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晃”色鮮味美很誘人

2022-07-10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林業

蓬蘽字怎麼讀

本文轉自:湄洲日報

□陳錦

孩提時代在鄉下山裡生活過的老鄉們,應該都有過採摘野果的經歷,尤其是“採晃”,更應該是記憶猶新的童年趣事。

“採晃”讀同方言“採訪”,指的是採摘野莓。“晃”是本文運用的表音字,為野莓的方言叫法。需要說明的是,這“晃”是野莓的方言叫法在某些小地區演化出來的單字讀音,原先應該是連讀變音的二字名詞,讀作“晃mum(陰平)”(當代有些小地區的民間仍運用這種叫法),其詞尾字型現為鼻音韻母,如平讀“毛”之陰平聲,這個讀音極難拿捏的詞尾字,實際上就是“莓”字,在片語中體現的是其平讀音,以及在特定連讀變音片語中的演變音。青草藥“烏蘞莓”在有些小地區民間讀作“烏蘞mum(陽平)”,其“mum(陽平)”即“莓”的原平讀音,“晃mum(陰平)”之“mum(陰平)”即其演變音。方言“晃”的全稱是“晃莓”,由於詞尾字的難於表達,故在許多小地區民間索性單叫一個“晃”字。

還需要說明的是,上文提到的“野莓”屬於漢語概念,但其“野”字並非與原產南美的“草莓”相對而言,因為“莓”是對這類果或會長出這類果的植物的總稱,“野莓”就是泛指野生的“莓”,而不是“野生的草莓”。

在“晃莓”這一片語中,“晃”是方言音字,其方言含義可以表達為“有刺植物長出的可食的‘莓果’”或“會長出可食‘莓果’的有刺植物”,實質上就是特指薔薇科懸鉤子屬多種果實可食的植物或其果實。所以,嚴格說來,草本而不長刺的“草莓”和“蛇莓”都不是“晃”。

本地植物資源豐富,可食的野莓種類很多。平原地區的房前屋後、田園邊角有茅莓和蓬蘽,林緣坡地有山莓,山溝野地則有粗葉懸鉤子,高山地帶還有陷脈懸鉤子……不過,在偌多的野莓品種中,最為鄉下孩子所鍾情的還是茅莓、蓬蘽和山莓。

茅莓為多年生小灌木,莖細長而呈弓狀匍匐,多為3枚小葉,小葉多為橢圓形,葉背密被灰白色絨毛。其對生長環境要求不嚴,從村莊到山地都有分佈。其莓果較大,果粒較粗,果熟時鮮紅,味甘甜而微酸,是所有野莓中最可口的品種。民間稱之“刺晃”,或直稱“晃”,可見,它是“晃”的代表性品種,甚至可以說,它就是“晃”的特指或預設。

蓬蘽的方言叫法作“野荼蘼”,蓋民間視之為野生的荼蘼。蓬蘽是灌木狀植物,也是生長地帶較為多樣化的野莓品種。其莓果近球形,較茅莓大,但果粒細小,味甘而略苦,口味不如茅莓,但莓果密集而容易採摘,也是本地重要的野莓品種之一。

山莓僅生長在林緣的野地荒坡,為落葉灌木,單葉,直立,樹高1米至2米。其莓果多呈錐狀,熟時紅色,味甘而偏酸並略澀。舊時鄉下孩童會結伴前往山地採摘,但對它的喜愛程度遠不如茅莓,也不如蓬蘽。