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李自成的做了42天的皇帝就拜拜了, 真不知道他為啥起義

2022-08-05由 新哥說事 發表于 林業

綿棗兒為什麼久煮變甜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

明末農民起義

領袖,世居陝西

米脂

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

高迎祥

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1644年是大明朝崇禎十七年,大清朝順治元年和大順朝永昌元年。

[ 轉自鐵血社群 http://bbs。tiexue。net/post_6724762_1。html/ ]

在這一年,中國有三個皇帝,同時又有三股勢力在角逐中央政權。而歷史最後的贏家是看上去似乎最不可能的一方。檢討這一段歷史,對於我們對財政制度和軍事運動的理解很有幫助。我們先看看浮雲對當時力量對比的一些描述:

在明清史研究中,對1644年大清入關、明朝覆亡、李自成為代表的農民起義力量徹底失敗這段歷史的結局,肯定沒有什麼異議。對於明朝滅亡的“歷史必然性”,亦無異議。但令人奇怪的是,學術界幾乎約定俗成的認為,李自成滅亡、大清入關建立中央政權,同樣是“歷史必然性”。如果把1664年李自成與大清的力量進行認真的對比,很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李自成一敗塗地這個必然的結果。

首腦對比

1644年3月,李自成攻取北京,明帝國滅亡。自1629年參加流民起義隊伍,四十歲的李自成已經有十五年戰鬥歷程,受到過各種形式的挫折,積累了從十幾個人的小隊伍遊擊到幾十萬人會戰的全方位戰鬥經驗。在他的控制區域和隊伍中,李自成的威信是無可置疑的。

1643年8月,皇太極卒,福臨(順治)即位,多爾袞攝政。時年三十一歲的多爾袞戰鬥時間不低於李自成,但大清全域性,此前應該一直由皇太極操縱。多爾袞缺少全域性經驗,雖然他確為一名傑出將領。儘管他很快控制了政局,大清事實上脫離了主幼政疑的境地,但多爾袞終其一生,始終全力戒備反對派的存在。他的權威,完全是靠他本人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在保證。從比較可信的史料看,多爾袞處於一種想直接登基為大清皇帝,又一直患得患失不能下最後決心的狀態。

在首腦對比方面,浮雲認為李自成軍事方面不弱於大清,但政治經驗稍差。

??地理資源

李自成控制了今天陝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和北京的大部分地區,對西安、開封、北京等大城市的控制是非常牢固的。這些地方雖然飽經戰亂,但仍然是人口和財富比較集中的地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除了北京周邊以外,上述地區是李自成多年活動的地方。山海關之敗後,李自成一直是在“本土”做戰。

大清牢固的控制了山海關以東以北地區,獲得東蒙古和朝鮮的協助。但入關以後,大清屬於境外作戰,特別是在山西陝西河南湖北一帶,大清面臨地形不熟,水土不服,語言不通的情況。在黃河以南,北方鐵騎對氣候感到非常痛苦。李自成被視為流寇的地區,滿清更被視為侵略者。那種認為李自成在長江流域因語言不通地理不熟而情報失靈,是慘敗重要原因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入關的大清,在地理民俗方面遇到的困難更大。

與地理有關的是氣候。這方面問題不是太多,有關山海關之戰,一陣自東北吹向西南的怪風助清軍勝利的說法,不值一駁。這股風即使在一片石起了決定作用,但肯定沒有刮到真定、潼關、武**九宮山。

在地理資源對比方面,浮雲認為雙方相差不多,李自成略勝一籌。

李自成的做了42天的皇帝就拜拜了, 真不知道他為啥起義

?這就是小富即安的思想,和當年項羽滅亡秦朝之後“衣錦還鄉”的思想簡直是一模一樣的。公元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曾經派太監杜勳和崇禎帝商量——別打啦,還是求和。他提出了自己的條件,那就是自己割據西北稱王,崇禎要送百萬軍費。條件答應後,李自成答應可以為崇禎充當“滅火隊員”,攻打其他起義軍,還能夠幫助他打滿清。但崇禎義正辭嚴地拒絕了。

其次,李自成缺乏有效能力和管理才幹。他連自己的好哥們劉宗敏都鎮不住,說到底,他們只不過是好哥們,根本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上下級。進北京前,劉宗敏拍著胸脯向李自成保證:“哥哥,我聽你的!”可進了北京,劉宗敏帶著農民軍四處拷掠明朝官員。

李自成的做了42天的皇帝就拜拜了, 真不知道他為啥起義

李在短短42天就把自己搞得政治破產,就是一個典型的臭名昭著的流寇不能成為王朝締造者的例子

李的失敗原因在政治上,尤其是財政制度上,這已經是有定論的東西。 顧誠的《南明史》持基本一致的觀點。他認為大順政權所以未能在北京站住腳,絕非領導變質,失去了群眾支援。恰恰相反,大順軍政權的失敗在於它未完成質變,繼續執行打擊官紳地主的政策,引起縉紳的強烈不滿。這個因素可以很好地解釋李自成為什麼會最終失敗

很多人看不到這兩個問題的重要性,認為政治綱領和財政問題不能完全解釋李自成為什麼被如此迅速地擊敗。有人認為李自成如果真得像姚雪垠所描述的那麼不明智、猶疑甚至有些嗜賭,明知要虧本還要去賭。他早就已經被自然淘汰了,怎麼還混得到那個地步。還是傾向於認為李自成在山海關戰敗,最直接的原因是由於清軍形成了優勢兵力並達成了戰術突然性。再者,比較李自成的政策,必須與同時代的其他人比較,而政策可分為設計和執行,他在這兩方面,設計絕對優於獻忠,綜合看不劣於殘明。亦不劣於清。李自成的問題在於在其軟實力尚未發揮作用時,硬實力就已經衰竭,或者說沒有在關鍵的時刻運用好軍事力量。他是優秀的將領,但還不能說是偉大的統帥,這是他失敗的直接原因。

可是我們在檢討歷史事實時,卻很難同意是軍事原因導致李自成的失敗的。李是氣勇之人,攻開封時身先士卒,眼睛都快射瞎了,可是到了這,從軍事上看尚可一戰時,卻立刻選擇了逃跑主義。他自己在和清軍交戰前就知道這些情況,所以在交戰之前就知道自己會輸,這一點有大量的文獻支援。這才有韃子兵一出現,他撥馬就走,根本就不打了。

原因何在?政治上已經破產了!

李自成的做了42天的皇帝就拜拜了, 真不知道他為啥起義

劉宗敏率部下還趁火打劫,為防止北京城的老百姓逃跑,他們甚至採用了連坐之法,“令十家一保,如有一家逃亡者,十家同斬”。這些底層人得勢之後,一旦做起惡來,那也真是喪心病狂!曾經的打鐵匠劉宗敏對吳三桂估計不足,竟然強佔陳圓圓,導致吳三桂對大順軍降而復叛。

4

月份,多爾袞的八旗軍與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李自成隨後退出北京,僅僅一個月後,他在湖北九宮山遭到殺害,年僅39歲。

總之失敗的原因:

1、李自成是一個流寇,他在攻佔北京之前並沒有佔領一個鞏固的根據地,也沒有設官理民,他每攻佔一座城市,很快地就放棄,只知道掠走金銀財寶和糧食,所以,當他受到挫折後,突然發現退無可退。

2、在勝利來臨時,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只知道貪圖享受,只想馬上登基稱帝,對未來的戰爭和困難缺乏準備。

3、忽略了滿清的力量,資訊不靈,沒想到清兵在他討伐吳三桂時會迅速入關。

4、聽不進他手下如李巖等的意見,驕傲自大,認為當時已無敵手。

5、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等等,都是農民起義軍的致命弱點。

今天小編就寫到這裡,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我會繼續發表的,你們的關注是我的動力,對文章有什麼意見或者想法,歡迎評論,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