷模,所以被稱為“楷書”

, 又叫“正書”、“真書”。如下圖: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顏真卿書法拓片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柳公權書法拓片

九、行書

行書是一種

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型

, 流行始於三國兩晉時期。行書由於寫起來比楷書便捷,又比草書易於辨認,所以很受人們喜愛。如下圖: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王羲之 蘭亭集序

漢字字形演變以“日”、“月”、“車”、“馬”四字為例展示,見下圖:

漢字的字形演變(漢字概述二)

(本期內容結束,圖片來源於網路,謝謝關注!敬請繼續關注6月9日釋出的《文言實詞探源二》)

本期作者:祝華斌

圖文采集:祝華斌

編輯排版:祝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